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透明质酸是一种线性大分子黏多糖,分子量定义其流变性能,影响生理反应,并决定合适的用途。传统研究通过优化发酵提高透明质酸的产量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如何提高透明质酸产品的分子量。目前,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黏弹性、保湿性、黏附性,在医药中的应用是中、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不可替代的。概述了透明质酸分子量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用KTAUPC-900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FPLC)从绿色木霉MJ1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出内切β-葡聚糖苷酶。分离纯化后酶的比活力提高了28·6倍,回收率为19·7%。SDS-PAGE后经BIO-RAD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该内切酶的分子量为64·7kD。酶学试验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53℃,最适pH为4·2,Lineweaver-Burk法求得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1·230×10-2g/mL、2·396×10-2mg/(mL·min)。并确定了FPLC层析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为2·2mmol/L时分离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药用植物种类丰富,但受植物资源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等限制,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其内生真菌丰富多样,生长快,易培养,且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天然活性物。利用内生真菌发酵生产抗菌、抗肿瘤等天然活性物质,不仅有望解决市面上部分药物供不应求的现状,还能有效地保护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本文概述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宿主植物的选择、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miRNA是一类动、植物细胞中负责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RNA,植物的miRNA通常来源于具有茎环结构的单链RNA前体上,加工成熟后同ARGONAUTE转变成蛋白复合体结构,通过结合并沉默蛋白合成模板的方式关闭完整的基因表达网络。由于miRNA存在组织表达的特异性,且miRNA在植物中的表达高度保守。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ous L.)miRNA序列信息与红花转录EST数据库比对,通过靶基因预测筛选,对属于104个家族的173个红花miRNA进行预测,其中得到109个miRNAs对应调控的385个红花靶基因。并且通过Nr基因注释表明多数红花miRNA的靶基因编码包括调控细胞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及新陈代谢等相关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组成的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直链酸性粘多糖,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拥有庞大的市场。传统研究通过优化发酵参数改善透明质酸的生产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趋于上限,加之天然生产菌株固有的发酵培养基成本高、具有一定致病性等等的劣势也日益显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透明质酸合成相关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安全、具有特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工程菌株。以下就有关透明质酸生产菌株基因工程改造的策略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的一种快速筛选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溶血性和在产生过程中能使蓝色凝胶平板变色等特性,建立了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的快速筛选模型。模型用于从采自油田和炼厂的土样和水样中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选出12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其中1株糖脂产量为6.5g/L,产生的糖脂配成0.5%水溶液,能在25%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1.3mN/m降到30.5mN/m。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纤维素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固态发酵后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2次SephadexG-200柱层析后可提纯8倍左右.CMC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3.5,30℃~70℃区间酶活力较稳定,在pH3.0~5.0范围内,50℃保温30min能保持80%的酶活力.CMC酶的Km、Vmax值分别为7.69%CMCg/ml、0.33mg/ml·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方式对细菌纤维素产量和结构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自行筛选的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在静置培养和发酵罐培养获得的细菌纤维素(BC)的产量、基本结构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静置培养时产纤维素7.5g/L,产率为0.052g/L/h,在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培养3d产量达3.13g/L,产率达0.043g/L/h;SEM分析显示静置培养和发酵罐培养得到的纤维素均具有网状结构,但静置获得的纤维素丝带相互缠绕且层状重叠,更加致密,丝带更细;FT-IR分析知搅拌不改变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但能减弱分子间氢键,和XRD结合分析可知静置培养的纤维素具有更高结晶指数,更高Iα含量和更大晶粒尺寸,但不改变晶型,仍为纤维素I型,说明搅拌会干扰纤维素初始纤丝的结晶,有利于形成更小的晶粒和较Iα稳定的Iβ。与棉纤维素相比,静置培养获得的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更好,而发酵罐培养获得的纤维素则阻燃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梯度超导磁体(JMT-16T50F)模拟失重和超重环境对温莪术内生真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 EZG0807进行诱变,以期得到代谢产物活性高、遗传稳定性好的菌株。诱变24 h、48 h和72 h后,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139株诱变菌株;经滤纸片抑菌法初筛和MTT法抗肿瘤细胞活性实验复筛,筛选出高活性诱变菌株M7226。采用群体传代的方法考察菌株M7226十代以内菌株的生长状况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抗肿瘤活性的能力。结果显示活性内生真菌EZG0807经大梯度超导磁体诱变,筛选得到一株代谢产物活性高、遗传稳定性好的诱变菌株M7226,为后续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同时此法为真菌诱变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是一类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多种类型的细胞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生长因子。研究了乙酸浓度对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改构体表达体系Escherichia coliBL21(DE3)/pET3C-haFGF的生长和表达的影响,探索了几种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的流加分批发酵技术。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补料策略间歇流加、间歇-静态DO平衡、静态溶氧平衡-葡萄糖饥饿法、静态pH,有效的避免了发酵过程中,尤其是诱导表达阶段乙酸的积累。菌体密度OD600nm=22左右,可溶性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纯化后水平为45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