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14种石斛的花粉团形态及其表面纹饰超微特征,为该属的物种划分和系统演化提供花粉形态证据。解剖镜下,14种石斛的花药里有4枚花粉团,表面金黄油亮呈蜡质,质地坚硬。根据每种石斛的4枚花粉团的总体轮廓形态和大小,可分为3种形态(心形、近心形和长心形)和4种类型(极小花粉团,小花粉团,大花粉团和超大花粉团)。根据单个花粉团边界轮廓的曲直,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月牙型、弓型、棍状和米粒型)。扫描电镜下,14种石斛的花粉团表面纹饰类型有5种(光滑平整型、光滑带丝状突起型、光滑不平整型、粗网纹状型和皱波状型),在广东石斛和球花石斛的花粉团表面观察到晶体的存在。花粉团的形态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在种间变化明显,对澄清石斛属的分类学问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螨是一类重要的农业有害生物,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危害呈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粮棉果蔬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叶螨项目资助下,课题组明确了东北果园、华北果园和北方蔬菜田叶螨种群消长规律,开展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在共生菌对叶螨生殖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组建了3个叶螨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示范面积共达3万多亩。  相似文献   
13.
叶螨属的叶螨具有个体微小、可用于鉴定的形态特征少、表型可塑性强及存在生物型分化现象的特点,给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过去的十几年,叶螨科内个别种的鉴定和描述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手段,依据雄性叶螨阳具的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对不同寄主、地理区域的叶螨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项技术的结合能够准确鉴定出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豆叶螨Tetranychus phaselus,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为叶螨属的分类提供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颗粒蛋白前体(PGRN)、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基因启动子区改变以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样本80例以及健康对照血液样本80例,PCR扩增PGRN和TNFR基因启动子区并进行测序,观察两组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否有差异。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情况以及用ELISA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在TNFR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和对照组之间在多态性位点rs4149570和rs4149569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3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为(0.79±0.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36)%(P0.001)。结论:TNFR基因多态性位点rs4149570和rs4149569的变异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明瑞  杨鑫  赵飞  吕莎  龚杰  周盈  李福秋 《菌物学报》2019,38(8):1235-1244
孢子丝菌复合体属于双相真菌,全球分布,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慢性深部感染。不同地域的菌株在致病力、传播途径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孢子丝菌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多次暴发流行。分子分型不仅是明确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的有力手段,同时有助于了解孢子丝菌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在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治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孢子丝菌的分子分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功能群的根部真菌可能会与植物差异性地互作, 并进一步影响地下真菌与植物群落构建。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检测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常见植物的根部真菌; 采用网络分析法比较了丛枝菌根(AM)真菌、外生菌根(ECM)真菌, 以及所有根部真菌与植物互作的二分网络(bipartite networks)结构特性。从槭树科、番荔枝科、夹竹桃科、冬青科、棕榈科、壳斗科、樟科和木犀科等8科植物的根系中, 检测到297,831条真菌ITS1序列, 这些序列被划为1,279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 其中子囊菌门748个、担子菌门354个、球囊菌亚门80个, 以及未知真菌97个。核心根部真菌群落(420个OTUs)中, 至少有三类不同生态功能的真菌常见, 即丛枝菌根真菌(40个OTUs, 占总序列数23.4%)、外生菌根真菌(48个OTUs, 13.9%)和腐生型真菌(83个OTUs, 19.8%)。尖峰岭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性的指标普遍显著高于/低于假定物种随机互作的零模型期待值。在群落水平, 不同功能型的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表现出不同或相反的结构特性, 如丛枝菌根互作网络表现为比零模型预测值高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低的专一性, 而外生菌根互作网络呈现出比零模型预测值低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高的专一性。在功能群水平, 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在AM互作网络高, 而ECM互作网络低; 真菌的生态位宽度在ECM互作网络窄, 而在AM互作网络较宽。共现(co-occurrence)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 ECM群落的物种对资源的高度种间竞争(植物、真菌高C-score), 以及AM群落的物种无明显种间竞争(低C-score), 可能分别是形成反嵌套ECM互作网络及高嵌套AM互作网络结构的原因。上述结果说明, 尖峰岭山地雨林中至少有两种及以上的种间互作机制调节群落构建: 驱动AM互作网络冗余(nestedness)及ECM互作网络的高生态位分化(专一性)。本研究在同一个森林内探讨了不同功能型的真菌-植物互作特性, 对深入理解热带森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4种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成螨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针对目标害虫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对天敌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成螨的毒力测定、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毒死蜱Chlorphifos、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对胡瓜钝绥螨都具有极强的毒性,可造成毁灭性杀伤,苏云金杆菌Bt对胡瓜钝绥螨影响极小,无明显毒性.玻片浸渍法测定的不同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Chlorphifos(乐斯本)>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苏云金杆菌Bt.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拟双毛派伦螨Parholaspulus paradichaetes Petrova,1967雄螨及前若螨,阿氏派伦螨 P.alstoni Evans,1956后若螨及前若螨,微小派伦螨 P.minutus Petrova,1967和东方派伦螨 P.orientalis Petrova,1967后若螨.  相似文献   
20.
具瘤神蕊螨Agistemus exsertus Gonzalez—Rodriguez是长须螨科、神蕊螨属的一种捕食性天敌。多生活于苔藓、枯枝落叶、土壤、植物叶片上。寄主范围极为广阔,能在苹果、桃、无花果、柑桔、胡椒、南瓜、马樱丹、黄秋葵、棉花和玉米等多种植物及其地面被发现(Zaher MA,1971)。是我国柑桔园、苹果园、棉田、桃园中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就具瘤神蕊螨的猎物范围、生物学、生态学、人工繁殖和田间利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