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高温高湿交互对设施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高温高湿交互作用对设施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番茄品种"金粉五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L_9(3~3)正交试验,设置3个温度水平(35℃(昼温)/18℃(夜温)、38℃/18℃、41℃/18℃)、3个湿度水平(白天空气相对湿度50%±5%、70%±5%、90%±5%)和3个持续时间(3、6、9 d),并以28℃/18℃、45%~55%为对照处理(CK),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动力参数。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PSII最大量子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_2浓度(Ci)以38℃/18℃、70%处理下最小,气孔限制值(Ls)以38℃/18℃、90%处理下最小。极差法分析表明:38℃/18℃、35℃/18℃、41℃/18℃、70%、50%、90%处理下叶片P_n较CK分别降低了30.1%、21.4%、51.9%、31.2%、31.4%、38.6%;3 d、6 d和9 d处理下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高温是影响设施番茄叶片P_n的主要胁迫因素(P0.05),高湿为次要胁迫因素,高温高湿交互作用对叶片P_n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研究证实,当最高气温上升至38℃以上时,适当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65%~75%,可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设施番茄的危害。  相似文献   
72.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云南省乙类传染病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研究,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收集2005~2016年云南省年度人口数据和乙类传染病月发病率数据,针对2005~2016年云南省年度人口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根据2005~2016年云南省乙类传染病月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预测模型。云南省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可通过决定系数R~2、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选择出最优的乘积季节模型ARIMA(0,1,1)×(2,1,0)_(12)来预测云南省乙类传染病的月发病率。通过对比2017年1月到10月传染病发病率的真实值和预测值,得到误差的平均值为0.8,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3.56%,说明预测效果比较满意。通过F检验和t检验显示预测值和真实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ARIMA乘积季节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云南省乙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73.
线粒体移植(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是从患者正常组织分离线粒体然后注入线粒体损伤或缺失的部位,使损伤细胞获得救治、器官功能得以恢复的全新干预技术。本研究重点探讨线粒体移植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提取人星形胶质细胞(human astrocytes, HA)的线粒体,用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进行标记后再与U87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Mito-Tracker Red的红色荧光大量出现在U87细胞内;随后对进入细胞内的游离线粒体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游离线粒体和U87细胞共培养12 h时,单细胞内荧光强度由本底值0.08上升至1.83,表明游离线粒体可以通过共培养方式进入U87细胞内。随后给予U87细胞X射线辐照,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单独辐照组相比,Cyto-C和Bax的表达量分别由179.5%和198.5%升高至251.72%和256.10%,Bcl-2的表达量由57.17%降低至22.23%;使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到联合组U87细胞凋亡量相比单独辐照组的3.1%和23.5%上升至19.2%和43.8%;RT-CES检测结果表明,96 h内联合组U87细胞生长曲线被抑制;联合组克隆形成率相对单独辐照组的53%下降至29.3%。鬼笔环肽染色发现,线粒体移植组细胞表面丝状伪足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本研究提示,线粒体移植能够促进辐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对U87细胞具有辐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重新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降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4.
渤海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化石介形类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中央盆地B92-3孔(芯长420cm)、B92-1孔(芯长420cm)以及莱州湾B92-2孔(芯长330cm)柱状样进行了介形类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并将B92-3孔和B92-1孔的介形类划分出6个组合带。根据渤、黄海地区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介形类的分布,将剖面中的介形类分成滨岸-河口区的Sinocytheridea组合和近岸区的Munseyella组合。按照地层14C年代以及剖面中Sinocytheridea组合分子和Munseyella组合分子的相对丰度变化,讨论了渤海晚冰期后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晚冰期为河流、湖沼环境;大约10000aB.P.开始海侵,早全新世属滨岸-河口沉积;8700aB.P.前后开始水深加大,盐度提高;2400aBP以后水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5.
浙贝母鳞片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镜和电镜手段观察了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鳞片的衰退过程.开始时,近轴面表皮附近的几层薄壁细胞首先瓦解,形成一条清晰的破碎细胞带.细胞内含物的降解过程是主动有序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产生许多囊泡,囊泡在细胞内含物的降解和降解产物的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间丰富的胞间连丝是胞间物质运输的良好通道  相似文献   
76.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洋葱抽苔时其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变化。幼嫩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正常:液泡在细胞中央,细胞质在靠近细胞壁的边缘;细胞质中富含质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胞间连丝直径约为50nm。伴随着细胞的衰退,细胞质变得松散,在液泡中出现大量絮状物,细胞器逐渐解体。少数胞间连丝直径扩大,达到80nm左右,它可能在大分子胞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在衰老细胞中,核和质体已解体但多数胞间连丝仍维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77.
运用显微注射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注入紫竹梅雄蕊毛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情况。表明,开放花和花蕾Ⅳ期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不超过1000D,衰老花可允许FITC-insulinA链(2921D)通过,而花蕾Ⅰ期可允许FITC-dextran(4400D)通过。说明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组织、细胞的发育进程而改变。  相似文献   
78.
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能神经元对C纤维进行突触前抑制的形态学证据*——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电镜研究李和张敏海杨世明(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9370250)脊髓后角浅层内...  相似文献   
79.
μ阿片受体在大鼠痛一级传入神经元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荧光双标与电镜双标研究李和李肇春王小丽张亦农杨世明(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武汉430030)以前的研究表明,阿片受体可存在于一级传入神经元中,在脊髓后角胶状质或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