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广西合浦盆地上洋组在亚1井中有很好的揭示,明显表现为三分特征。作者通过对该井上洋组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由下而上分别为:Boehlensipollis-Tricolporo-pollenites-Tricolpites-Ulmoideipites组合;Boehlensipollis qingjiangensis-Ulmoideipites-Nuxpollen-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和Pinaceae-Ulmaceae-Liqudambarpollenites-Conicoidium组合。前两个组合可与北部湾长流组及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等地古新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第三个组合以松科花粉含量突然增加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中都有反映。 上洋组植被在古新世早、中期以阔叶植物为特征,指示一种热带—亚热带型气候,早期干旱,中期略有缓和,晚期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表明气候变温凉。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激法在大肠杆菌中导入外源性D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用国产基因导科脉冲仪(LN-101型),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将质粒DNA和噬菌体DNA成功地转化或转导人大肠杆菌。该电场单次电压脉冲范围1.Okv一2.5kv(初电场强度2,8kV/cm一16kV/cm)、电容范围5—20μF,用质粒pUC18和受体菌株DH5α,获得10 9-10 10转化子/μgDNA。电场强度、电容及脉冲时间等不同的因素影响转化效率。转化率与DNA的强度呈线性关系,与受体细胞密度成正比。 DNA和受体菌混合物在电激前,后的孵育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不明显。用噬菌体M13mp 19 RF及受体菌株JMl09,同样可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共质体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ünch(1930)提出。植物细胞之间由于胞间连丝的桥梁作用,把植物体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连续的原生质俗,即共质体(symplast)。共质体概念代替了以往把有机体看作是各自独立的细胞总和的旧概念。这促使人们去探讨植物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对植物学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PAI—1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平  何诚 《生物化学杂志》1996,12(6):729-734
  相似文献   
15.
山茶科核果茶属和石笔木属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观察了短叶核果茶,石笔木,粗毛石笔木和屏石笔木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和发育过程,4个种的胚胎学特征高度相似,均为基本型药壁发育,腺质线毡层,同时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四面体形小孢子四分体,二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单孢原,蓼胚囊,卵细胞与助细胞区分明显,均具有珠被绒毡层和承珠盘,以蓼型胚囊区别于邻近的山茶属。  相似文献   
16.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杨世杰,卢善发(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94)(续1995年第30卷第9期第12页)3$接方法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的研究3.1方法学根据研究的需要,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嫁接和预测亲和性和不亲和性的方法。3.1...  相似文献   
17.
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 L.)为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主产地为美国加州和法国南部,匈牙利、印尼、留尼汪、摩洛哥、西班牙、德国、马达加斯加、斐济、印度等也有栽培。我国云南,四川、广东、福建地区虽也有零星栽培,但未有规模生产。甜罗勒有两种类型:一为欧洲型,其精油主含芳樟醇和甲基黑椒酚;一为留尼汪型,精油主含甲基黑椒酚和樟脑,不含芳樟醇。它们的用途较广,新鲜嫩叶可作调味料;精油具有新鲜、略甜、浓郁的辛香香气,留香持久,是多种花香型(如:依兰、铃兰、桂花、金合欢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寻找与结直肠癌发展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从美国国立信息中心NCBI的GEO数据库获得结直肠癌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06582,通过PCA对样本进行分组,利用GEO2R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结直肠癌与癌旁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本体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初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基于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并筛选关键基因;用生存分析和ROC曲线诊断对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并通过数据集GSE21510进行验证。共鉴定出1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3个为上调基因,146个为下调基因;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与胶原蛋白分解代谢过程、细胞外基质分解、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碳酸氢盐运输、一碳代谢过程、矿物质吸收、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氮代谢通路等生物学过程;MCODE分析、生存分析和ROC诊断共发现3个基因分别为BGN、COL1A2和TIMP1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在肿瘤组织中的异常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生存期呈正相关,GSE21510的验证结果与GSE106582的分析结果相同。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基因芯片数据进行挖掘,从基因水平探讨CRC潜在的发病机制、肿瘤标志物的及患者预后分子的筛选,以及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