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性别控制是人类很早就关心的研究领域, 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与性别有直接的关系。控制受精环境即可控制性别, 这种方法不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或者药品, 易实践, 可普遍应用,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估量。文章综述了受精环境对哺乳动物性别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母体生殖道中精氨酸含量、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内葡萄糖浓度、输精时卵母细胞成熟程度以及哺乳动物受孕时生殖激素的水平等方面, 为进一步开展性别控制研究积累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2.
王琼  刘益平  蒋小松  杨朝武  杜华瑞  邱莫寒  朱庆 《遗传》2007,29(9):1089-1096
采用PCR-SSCP分析方法, 对8个品系240只个体的大恒优质肉鸡进行了MyoG基因5′调控区的研究。结果表明, MyoG基因5′调控区存在A、B 2个多态位点, 结合测定的生产资料, 分析了该基因5′调控区两个变异位点产生的基因型之间在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差异并进行了最小二乘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表明MyoG基因对鸡的肌纤维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3.
猪α干扰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抗口蹄疫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猪α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后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oIFN-a,经PacI酶切后转染HEK-293A细胞,3次噬斑纯化后获得了重组腺病毒rAd-poIFN-α.该重组腺病毒于HEK-293A细胞连续传代至20代滴度稳定,为107 TCID50/mL.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在mRNA水平上可有效表达;在PK-15细胞上可以检测到较强的抗猪口蹄疫病毒活性,从而为研究猪口蹄疫免疫防治新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4.
南瓜属植物离体茎段嫁接维管组织的发育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同瓜属植物的下胚轴节段进行嫁接,光镜观察发现:异种嫁接西葫芦/南瓜和南瓜自体嫁接嫁接后6-8d在接穗、砧木的薄壁细胞和嫁接面处愈伤组织细胞中分化出管状分子和筛分子,边接接穗和砧木的质部和韧皮部桥在嫁接后8d形成。随后随发育天数的增加其数目增加,用6(5)CF作为筛管输导的示踪剂检验了不同发育时期砧木和接穗间的连通情况,发现嫁接后8d从接穗引入的6(5)CF可以输导到砧木。  相似文献   
205.
辅调节因子在核受体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受体 ( nuclear receptor)在增强或抑制基因转录时 ,需借助于诸多辅调节因子的协同作用 ,使调节更为精细、有效及特异 .辅调节因子 ( coregulator)可区分为辅激活因子 ( coactivator)和辅抑制因子 ( corepressor)两大类 ,均具有多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因子 ,分别汇聚于核受体上构成不同复合体 .它们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 1 )促使核小体中的组蛋白乙酰基化 ,导致与 DNA的结合松散 ;或脱乙酰基 ,而使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回复紧密状态 ,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转录或封闭转录的局部环境 ;( 2 )作用于通用转录因子及 RNA聚合酶 ,以激活转录或抑制转录 .  相似文献   
206.
207.
AVP(4 ̄8)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在脑内的天然酶解产物,具有增强学习记忆的功能。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SK-N-SH成神经瘤细胞(SK细胞)为模型进行研究。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表明,在SK细胞上存在AVP(4 ̄8)的特异性结合位点。AVP(4 ̄8)可以刺激SK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和促细胞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尖性的升高,并可以被AVP(4 ̄8)的受体拮抗剂ZDC(C  相似文献   
208.
Zn诱导的菹草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超微结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培养在不同浓度梯度Zn 溶液中的菹草为材料, 研究Zn 对植物的影响。培养第5天, 测定叶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等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低浓度(<20mg/L)在短期内(5d)未对菹草产生影响, 各生理指标呈上升趋势。当培养浓度为50mg/L 时SOD 和CAT 活性达到峰值, 而其他指标则下降:其中POD 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 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比对照低。100mg/L 培养浓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同时电镜观察发现过量Zn 损伤了细胞的超微结构。当培养浓度大于50mg/L 时, 叶绿体被膜断裂, 叶绿体解体。线粒体脊突膨大, 线粒体空泡化。细胞核核膜断裂, 核仁散开。这说明过量Zn 削弱了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 同时对细胞超微结构产生致死性损伤,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9.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其抗肿瘤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抑制宫颈癌方面仍缺乏体内效应的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长作用,组织水平LC3B、P62和Beclin-1表达改变,推测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过度自噬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  相似文献   
210.
为缓解农业用水紧张,解决复播夏大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探究膜下滴灌量对北疆夏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夏大豆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200 (W_0)、3780 (W_1)、3360 (W_2)、2940 (W_3)、2520 (W_4)、2100 (W_5) m~3·hm~(-2)6个覆膜滴灌水平和未覆膜处理4200 m~3·hm~(-2)(CK),研究膜下滴灌量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干物质积累特性参数、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表现为W_2W_3W_1W_4W_0W_5≈CK;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不同年份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均以W_2或W_3处理较优,且W_2和W_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适宜的滴灌量能显著增加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缩短干物质积累时间,加快生育进程;累积两年各处理产量的平均值以W_2处理最大,为3099.49 kg·hm~(-2),较CK、W_0、W_1、W_3、W_4、W_5处理分别提高了26.14%、14.27%、7.23%、7.20%、20.40%、34.17%;在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当的情况下,覆膜条件比未覆膜条件最大限度可节约额定灌溉量50%;综合考虑认为,覆膜条件下,灌水量在2940~3360 m~3·hm~(-2)为北疆夏大豆高产、节水的合理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