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大鼠(Rattus norvegicus)是重要的生物模型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学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鼠基因组外显子、基因间隔区以及内含子微卫星进行了搜索与分析,并对外显子微卫星所在的基因进行了定位,以及通过Blast2Go和KAAS程序进行功能分类注释。分析表明:(1)不同区域微卫星数量上,基因间隔区(1 104 149)内含子(806 024)外显子(4 665),外显子不同区域微卫星数量表现为CDS3'UTR5'UTR;(2)外显子中出现最多的重复拷贝类别是A,其次是AAG、AGC,三碱基和四碱基微卫星在外显子微卫星中最多,占56.7%;基因间隔区微卫星和内含子均以二碱基数量最多,两者出现最多重复拷贝类别均是AC,其次均是A、AG;(3)外显子区、基因间隔区和内含子区不同重复类型重复次数均以最小重复次数,微卫星数量最多;(4)外显子微卫星序列2 330条,位于1 203个基因上,GO注释表明涉及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占46.9%、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占39.3%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占13.8%;(5)KEGG通路分析表明,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最多(431),其次是参与机体系统相关的基因(387),和细胞过程相关基因最少(158)。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分析大鼠微卫星功能及微卫星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从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Batal)的根中分离到了一个新的倍半萜过氧化物——甘松醛(Nardosaldehyde),并通过J-分解谱等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63.
槟榔胚培养     
1植物名称槟榔(Areca catechu L.)。2材料类别幼胚。3培养条件(1)启动培养基:MS 5%(V/V)椰子水 40g·L-1蔗糖 1g·L-1活性碳 0.55%琼脂;(2)生长培养基:MS BA1mg·L-1(单位下同) NAA0.5 5%(V/V)椰子水 4  相似文献   
64.
为了提高PRRSV ORF5基因的免疫效力,对ORF5基因进行了改造,将CpG序列和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插入A表位与B表位之间,并对N33与N51位糖基化位点进行了点突变,获得改造的ORF5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两个CMV启动子调控的共表达改造的ORF5(MORF5)与ORF6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M5A-6A。经Western-blot与IFA验证真核质粒的体外表达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利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的中和抗体,利用MTT法检测免疫后淋巴细胞的增生情况,并与未改造ORF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5A-6A、弱毒疫苗以及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DNA-M5A-6A不但能够刺激免疫小鼠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而且可以诱导产生更强烈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所构建的共表达PRRSV改造的ORF5基因与ORF6基因的DNA疫苗pcDNA-M5A-6A,能够较好的诱发小鼠产生较高的特异性针对PRRSV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为研究能够更好地防制PRRSV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66.
刘莹  李鹏  沈冰  冯朝红  刘琦  张祎 《生态学报》2017,37(9):3055-3064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白羊草在3个水分处理(CK80%FC、MS60%FC和SS 40%FC)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部位(新叶、老叶、茎、细根、粗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干旱胁迫下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植物整体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和细根生物量比例;2)随着干旱胁迫加剧,白羊草各器官的δ~(13)C均呈上升趋势,Δ~(13)C呈减小趋势,SS处理不同器官δ~(13)C和Δ~(13)C没有显著差异,CK和MS处理的各器官δ~(13)C均值表现分别为细根粗根老叶新叶茎、细根新叶老叶粗根茎,CK和MS处理Δ~(13)C的值总体呈根叶茎。3)新叶的δ~(13)CNL和Δ~(13)CNL与WUE的相关系数均最大,说明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测定白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可行性。4)不同水分处理的WUE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CK、MS、SS水分处理WUE分别受到叶面温度、大气水汽压亏缺和空气温度的影响最大。为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指示白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可行性及阐明植物的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对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力竭组(E)、短期运动预适应组(S-EP)、长期运动预适应组(L-EP)。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分别进行3 d和3周的反复间歇游泳训练方案。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改变;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Caspase-8、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E组心肌细胞损伤严重,血清IMA、CK-MB含量及心肌组织中TNF-α、Caspase-8、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E组相比,S-EP组血清CK-MB及心肌TNF-α、Caspase-8mRNA明显降低(P<0.05),而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MA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均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L-EP组血清IMA、CK-MB含量及心肌TNF-α、Caspase-8、Caspase-3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组相比,L-EP组血清IMA、CK-MB含量及TNF-α、Caspase-8、Caspase-3 mRNA和蛋白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S-EP组和L-EP组均能抑制凋亡,且L-EP组与S-EP组相比心肌凋亡明显减少。结论: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均可减轻力竭后的心肌损伤,但短期运动预适应并未改变Caspase蛋白酶的表达,长期运动预适应明显抑制Caspase-8、3 mRNA表达,减少蛋白合成,从而发挥心肌保护效应,故长期运动预适应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方面较短期运动预适应更强。  相似文献   
68.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黄土丘陵区白羊草在不同CO2浓度(400和800 μmol·mol-1)和施氮水平(0、2.5、5.0 g N·m-2·a-1)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对白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DOC、水溶性总氮(DTN)、DON、水溶性铵态氮(NH4+-N)、水溶性硝态氮(NO3--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DTN、NO3--N含量和根际土壤DON含量,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DOC/DON.在各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DTN、NO3--N和DON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DOC/DON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短期CO2浓度升高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氮沉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中水溶性氮素缺乏的状况,但并不足以满足植被对水溶性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及同期收治的85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20名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幼儿为对照。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差异及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外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轮状病毒感染(RV)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皮疹、心肌损伤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和细菌感染组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患者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和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Bx PC-3和As PC-1细胞,分为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处理组给予1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小时后分别给予0、1、2、4、6、8Gy射线对两种细胞进行照射,运用克隆形成实验,Giemsa染色后计算克隆形成率及SF2,并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应用裸鼠皮下注射胰腺癌细胞,建立两种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体积达到100 mm~3时,作为0天,并开始分组,每种移植瘤使用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组、单纯照射组、二甲双胍+照射组,二甲双胍处理组每天给予250 mg/kg(50μL/每只)腹腔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50μL/每只)。每4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宽径,并绘制生长曲线。当对照组体积达到200 mm~3时,照射组和联合组,给予一次性照射6Gy射线,当对照组体积达到1000 mm~3时,将裸鼠进行麻醉,剥出皮下移植瘤,进行称量和保存,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两细胞系经过二甲双胍处理后,经2、4、6、8Gy照射后存活分数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两个细胞系经二甲双胍处理后进行照射,其SF2、D0,N值均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经二甲双胍处理后,Bx PC-3细胞和As 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强,增敏比分别为1.2368和1.1179。二甲双胍和放射联合处理组的体积、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单独处理组,Bx PC-3和As PC-1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2.14%、61.53%,均明显高于各自单独处理组(P0.01或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增强胰腺癌的放疗敏感性,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