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梗死侧侧脑室旁深部髓质静脉(DMV)数量与脑血管反应性(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次发生患侧MCA供血区卒中患者109例,并已完成TCD CO_2负荷实验和SWI等检查。根据SWI图像将DMV数量分为3级,5条为1级;5-10条为2级;10条为3级,分析DMV分级与CVR的关系。结果:根据排除标准共纳入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DMV 1级、2级和3级分别有29、18、6例患者,MCA平均CVR为0.40±0.18。DMV 1级CVR为(0.45±0.22)、2级为(0.35±0.15)和3级为(0.20±0.11),3组患者间CVR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DMV 3级组较DMV 1级组、2级组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MV分级与CVR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关系(P0.001)。结论: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DMV分级与患侧MCA CV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2.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后,经过Phenyl-sepharose CL-4B和DEAE-SephadexA-50柱层析分离得到了比活为1993units/mg、纯化倍数为443倍、产率为12%的仓鼠肝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提纯的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单一区带。  相似文献   
103.
缓冲神经在电针抑制犬急性实验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切除双侧窦神经与主动脉弓神经的慢性犬,血压很快回复至对照水平,但较易波动。在此种犬静脉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造成高血压状态时,电针“足三里”不再有明显降压作用。在麻醉犬静脉勻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肾交感冲动随血压上升而受到明显抑制,然后在16分钟内逐渐回升。血压上升时呼出气 CO_2百分比明显升高,伴随动脉血 CO_2分压升高而 O_2分压降低。在切除缓冲神经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肾交感冲动未见明显变化。在清醒犬静脉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动脉血 O_2分压也有明显降低,而注射苯肾上腺素时,血 O_2分压很少改变。电针“足三里’对苯肾上腺素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不明显。且心得安可阻断电针对去甲肾上腺素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此外,电针能抑制山梗菜碱所致的化学感受性升压反射,此种抑制作用可为静脉注射纳洛酮所阻断。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除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增加压力感受性传入冲动外,还能刺激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气体成分而引起化学感受性升压反射。电针“足三里”主要因能抑制化学感受性反射而能降压,仅有压力感受性传入冲动的增多并不能使电针具有明显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04.
山东聊城、河北临西三叠纪轮藻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聊城地区井下三叠纪地层比河北临西地区井下的三叠纪地层发育完全,我们称它为聊城组。现将该组主要岩性及所含轮藻化石自上而下叙述如下:上覆地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不整合~~~~~~中三叠统聊城组上段:紫红色、棕红色泥岩与灰质砂岩、粉砂岩、少量含砾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在泥岩中产轮藻:Stenochara donetziana Saidako-vsky,S.yuananensis Lu,S.sp.,Cuneatocharaacuminata Saidakovsky,Stellatochara hoellvic-ensis Horn af Rantzien 约618米下段:暗紫色泥岩与灰白色、浅棕色硅质砂岩互层,下部砂岩增多。在暗紫色泥岩中产轮藻:Stellatochara hoellvicensis Horn afRantzien,S.lipatovae(Saidakovsky)Kozur et  相似文献   
105.
描述了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晚二叠世龙潭组的植物茎干化石Guizhouoxylon dahebianense gen. et sp. nov., 茎具清楚生长轮,髓部较大,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由环纹管胞、稀螺纹管胞组成,后生木质部包括有密螺纹管胞和密螺纹至梯纹增厚的导管组成,导管近端部的穿孔板椭圆形,梯纹至网纹增厚。次生木质部密材型,射线单列,一般低矮,管胞自内向外由梯状纹孔变为不规则拥挤分布的具缘纹孔,偶而可见木薄壁细胞。根据后生木质部中导管的穿孔板类型与低等被子植物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相似,也讨论了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小鲵主要器官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小鲵在萧山分布地区较狭窄,数量稀少,本文通过连续4年对中国小鲵的骨胳、呼吸、消化、泄殖等系统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解剖和观察,了解它的结构特点,其泄殖系统较为特别。  相似文献   
107.
板栗干腐病研究:Ⅰ.树体及果实中真菌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地调查了我国不同产栗区及栗不同生长期中,树体及栗果实的自然带菌情况,分析了板栗各生长期真菌区系的变化及其与栗干腐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初步证明,栗树整个生长期中都带菌,只是不同生长期和部位所带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例如,栗树枝条、芽、栗棚和成熟栗子的带菌情况不是不同的,也即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微生物的区系组成有较大差异。其中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有Phoma sp.、Dothiorella sp.、Sphaeropsis sp.、Gloeosporium sp.、Cytospora sp.、Alternaria sp.、Rhizoctonia sp.、Comeothyrium sp.、Phomopsis sp.、Fusarium sp.等。真菌种类最多的时期是花期和栗实贮藏期。调查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真菌区系组成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致病和弱致病菌所占比例高低顺序为:西南>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燕山地区。分布较广的致病菌有Phoma sp.、Dothiorella sp.、Gloeosporium sp.、Rhizoctonia sp.、Alternaria sp.等。从分析栗树微生物区系变化与干腐病发病的关系中看出,某一地区干腐病的轻重,与该地区的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与数量比例有关。致病菌数量及种类多,则干腐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108.
家免63只,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醣(35mg/kg)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定性期前收缩(HVE)。双侧延髓腹侧区内微量注射吗啡(5μg 溶于0.5—1μl 中)可抑制 HVE。在双侧延髓腹侧区微量注射纳洛酬(2μg 溶于0.5—1μl 中)能阻断电刺激中缝核尾端或中缝核尾端内微量注射 L-谷氨酸钠(50mmol/L,0.5—1μl)对 HVE 的抑制效应,也能减少或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延髓腹侧部阿片受体的激活可抑制 HVE;另外,腓深神经传入冲动也可能通过中缝核尾端激活延髓腹侧区的阿片受体而抑制 HVE。  相似文献   
109.
由冰箱中存放的豆制品、猪肉、蔬菜等食品中分离到34株产生不良气味的细菌。它们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气杆菌属、产碱菌属、欧文氏菌属和沙门氏菌属。它们都可以在5℃以下生长,最高生长温度均高于30℃,故都是冷育细菌。经气相色谱分析,形成不良气味的原因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氨和一些挥发性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不良气味即这些混合气林所致。  相似文献   
110.
躯体传入冲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因刺激部位、参数与兴奋纤维的类别而不同。实验表明,在急性实验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时,针刺或刺激躯体神经能促进中枢内啡肽的释放,抑制激活系统而起降压作用;在急性实验性低血压时,同样的刺激可促进中枢胆碱能系统的激活,抑制去激活系统而起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