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根据当前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现状,通过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实验内容、开放科研实验室等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达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国内期刊生态学文献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庭波  陈平留  郑蓉 《生态科学》2007,26(4):381-386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描述学科的发展动态,揭示学科发展规律是新学科发展进程的必要补充.论文以生态学37个分支学科的名称作为关键词,检索和统计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近15年文献.分析认为,国内期刊生态学文献符合指数增长规律,其中六个分支学科的文献所占比例较大,而生态经济、农业生态文献所占比例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文献量较小但增加迅速的学科有五个分支学科;发表文献的作者人数分布呈幂函数关系,发表10篇论文可为高产作者的分界点;发表生态学论文较多的主要机构集中于农林高校、综合性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生态学文献在各种期刊中的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的分散与集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83.
疫苗是一种用于有效预防或治疗多种疾病的生物制品,是遏制新型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手段.与传统疫苗相比,基于纳米材料与技术制成的纳米疫苗,具有抗原装载效率高、靶向性好、毒性低、稳定性高、给药方式多样等显著优势.近10年来,纳米疫苗的研究与日俱增,具有应用潜力的纳米疫苗与材料不断涌现.根据纳米疫苗所添加抗原及其预防疾病的不同可将...  相似文献   
84.
85.
外泌体作为是细胞旁分泌的重要介质,在促血管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已经成功从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分离、鉴定了其外泌体,然而,OM-MSCs源外泌体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M-MSCs来源外泌体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PKH67 荧光标记OM-MSCs源外泌体,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HBMECs) 共培养,观察 OM-MSCs外泌体能否进入 HBMECs。采用CCK-8法、Transwell 迁移实验和小管实验,观察 OM-MSCs外泌体对 HBMECs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基质胶塞实验及CD31免疫荧光,观察OM-MSCs外泌体在体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上述研究均以等量 PBS 作为对照。结果提示,OM-MSCs外泌体可被HBMECs 摄取。CCK-8 法检测显示,在处理1、2、3、4、5 d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增殖均优于对照组(1.32±0.14 vs. 0.98±0.04, 1.36±0.14 vs.1.04±0.06, 1.75±0.18 vs.1.33±0.11, 2.16±0.11 vs.1.50±0.19, 2.71±0.11 vs. 1.81±0.20, P<0.01)。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跨膜迁移细胞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多(1.12±0.05 vs.0.02±0.02, P<0.05)。在体外小管实验中,从节点、交叉点、网眼数、血管分支数和总长度5个方面,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74.33±127.74 vs. 193.33±44.79, 104.56±33.07 vs. 54.33±11.65, 20.11±11.20 vs. 7.56±3.64, 81.67±19.07 vs. 57.00±13.02, 11466.22±2781.03 vs. 8544.00±1848.61, P<0.05);在体内实验中,实验组成血管及CD31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5.57 vs.8.00±2.08, P<0.05)。本研究表明:OM-MSCs外泌体可促进 HBMECs 增殖、迁移及管样结构形成,提示OM-MSCs外泌体可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6.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市8个区县25条中小型河道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和水生植物中累积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对水生植物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与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GB15618-1995)相比,As、Ni和Zn平均含量是标准的6.7倍、1.5倍和1.4倍,Cd、Pb、Cu、Cr平均含量不超标。参照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上海市中小型河道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gt;Asgt;Pbgt;Nigt;Cugt;Zngt;Cr,其中Cd、As生态风险严重,7种潜在生态风险Ri平均值为431.43,有强生态风险。植物体内累积最高的重金属为Cu,累积最低的重金属为Cd,沉水植物体内重金属Cd、As、Cr、Pb、Ni、Cu的含量均大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苦草和水盾草对多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1,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修复中具有较大潜力。根据植物体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关系,发现黑藻与沉积物中重金属Cu、Ni、Pb的含量显著正相关;水盾草与沉积物中重金属Cu含量显著正相关,芦苇与沉积物中重金属Cr的含量显著正相关,上述3种植物可作为上海市河道重金属污染监测植物的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87.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由结构亚基A、催化亚基C和调节亚基B组成,控制生物体内多种生命代谢过程,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拟南芥、普通烟草、番茄和水稻PP2A的亚基序列,比对分析获得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对应的亚基序列。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6个亚基基因在辣椒疫霉侵染本氏烟阶段(灌根后8、24、72 h)以及2个结构亚基基因在本氏烟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在病原物侵染时,多数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Nb PP2Ac-4在侵染阶段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2个结构亚基基因(Nb PP2Aa-1和Nb PP2Aa-2)在茎、叶、花和种子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在根部中的表达量。克隆获得本氏烟和辣椒中2个结构亚基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它们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和η螺旋,含有保守的功能域,与其他植物和人的结构亚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8.
西藏尼木县古树年龄鉴定及生长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老龄树的古树等级并了解其生长历史是国家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调查估算了西藏拉萨市尼木县20棵胸径较大的核桃和10棵大果圆柏的树龄,分析其生长历史.结果表明: 20棵核桃树中,一级古树、二级古树及三级古树分别为4、7及9棵;10棵柏树中,有2棵一级古树、4棵二级古树、4棵三级古树.历史上的持续低生长现象在某些时间段内2个树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主要集中在20世纪40至80年代,但古树生长在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生长差异.古树生长与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古树主要分布于村庄和道路两旁,人类活动频繁.古树的径向生长受到该区域气候调控的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这导致了古树的径向生长变化在不同树种间表现出空间同步性,而在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生长差异.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古树保护措施时应同时考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古树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扩增青枯劳尔氏菌RipAK基因启动子序列,与lacZ基因融合得到p HM1:P_(RiPAK)LacZ。携带pHM1:P_(RiPAK)LacZ的青枯劳尔氏菌在营养丰富和基本培养基中都有LacZ活性,表明RipAK启动子可以推动lacZ基因的表达。为构建用于标记植物病原细菌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把RipAK启动子和gfp基因克隆到质粒pBBR1MCS-5,使得gfp基因在RipAK启动子的驱动下表达;构建的表达载体pBB-GFP在大肠杆菌中即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pBB-GFP载体能有效标记青枯劳尔氏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3种植物病原细菌呈短杆状,青枯劳尔氏菌还可形成多个菌体串联的线状结构。荧光标记对3种病原菌在寄主植物上的致病力没有影响,将标记菌株分别滴加在寄主植物叶片的创伤处,可观察到大量的绿色荧光聚集。本研究构建的pBB-GFP载体能用于多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绿色荧光标记,标记后的病原细菌在液体培养及侵染寄主植物过程中都能观察到荧光。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MDRAb感染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MDRAb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197例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将111例MDRAb感染者作为病例组,86例非MDRAb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人口学资料、感染前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将病例组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分析其病死危险因素。结果 MDRAb检出率为56.3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ICU停留时间、使用抗生素7d、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创通气和胃管插管可能是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抗生素7d(OR=2.338,95%CI:1.252~4.368)、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OR=3.703,95%CI:1.665~8.234)、有创通气(OR=4.356,95%CI:1.695~11.192)是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红蛋白量、昏迷可能是MDRAb感染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5.185,95%CI:2.012~13.361)、血红蛋白量(OR=0.976,95%CI:0.957~0.996)和昏迷(OR=4.061,95%CI:1.517~10.873)是MDRAb感染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抗生素7d、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创通气是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血红蛋白量、昏迷是MDRAb感染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