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对成年鼠和老年鼠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和老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以及成年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手术组行肝部分切除术.实验鼠在术后1、3、7d行Morris水迷宫后,处死实验鼠取海马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GFAP在成年鼠和老年鼠基础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39,P=0.002).当增加的GFAP阳性细胞在成年鼠术后第3d(P=0.09)恢复后,老年鼠GFAP阳性细胞在术后第3d(P<0.001)仍然明显增加,在术后第7d(P=0.823)恢复.S100β与GFAP变化趋势相同.结论 手术创伤引起成年鼠和老年鼠海马区GFAP、S100β可逆性表达增多,与成年鼠相比,老年鼠GFAP、S100β表达上调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32.
新生肽链折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折叠与聚沉,从而导致折叠病等病理现象. 分子伴侣具有辅助其他蛋白质正确折叠,保护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功能.本文选用人肌肌酸激酶为靶蛋白,研究了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人亲环素18(human cyclophilin 18,hCyp18)对人肌肌酸激酶去折叠的作用,发现hCyp18能够抑制人肌肌酸激酶在热变性与化学变性过程中的失活与构象变化,并抑制人肌肌酸激酶在化学变性过程中的聚沉,因此推断hCyp18具有针对人肌肌酸激酶的分子伴侣功能.本文同时研究了hCyp18与人肌肌酸激酶的结合作用,对hCyp18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3.
阐述医院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设立及运行模式,通过科学遴选预警项目、构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临床反馈机制等措施,优化系统流程设计。分析评价预警防控系统的运行效果,指出系统紧贴临床实际,缩短检验结果的周转时间,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4.
135.
将蜗牛身体倒置并记录其恢复原状的时间来研究灰尖巴蜗牛的翻身习性,并研究蜗牛体重、环境温度、光照强度、饥饿和取食等因素对翻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身时间随体重、光照强度和饥饿时间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和取食时间增加而减少。体重组Ⅳ(体重0.7~0.9g)、Ⅴ(体重0.9~1.2g)的翻身时间极显著长于体重组Ⅰ(体重0.1~0.3g)、Ⅱ(体重0.3~0.5g)、Ⅲ(体重0.5~0.7g)(P<0.01),体重组Ⅰ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体重组Ⅲ的(P<0.05);3体重组(Ⅰ、Ⅲ、Ⅴ)在较高温度和低白炽灯光照强度(204lx)下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较低温度和强白炽灯光照强度(493lx)下的;体重组Ⅰ、Ⅴ在长饥饿时间下的翻身时间均显著长于短饥饿时间。体重组Ⅲ、Ⅴ取食较长时间后的翻身时间都显著短于取食较短时间。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构建天然兔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方法:采用RT-PCR法从未免疫的兔子脾脏中克隆得到抗体重链可变区(VH)与轻链可变区(VL)基因,重叠PCR将VH和VL拼接成scFv片段,将scFv连接到噬菌粒pComb3XSS上,电转入XL1-Blue菌中,得到单链抗体库,并用此抗体库筛选抗肌酸激酶抗体。结果:构建了容量为4×108,基因重组率95%的单链抗体库,DNA指纹图谱显示抗体库多样性良好。以肌酸激酶为抗原,从该库中筛到3株抗肌酸激酶的抗体。结论:分析表明构建的天然兔源单链抗体库质量良好,可用于快速筛选、制备多种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37.
斑蝥素与去甲斑蝥素对昆虫细胞Sf9抑制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斑蝥素的类似物去甲斑蝥素对昆虫的毒杀机理,本研究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采用CCK-8法和AO/EB荧光染色法比较了斑蝥素(CTD)和去甲斑蝥素(NCTD)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抑制方式。结果显示,3.125μg/mL的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20.00±1.10%,24h为66.33±0.81%;50μg/mL的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42.69±6.34%,24h为74.60±1.51%。3.125μg/mL的N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10.03±1.72%,24h为21.75±6.22%;50μg/mL的N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40.79±1.32%,24h为66.08±3.32%。结果表明,CTD与NCTD均能有效抑制Sf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且抑制率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NCTD可以替代CTD达到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8.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土壤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土壤中23种元素的自然含量进行了论证。用对比和区域分异系数的方法,讨论了本区土壤元素在世界、我国和区域内的异同和分异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揭示了土壤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和表现在土壤类型上的聚类特征,进一步说明了元素在本区土壤中的相关性和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报道了组蛋白、DNA、聚核苷酸A和聚核苷酸U的~1H、~(31)P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新结果。 当组蛋白与DNA、聚核苷酸A或U相互作用后,核酸的质子峰变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40.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地理种群在中国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民照  康乐 《中国科学C辑》2005,35(3):220-230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中国飞蝗11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种群间相互关系以及空间隔离在种群分化中的作用. AMOVA对所有种群变异分析说明包含在种群内的变异(79.55%)显著高于种群间的(20.45%), 种群间分化程度显著; 所有种群划分成四个大的地区组, 组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2.99%, 显著高于包含在组间的(17.01%), 地区间的种群分化显 著. 对四个组进行两两比较, 保留在组内的变异都极显著高于组间的变异, 说明这些组间的种群分化显著. 其中, 组间种群差异最大的是海南和西藏种群, 变异约是组内种群间的7倍; 差异最小的是海南与新疆和内蒙古地区, 组间仅是组内种群间的0.5倍. 用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进行Mantel测验发现它们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说明地理隔离在飞蝗地理种群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飞蝗地理种群的分化与地理隔离关系密切. 飞蝗种群聚类分成由黄淮平原、新疆和内蒙古、西藏和海南种群组成的四大分支. 主成分分析发现11个种群明显聚集成4簇: 黄淮 平原种群、新疆和内蒙古种群、海南种群和西藏种群. 所有个体聚类则分成5个分支: 黄淮平原种群、海南种群、新疆和内蒙古种群、新疆哈密种群和西藏种群. 飞蝗在中国东部呈明显的连续和梯度变异特点, 进一步划分亚种既不实际也无必要. 对中国主要飞蝗地理种群的亚种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