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RP-HPLC法测定盾叶薯蓣细胞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KromasilC - 18柱 (2 5 0× 4 6mm ,5 μm ) ,甲醇∶水 =95∶5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UV检测器 ,检测波长 2 0 8nm ,对培养的盾叶薯蓣细胞中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测定 ,能将薯蓣皂甙元与杂质分离开 ,薯蓣皂甙元在 3 876~ 19 38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3) ,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 83% ,精密度RSD为 0 2 1% (n =4 )。该法测定样品快速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2.
兔单个植入前克隆胚胎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与小鼠和牛在正常胚胎植入前发育过程中基因活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是还没有对同期克隆胚胎相关研究的报道 .利用单个家兔植入前移核重构胚胎成功地构建了MⅡ卵母细胞及发育至 4 、8 细胞期的胚胎和囊胚的特异性cDNA文库 .并用 β肌动蛋白和LAPTM4α证实这类文库是可靠的 .以 8 细胞期移核重构胚cDNA文库为例 ,随机挑取克隆进行测序分析 :其中 2 3的基因EST片段可以在GenBank或EST库中找到同源序列 ,约 1 3的EST片段属于未知的新片段 ,表明这是一类重要的新兴基因资源库 (期特异性EST库 ) .这种利用单胚胎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 ,解决了胚胎研究材料受限的问题 ,在时间上更加精确 ,更符合胚胎发育的规律 ,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一些克隆胚胎的异常表型 ,是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以及克隆胚胎再程序化基因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 .  相似文献   
173.
目的:确定24株海南温泉嗜热菌菌株的分类地位。方法:Blastn分析菌株16S rDNA序列同源性;邻接法构建菌株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分析菌株的进化位置;Clustax比对分析菌株的相似度和进化距离。结果:菌株LY5和LY4的16SrDNA序列与Geobacillus pallidus strain B1,partial sequence(GenBank:HM030740.1)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和97%,其他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Geobacillus subterraneus,strain R-35641(GenBank:FN428689.1)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96%。Clustax比对分析表明26株菌16S rDNA序列前段(1~70bp)、中段(70bp~1 420bp)、后段(1 420~1 484bp)的相似度分别为40%、100%和60%,进化距离分析表明菌株GT7、LY4和LY5与其他菌株进化距离较远,其余菌株之间进化距离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初步将24株温泉嗜热菌鉴定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可用于温泉嗜热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探讨重离子辐照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10~80 Gy)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光合色素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辐照后短期内其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1)较低剂量(10~2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较小或无显著变化,中等剂量(40~6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升高,之后又回落,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剂量(8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不能恢复正常;(2)低剂量(10 Gy)辐照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8 h后出现回落,到24~48 h时,回升至正常水平,较低剂量(20 Gy)辐照后,MDA含量瞬时有所下降,到24~48 h时,回升至正常水平,中等至高剂量(40~80 Gy)辐照后,MDA含量降低,24~48 h时显著升高,不能恢复正常;(3)低剂量(10 Gy)辐照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8 h后出现回落,恢复正常,中等剂量(20~60 Gy)辐照后,SOD活性显著上升,到48 h时回落至正常水平,高剂量(80 Gy)辐照后,SOD活性无明显上升,到48 h时,活性明显降低,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5.
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对海洋浮游动物存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动物是各种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也是人们寻找渔场的标志,对渔业生产有很大的作用。石油等烃类有机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其在开采、运输中发生的泄漏事故,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并通过食物网传递、扩大,给生物带来巨大的伤害。本项目以沿岸海域常见浮游桡足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对其生殖的影响,来评价有机污染对海洋食物链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保护海洋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6.
为阐明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心的位置、组织学参数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发育可塑性,采用形态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 Masson 染色方法,测定了 1 龄、2 龄以及 50 日龄内王锦蛇个体身体大小和心位置,同时测定并分析了 50 日龄内个体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的厚度,以及胶原纤维含量的增龄变化。王锦蛇的体重、体全长和体重与体全长的比值都在 2 龄组最高,1 龄组其次,2 和 1 龄组均显著高于 50 日龄内各组(P < 0.05)。肥满度 3 日龄组和 7 ~ 10 日龄组都显著高于 1 和 2 龄组(P < 0.05)。心与吻端的距离,1 和 2 龄组都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组(P < 0.05),但心与吻端的距离与体全长的比值未见组间差异(P > 0.05)。心肌层厚度 50 日龄组显著高于 3 日龄组、20 日龄组和 30 日龄组(P < 0.05),心外膜和心内膜厚度未见日龄差异(P > 0.05)。心肌层和心壁胶原纤维含量 50 日龄组都显著高于 3 日龄组和 20 日龄组(P < 0.05)。王锦蛇心与吻端的距离与体全长的比值随发育进程无明显变化,在首次 蜕皮和主动摄食后,心肌层厚度增厚、胶原纤维含量增多,提示心肌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7.
利用天然纤维废弃物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更好的实现生物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天然纤维素依次接种经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的木聚糖酶高产菌黑曲霉P602和米根霉RL6041高产菌进行固、液体二次发酵的方法,将其转化成用于工业生产的L-乳酸。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未经过任何化学预处理的秸秆等物质接种黑曲霉P602进行固体发酵,产生的木聚糖酶活力为6 320 IU/g干(培养)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9 IU/g干基;加入100 mL水浸提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为14.07 g/L,纤维物质糖化率为79.45%。取滤液接入米根霉RL6041进行液体发酵后,生成乳酸的量为7 g/L,糖酸转化率为47.6%,以(NH4)2SO4作为氮源时,最佳氮源浓度为3 g/L。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比较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亲与正常母亲母乳中N-聚糖的岩藻糖基化水平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其子代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和健康母亲在哺乳期第6天和第42天母乳样本各15例,及其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同一天的粪便样本;以凝集素AAL分析母乳中N-聚糖的岩藻糖基化水平;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母乳N-聚糖岩藻糖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母亲(t=4.438,P0.01;t=3.238,P0.001);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主要的微生物群如长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泛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有所不同。结论母乳中N-聚糖岩藻糖基化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母乳中显著升高,这一变化可能影响其子代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7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重要跨膜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转移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EGFR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靶点,针对该靶点设计的药物主要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两大类,小分子抑制剂易导致EGFR出现突变而产生耐药现象,从而影响其临床应用。突变主要发生在酪氨酸激酶区域ATP结合位点附近,主要为19号外显子上的缺失突变,18号和21号外显子上的点突变。针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EGFR出现的耐药突变类型,及其与小分子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EGFR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109例成人PNS患者根据其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ALB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PN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并分析PNS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4.77%;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两组患者TC、LDL-C、HDL-C、Apo AI及Apo 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正相关(r=0.350,P=0.001;r=0.533,P=0.014),与TC、LDL-C、HDL-C及ALB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更高的TG及尿蛋白水平,且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应高度重视成人PNS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