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耐氨固氮工程菌(下称工程菌)催娩克氏杆菌(Klebsiella)NG1390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E2613的基因组带有组成型nifA,其固氮酶的生成不受氨的阻遏,因此在有氨条件下具有固氮能力。接种固氮菌分别在两个水稻品系,即籼稻品种C5444和粳稻品种秀水-04进行试验。水稻种植在灭菌土壤的塑料桶,生长至扬花后期取样分析表明,接种固氮菌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植株含氮量的增加。接种工程菌NG1390的植株其生物量、总氮和固氮率(Ndfa%)超过接种野生型NG13的水稻。E2613接种C5444也获得类似的结果。应用15N同位素稀释法证明了固氮菌接种水稻形成的联合固氮体系,存在细菌的固氮作用,而植株中氮素成分的增加可能来自细菌固定的氮。  相似文献   
82.
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8,自引:24,他引:74  
  相似文献   
83.
世界樟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樟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从形态学、孢粉学、胚胎学、叶角质层研究、分子系统学以及生物地理学等 6方面进行了综述性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84.
以人工饲料添加法测定了 0 5%的棉酚和烟碱对棉铃虫的生长和细胞色素P 4 50单加氧酶 (简称P 4 50酶系 )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在测定浓度下 ,高龄棉铃虫短期取食含棉酚和烟碱的人工饲料后 ,对幼虫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由此表明 ,棉铃虫对其主要寄主植物中的次生物质棉酚和烟碱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 ,棉铃虫中肠微粒体P 4 50酶系的蛋白组成和酶活性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有升有降 ,有的没有变化。棉铃虫可能通过调整P 4 50酶系的各种蛋白含量和酶的活力水平 ,来适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解毒的需要。另外 ,棉铃虫取食棉酚和烟碱后 ,细胞色素B5含量均显著提高 ,而细胞色素P 4 50含量均显著降低 ,细胞色素B5在棉铃虫对棉酚和烟碱的解毒代谢中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美洲鳄梨属54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叶表皮细胞形状多为规则形;垂周壁一般平直;大多数种类的叶表皮具均匀分布的单细胞毛状体;平列型气孔器下生,随机分布于网状叶隙内,可进一步分为3个小类;形态相似的物种通常具有相似的叶表皮特征。本研究选取了19个特征进行PCA分析,发现鳄梨属被明显分为2个支系。叶表皮特征在种内比较稳定,种间存在一定差异,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形态及其突出物等特征组合对于鳄梨属种尤其一些表型相似的种类的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6.
NAC家族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 功能广泛, 这类蛋白在植物次生生长、细胞分裂、植物衰老、尤其在激素和信号途径起关键调控作用。ANAC092已报道参与侧根发育, 并与衰老相关。为研究ANAC092基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文章构建了拟南芥ANAC092启动子的GUS载体, 结合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 ANAC092在花药发育过程中时序性表达, 在花药发育的8~11期绒毡层表达, 其中在9~10期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 与AMS(Aborted microspores)的表达时期有重合。构建ANAC092过表达体系, 筛选出转基因纯合株系。与野生型相比, 过表达ANAC092转基因植株中花粉数量减少, 花粉粒的长度增加。qRT-PCR结果表明, 过表达株系中与花粉发育相关的基因SPL、EMS1、DYT1、AMS的表达量上调。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ANAC092启动子序列中有7个AMS的结合位点, 因此推测ANAC092可能位于AMS的下游而参与花药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7.
珠江河口渔业生物稳定同位素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5年8月采集珠江河口东、西口门水域39种主要渔获物(30种鱼类,5种虾类和4种贝类),分析其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和营养级谱。结果表明:珠江口东口门水域主要渔业生物δ13C范围为-31.92‰~-19.34‰(均值-23.65‰),δ~(15)N值范围为9.57‰~17.14‰(均值13.48‰);西口门水域主要渔业生物δ~(13)C范围为-26.75‰~-16.36‰(均值-21.19‰),δ15N范围为9.01‰~16.49‰(均值12.72‰),两区域生物群落δ~(13)C和δ~(15)N均值差异显著(δ~(13)C:P0.001,δ~(15)N:P=0.036);对东、西口门两水域主要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级采用不同的基线生物计算,发现两水域生物群落营养级范围相近,范围为2.0~4.7,包括植食性、杂食性、低级肉食性、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5个类群;其中,底、顶端营养级生物种类少,而中间层次种类多;与Fishbase数据库记录比较发现,约43%的种类营养级均值位于Fishbase营养级范围内,约33%低于Fishbase低阈值,余下的23%高于Fishbase高阈值。初步建立了珠江河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谱,可为当地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运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苏铁角蕨(Asplenium kiangsuense)的系统位置及其与庐山铁角蕨(Agulingense)的关系,并探讨了该类群可能的多倍体起源方式。结果显示:江苏铁角蕨与庐山铁角蕨可能为同源四倍体,是组成倒挂铁角蕨复合体(Anormale complex)的成员之一;二者在形态特征与基因序列方面均表现一致,接受英文版中国植物志的处理,即把庐山铁角蕨处理为江苏铁角蕨的异名。  相似文献   
89.
广义的龙脑香科是泛热带分布。中国有 5属 12种 ,其中 1种为引种栽培 ,产云南、广西、海南及西藏。本科分布北界在印度的喜马偕尔邦 ,在该地粗壮娑罗双Shorearobusta约达北纬 31°。《中国植物志》所报道见于我国的纤细龙脑香Dipterocarpusgracilis确实未见于我国。我国自然生长的东京龙脑香Dipterocarpusretusus依据毛被的多少可分为 2个变种 ,它们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林中。由于毛被多少不是区分种的可靠特征 ,因此将河内坡垒Hopeahongayanensis及多毛坡垒H mollissima两者都归并到狭叶坡垒H chinensis。鉴于雄蕊数目的不确定性 ,海南所产的Hopeaexalata与越南所产的H reticulata就视为同一种 ,而采用后者作为种名。版纳青梅Vaticaxishuangbannaensis与广西青梅V guangxiensis两者以叶脉数目来区分是不可靠的 ,也应视为同种而采用后者作为种名。经野外实地考察 ,望天树Parashoreachinensis仍应恢复其原来的学名。  相似文献   
90.
珠江水系鱼类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珠江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是我国重要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和水生生物资源基因库。珠江鱼类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鱼类种质资源方面举足轻重。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其鱼类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甚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种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急剧衰退,鱼类空间分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对珠江全流域13个站位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采集渔获物10119尾,隶属于94种72属17科。鲤科鱼类占显著优势,其次种类较多的依次为鲿科、鳅科。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方法对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鱼类被划分为3个类群,即以餐、南方拟餐、黄颡鱼等小型鱼类为主的中上游类群、以赤眼鳟、鲮鱼、广东鲂等中型鱼类为主的中下游类群和以罗非鱼为主的重要支流类群。同时发现中下游物种多样性高,上游及河口江段多样性低的格局。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鱼类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年均气温、降雨量、年均径流量、河流宽度与透明度是珠江水系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年均气温是影响鱼类群落分布的最关键因子之一。与历史资料对比后发现,珠江鱼类种类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研究是珠江水系野生渔业资源长期调查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将对渔业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