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7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0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与常见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在哮喘发作期儿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发作期哮喘儿童,根据发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比较指标的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计算WBC、CRP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评估中度或重度哮喘发作期的影响因素。结果:全血WBC在中度组(12.02 ×109 /L ± 4.61 ×109 /L)显著高于轻度组(9.56 ×109 /L ± 3.21 ×109 /L,P < 0.05),重度组(12.91×109 /L ± 3.14 ×109 /L)显著高于轻度组(9.56 ×109 /L ± 3.21 ×109 /L,P < 0.05);重度组抗凝血酶ATⅢ(109% ± 13%)高于轻度组(99% ± 13%,P < 0.05)。WBC与FIB正相关(r = 0.297, P = 0.018),CRP与TT(r = -0.330, P = 0.008)、ATⅢ(r = -0.375, P = 0.002)负相关,与FIB(r = 0.496, P = 0.001)、D-D(r = 0.326, P = 0.009)正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校正性别年龄的WBC影响重度组的比值比(OR)为1.602。结论:WBC和儿童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有关,哮喘发作期儿童体内炎症状态与凝血指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2.
采用盆栽控制土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Cd胁迫对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镉处理水平(CK:0 mg·kg-1,T1:5 mg·kg-1,T2:20 mg·kg-1,T3:50 mg·kg-1,T4:100 mg·kg-1)。分别测定每个处理下檫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①随着处理Cd浓度的升高,檫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先增加后下降,T2处理下取达到最大值;②随着Cd浓度处理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间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差异不显著,檫木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③随着Cd浓度升高,檫木叶片的Pn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T1处理条件下,檫木叶片的初始量子效率(α)值最大;檫木叶片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综上表明,在不同浓度Cd胁迫条件下,檫木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在T1、T2处理下高于CK,体现了Cd胁迫“低促高抑”的效应;随着Cd浓度处理升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光响应参数较CK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Cd胁迫对檫木光合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3.
134.
种间联结反映了植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稳定程度, 对群落恢复和目标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金钱松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 采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M. Godron稳定性测定等数量分析方法, 对浙江长兴金钱松群落中的18个优势种群、153个种对的种间相关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金钱松群落内的18个优势种群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正联结, 植物种类累积倒数百分比与累积相对频度交点坐标为(40, 60), 远离稳定交点坐标(20, 80), 说明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卡方检验表明绝大多数种对之间的联结性均不显著, 只有2个种对存在显著关联。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也表明, 群落各种对相关性较弱, 各物种间呈独立分布格局。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 金钱松与水竹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金钱松群落种间关联性弱, 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为保护和促进金钱松种群的恢复, 应进行适当的人为干扰和限制竹类植物在群落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5.
关节软骨(AC)由于缺乏血管、神经和淋巴,一旦损伤无法自我修复。虽然以外源性细胞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再生关节软骨,但仍然存在手术间隔长、供体有限、细胞体外培养易去分化和病原体传播等风险。成人膝关节存在许多类型干细胞/祖细胞(SCPCs),当软骨损伤时,就会被动员,迁移到损伤部位,参与再生修复。因此,基于趋化内源性SCPCs到损伤部位的AC原位再生修复策略,充分利用机体自我修复潜力,同时避免了外源性细胞策略的缺点,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综述主要介绍膝关节内SCPCs类型、迁移路径以及其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重点介绍内源性AC再生修复策略的研究现状,以期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这一有前景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6.
通过逆转录病毒等媒介表达核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可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时至今日,已经报道了小鼠、人、大鼠、猪、羊、马、牛的iPS细胞,但大动物iPS的多能性特别是嵌合体形成和生殖细胞传代还没有得到确认。与逆转录病毒等不同的是,piggyBac转座子转染效率高且无病毒源性、操作简单,可以在转座酶的存在下被安全切除。首次尝试了采用piggyBac转座子携带鼠源Oct4、Sox2、Klf4、c-Myc、Rarg和Lrh16个核转录因子诱导胎牛成纤维细胞,成功获得牛类iPS细胞,其形态与小鼠胚胎干细胞相似,克隆边界清晰、呈丘状、克隆内细胞致密、核大。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均显示牛类iPS细胞表达多能性基因。该类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可形成类胚体EB,且表达3个胚层的基因;体内诱导分化可形成畸胎瘤,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瘤体有三胚层的分化。上述结果显示利用piggyBac转座子制备牛多潜能干细胞诱导技术可行,产生的牛类iPS细胞具有潜在多能性。  相似文献   
137.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猪群样本病毒探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其多样的病毒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动物体内,其中很多病毒是人类所未知的,而发现未知病毒常常受制于病毒常规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目的]构建未知病毒检测技术平台.[方法]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理念,结合新型分子诊断技术,首先利用过滤和核酸酶处理去除样品宿主核酸干扰,然后随机PCR扩增潜在的病毒宏基因组,最后通过大规模测序及序列分析获取病毒核酸信息.[结果]利用此技术我们对猪瘟病毒(CSFV)细胞培养物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猪病料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序列总长度1680 bp,占基因组13.7%的CSFV序列和序列总长度834 bp,占基因组47.2%的PCV2序列;利用此检测技术平台研究一未知病原细胞培养物,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6条序列中有26条为副流感病毒5型(PIV5)同源序列,覆盖了其基因组全长的16.4%;此外,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我们在混合的7份病原未知的病猪组织样品中检测到了1.1%的病毒序列,包括CSFV、PCV2、猪细环病毒(TTSuV)、猪bocavirus (PBoV)和人腺病毒6型(Ad6)等的部分基因序列.[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病毒宏基因组学的未知病毒的检测方法突破了传统病毒研究方法的缺陷,对于猪群样本中病毒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望为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8.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景观格局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华  贾夏  刘建朝  刘耿 《生态学报》2013,33(8):2556-2564
以TM、中巴资源卫星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4.7、ARCGIS 9.2、IDRISI 15等软件,研究了西安市辖区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格局,预测了未来的景观变化,提出了景观格局预测的数据转化和多距离空间分析的精简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本底是一个由林地和耕地构成的复合景观基质,建设用地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且2004-2011年间的增加量高于2000-2004年间的增加量;林地面积略有降低,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略呈增长趋势,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较小.研究时段内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降低,林地景观的连通性增强了,耕地的降低了.各景观类型在所设定的最大预期研究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聚集空间格局;各年和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聚集、随机和离散的临界阈值差别相对比较大;水域和未利用地的空间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耕地、林地、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空间分布存在一个异质性最大的特征尺度,且均出现了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离散分布3种分布格局,以2011年最为明显.利用景观指数法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特征的效果要比单一的景观指数法较理想.CA-Markov模型模拟的结果基本能够反映未来的景观格局状况.  相似文献   
139.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 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0.
我国沿海线形亚属海链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面孔纹的形态学特征是海链藻的重要分类学依据之一。线形亚属的海链藻种类大多是从圆筛藻属修订而来, 它们之间的区别特征细微, 需电镜下观察才能准确鉴定。我国关于线形亚属海链藻的报道较少。研究利用电镜(EM)技术, 对采自我国沿海海域的自然水样, 以及分离获得的单克隆培养藻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针对其中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Cleve种类开展了形态分类学的专题研究。报道了6个隶属于线形亚属的海链藻种类, 分别是紧密海链藻T. densannula Hasle &; Fryxell、微小海链藻T. exigua Fryxell &; Hasle、线形海链藻T. lineata Jousé、微线形海链藻T. nanolineata (Mann) Fryxell &; Hasle、结线形海链藻T. nodulolineata (Hendey) Hasle &; Fryxell和柔弱海链藻T. tenera Proschkina-Lavrenko, 其中有4个为我国新记录种类: 紧密海链藻、线形海链藻、微线形海链藻和结线形海链藻。对每个种类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描述, 提供了电镜照片。对相似种类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了孔纹特征的变化类型及其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