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N-氨甲酰基-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的快速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层析及阴离子交换层析等三步 ,有效地从一菌株NO .2 2 6 2中纯化了N 氨甲酰基 D 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结果表明 ,酶活性回收约 2 0 %,纯化了 8 4倍。天然PAGE与SDS PAGE分析表明 ,该酶分子为同源四聚体 ,单体分子量约为 3 5kD。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 7 7~ 8 0 ,最适温度为 45℃。以N 氨甲酰 DL 丙氨酸为底物时 ,Km =1 3×1 0 - 3 mol L ,Vmax=0 .3 3mol min。二价金属离子Ni2 + 有激活作用 ,Zn2 +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Co2 + 对酶活无影响。该酶N 末端 8个氨基酸残基依次为TRQKILAF。  相似文献   
132.
内蒙古汉族青少年体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地区3088名(男1489,女1599)7-18岁汉族城乡青少年体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生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最多,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和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型 之;城乡女生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体型最多,三胚层中间型和偏内胚层型换上胚层型次之。8-13岁时,同性别同龄组城乡学生的体型差异明显,13岁以后体型接近,城乡男女学生体型的性别间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33.
利用cDNA微阵列检测了小鼠内毒素休克2 h及20 h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发现内毒素休克2 h有128个基因表达上调,3个基因下调;内毒素休克20 h有51个基因表达上调,21个下调.并用RT-PCR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初步分析了基因表达谱改变的意义.有助于从基因组水平阐明内毒素休克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4.
为将αB-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 αB-C)导入心肌细胞,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将人αB-晶状体蛋白全长cDNA基因克隆至具有细胞膜通透能力的膜移位序列(membrane-translocating sequence,MTS)的碱基顺序的下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谷胱甘肽5-转移酶(GST)-MTS-αB-C融合蛋白.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分离表达产物,用Xa因子将其中GST切除,并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MTS-αB-C.纯化的MTS-αB-C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上呈单一条带,分子质量23 ku;免疫印迹显示GST-MTS-αB-C与MTS-αB-C均能为人αB-C抗体识别而在相应位置出现清晰条带.GST-MTS-αB-C与MTS-αB-C均有分子伴侣活性.用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的MTS-αB-C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进入了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35.
山东麻大湖污染生态恢复模式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大湖位于山东省博兴、桓台、高青三县交界处 ,系由乌河、朱龙河、孝妇河等 7条河流汇水而成的内陆淡水湖泊。该湖自 196 6年始遭受淄博市工业废水严重污染 ,自然生态系统极度破坏 ,经济损失巨大。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 ,沿湖群众因受污染之苦而人民来信来访不断。直到 90年代初 ,该湖污染一直受到国务院和山东省政府的关注。在各级环保部门不懈努力下 ,该湖污染几经治理 ,取得一定成效 ,但仍没有使其污染生态得以恢复。为此 ,笔者于1994 - 1995年对麻大湖污染生态恢复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为滨州地区行署决定开发利用麻大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6.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荛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 ,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 ,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 ,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 ,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 ,与之相对应 ,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 ,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 ,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 ,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 ,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 ,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子房 ,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 ,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 ,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7.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HO细胞时 ,由于没有血清提供各种贴壁因子 ,细胞以悬浮的方式生长。在实际的大规模细胞培养中 ,CHO细胞往往以贴壁方式培养 ,要么贴壁于悬浮的微载体中 ,要么贴壁于固定的聚酯盘状介质或中空纤维中 ,而很少直接悬浮于培养基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Vitronectin单一组分可以促使CHO细胞的贴壁和扩增。通过双表达Igf_1和Bcl_2基因 ,已经构建了可以在无蛋白培养基IMEM中抗凋亡生长的细胞株CHO_IB3。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可以同时表达Igf-1、Vitronectin和Bcl-2三个蛋白的三顺反子表达载体pCI-NII-IVB。将该载体转染于CHO-dhfr- 细胞中 ,构建了一个细胞株CHO-IVB2。该细胞株可以在无蛋白培养基中抗凋亡生长 ,适于以贴壁的方式大规模培养 ,用于大量生产外源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38.
铅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b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25mg·L^-1Pb溶液暴露10d后的日本沼虾触角腺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Pb颗粒.在电镜下细胞内的溶酶体中沉积有大量的Pb颗粒,这些Pb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部位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含有Pb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核膜和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肝胰脏细胞内除分布有少量Pb颗粒外,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在沼虾鳃细胞内未发现Pb颗粒,但在鳃丝之间发现少量Pb颗粒吸附在鳃丝的表面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触角腺中Pb含量最高,达637.6mg·kg^-1;触角腺在Pb的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2种蜜蜂和4种胡蜂蜂毒明肽基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和大胡蜂、墨胸胡蜂、额斑黄胡蜂、亚非马蜂6种蜂的雌成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各得到大小约为150bp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这6个片段克隆人pGEM^5—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得到的6个片段长度均为141bp,均为编码蜂毒apamin前体的cDNA。序列比较发现,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序列完全一样,都与已发表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具有95%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具有95%的同源性。额斑黄胡蜂和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完全一样。本研究首次从中华蜜蜂与几种胡蜂中克隆到蜂毒precursor of apamin基因,并发现胡蜂科与蜜蜂科来源的蜂毒明肽序列是完全保守的。  相似文献   
140.
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次级代谢物的最初尝试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初期,三十年之后,用植物细胞工业化生产的酶类和精细化学制品仍然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