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王玲玲  李俊  张涛  秦利 《昆虫知识》2007,44(3):382-384
以苜蓿尺蠖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重组型病毒(AcMNPV-AaIT)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櫣bner)为材料,采用室内添食法研究增效物质对该病毒感染增效作用,筛选出对重组病毒具有感染增效作用的物质—刚果红。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生长于新疆的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中的活性物质基础,本文对采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千叶蓍开展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利用柱层析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千叶蓍的全草中分离出二十种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技术以及和文献数据对比,将其分别鉴定为猫眼草黄素(1)、矢车菊黄素(2)、槲皮素(3)、芹菜素(4)、芹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芝麻素(6)、乙氧基阿魏酸(7)、咖啡酸乙酯(8)、香豆酸(9)、对羟基苯丙酸(10)、伞形花内酯(11)、7-甲氧基香豆素(12)、香草酸(13)、4-羟基苯甲酸(14)、二氢猕猴桃内酯(15)、paeoveitol B(16)、2-羟基-2-[(E)-1α,2β,3-三羟基-3-壬烷-5,7-二炔]-4H-吡喃(17)、吲哚-3-乙醛(18)、β-谷甾醇(19)和3β-羟基-5α,8α-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0)。其中,化合物20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0、12~13、15~18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初步评估了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化合物1~5、8~9、13~14和16的抗氧化及其抗菌活性。化合物3(IC50=9. 9±0. 94μM)和8(IC50=21. 29±1. 65μM)表现出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9、14和16表现出抑制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本文首次报道了分布于新疆的千叶蓍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如黄酮、苯丙素是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此外,本研究发现千叶蓍中成分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为该植物作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朊病毒病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属于蛋白质构象病,涉及蛋白质分子肽链的错误折叠和空间结构的变化。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共济运动失调、震颤、姿势不稳、痴呆或知觉过敏、行为反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00%死亡。人们期望通过对朊病毒蛋白的三维结构的研究来了解其致病机制,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4.
桃儿七生化生态适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儿七生化生态适应的初步研究马绍宾胡志浩李俊(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1)(云南省香料中心,昆明650051)APriliminaryStudyoftheBiochemicalEcologicalAdaptationofSinopodophy...  相似文献   
135.
肖洒  吴福忠  杨万勤  常晨晖  李俊  王滨  曹艺 《生态学报》2016,36(5):1352-1359
木质残体是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分布在林窗、林缘和林下可能具有较大的差异,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典型川西高山峡谷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及其在林窗、林缘和林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原始林木质残体总储量达53.00 t/hm~2,且呈现林下的储量大于林窗和林缘的趋势。从林窗到林下木质残体的类型均以倒木为主,直径大于40 cm的木质残体储量占粗木质残体的74.55%—76.15%,林窗、林缘和林下Ⅲ和Ⅳ腐烂等级的粗木质残体储量之和分别占粗木质残体储量的50.02%、55.84%和62.90%。相对于林下和林缘,林窗内倒木和根桩的储量比例较小,但枯立木和细木质残体的储量比例较高。此外,林窗内较低腐烂等级粗木质残体的储量较高,而林下较高腐烂等级粗木质残体的储量显著高于林窗和林缘。这些结果为充分认识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窗更新过程中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彭艳  杨万勤  薛樵  李俊  王滨  谭波  吴福忠 《生态学报》2016,36(19):6149-6158
季节性冻融期间高山草甸凋落叶的分解可为生长季节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分解是否具有明显的贡献仍然缺乏一致认识。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叶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研究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失重的贡献。整个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黄花亚菊和黑褐苔草两种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分别为12.07%和4.03%,总贡献率分别为46.39%和24.14%。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均在融化期最大,而土壤动物对黄花亚菊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在冻结初期最小,土壤动物对黑褐苔草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在冻结期最小。整个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和贡献率与正积温和凋落叶初始C、N浓度和C/N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高山草甸凋落叶分解具有明显的贡献,但这些过程受冻融格局和凋落叶初始质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在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胸闷胸痛入院治疗的290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是否死亡或再入院进行分组,分为死亡组(9例)和非死亡组(281例)及再入院组(67例)和非再入院组(223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清学指标,并针对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再入院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死亡组和未再入院组(P0.05);NT-proBNP是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OR=1.96,95%CI:1.13~3.37),其中年龄校正后,NT-proBNP对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多支病变、支架植入、cTnT、Lp(a)及CK因素调整后,NT-proBNP对因心血管事件死亡均存在促进作用(OR1,P0.05);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95%CI:0.510~0.921)。结论:NT-proBNP在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越高,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行TK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世界膝关节学会(KSS)评分、美国膝关节学会(HSS)评分和膝关节的屈曲度(ROM),以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及RO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17%)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9%)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TKA中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疗效相近,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沟谷和低海拔坡地是大兴安岭地区典型的微地形,这2种微地形的冻土对全球变暖极为敏感.本文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进行树木年轮采样,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对比2种小地形上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近30年快速升温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汗马和莫尔道嘎采样点分别在2000和1980年左右出现树木径向生长与温度的分异现象,之后树木的生长均为沟谷湿地大于山坡立地.1984—2008年2种地形年表t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年表间欧氏距离在1980年以后为0.937~2.742,远大于平均值(0.809~1.304).快速升温使得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发生改变,山坡上兴安落叶松主要受温度限制生长减慢,而沟谷冻土退化中兴安落叶松在短期内生长加快.随着气候变暖,兴安落叶松将经历一个受温度调控的复杂的环境——生长胁迫与气候响应模式,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冻土退化,兴安落叶松可能在我国境内消失.  相似文献   
140.
我国正常人共焦激光扫描视神经乳头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LCSO)测定国人(汉族)视神经乳头(ONH)地形图参数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上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随访提供依据。方法 用HRT(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技术,检测我国(汉族)74只正常眼ONH地形图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制定各参数的均数(Mean)、标准差(SD)、第5、50、95百分位数(P5、P50、P95)值。并分析ONH参数与种族、性别相关的差异;与年龄、眼别相关的差异作了探讨。结果 国人(汉族)ONH参数的正常值(Meen±SD)为视盘面积(DA)2.34±0.46;视杯面积(CA)0.48±0.28;杯盘面积比(CDR)0.2±0.1;盘沿面积(RA)0.18±0.38;视杯体积(CV)0.1±0.1;盘沿体积(RV)0.5±0.19;平均杯深(MeCD)0.18±0.08;最大杯深(MxCD)0.57±0.21;杯形测量(CSM)-0.25±0.06;曲线高度变化(HVC)0.41±0.12;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t)0.27±0.08;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交叉段面积(RNFLcsa)1.47±0.48;标准化参考平面高度(RH)0.29±0.11。各参数P5、P50、P95值分别为DA1、59、2.35、3.05;CA0.11、0.41、0.89;CDR0.06、0.19、0.36;RA1.28、1.82、2.49;CV 0.002、0.06、0.29;RV0.25、0.45、0.84;MeCD 0.05、0.18、0.34;MxCD 0.21、0.59、0.95;CSM-0.35、-0.25、-0.14;HVC 0.23、0.4、0.62;mRNFLt0.14、0.27、0.42;R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