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转基因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0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对其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诸如转基因逃逸到其它亲缘物种中、产生超级杂草和病毒、昆虫产生耐受性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问题已在部分转基因作物中显现。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莛子藨是莛子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邻近高山地区和日本,为东亚特有种。本文基于叶绿体DNA基因间隔区rbcL-accD序列,对莛子藨物种水平的序列特征、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域莛子藨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间(72.28%),优势单倍型(H2)广泛分布,特有单倍型分散在多个居群。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NSTST,没有检测到显著谱系地理结构,而且居群间基因流较低(Nm=0.096),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特殊地形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地理隔离或者生境异质化可能是现有单倍型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种群动态历史分析显示莛子藨经历过不显著的种群选择或者扩张事件,综合分析推测莛子藨居群应该是在间冰期或者冰期后从不同避难所扩散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具体避难所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确认。  相似文献   
43.
陕西凤县林麝的冬、春季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履冰  徐宏发  薛文杰  姜海瑞  孟秀祥 《四川动物》2008,27(1):110-114,F0004
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对陕西凤县野生林麝冬季和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冬季主要取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和乔木的落叶,经检验确认的有14科16种;春季主要以当年生枝条以及非禾草类草本植物为食,共确认17科18种.其中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和色木槭Acer mono分别为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分别占该季食物的20.51%和11.16%.另外,林麝也取食禾草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3.01%上升至春季的9.02%.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并与常规面神经传导速度相结合,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方法:纳入我院诊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2例,分别于发病第3天、第7天、第14天、1个月、3个月给予电生理检查,包括面神经传导速度、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并与健侧做对比。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再将入组患者分为轻(Ⅱ级)、中(Ⅲ级)、重度(Ⅳ~Ⅵ级)三组。同时纳入10名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组,检测方法相同。结果:发病第3天、第7天32例患者全部出现患侧运动波幅下降,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发病第14天开始,患者运动波幅开始逐渐恢复,至3个月时,绝大部分患者运动波幅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单位数目的减少在整个病程中与健侧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1个月、3个月运动波幅开始恢复时,运动单位数目并未随之恢复,且与运动波幅不呈线性关系,与临床症状也不成正比关系。面神经运动单位数目下降的程度与患者面神经运动波幅的恢复呈正相关。结论: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检查应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5.
六倍体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种F1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 Boiss.(2n= 6x= 42,DDD2 D2MCrMCr)]、叙利亚山羊草[Ae.vavilovii (Zhuk.)Chenn.(2n= 6x= 42, DD MCrMCrSP SP)]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 6x= 42, AABBDD)]杂种F1 植株形态大多偏向山羊草亲本。4 个叙利亚山羊草×普通小麦和1 个粗厚山羊草×普通小麦杂种F1 自交结实,结实率在0.1% —6.5% 之间。这些种子胚乳很少,生活力较弱,播种后,只有少数种子出苗。杂种F1 PMC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出现大量的单价体,二价体低于理论值,并且大多为棒形,说明两种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已经过很大的修饰。在各杂种F1 中还观察到少量的三价体,有些杂种还可见频率很低的四价体和五价体。以山羊草为母本的杂种F1 染色体交叉频率优于反交。F1 染色体分离极不正常,产生大量的多分孢子和微核。在叙利亚山羊草×冀麦30 号中还发现1 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1 条的植株,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牛乳中葡萄球菌属细菌鉴定效果。【方法】对从西宁、白银、西安三地乳样中分离的52株葡萄球菌通过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与革兰氏染色、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进行比对;通过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在不同麦氏浓度的鉴定,评价该系统的稳定性。【结果】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葡萄球菌在"属"水平的鉴定结果符合率达96.15%,与血浆凝固酶结果对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细菌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2.86%,对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属细菌鉴定结果符合率为50%,但对具体种鉴定时,结果符合率仅为44.23%。在稳定性检测的试验中,鉴定符合率为100%,鉴定结果可靠性不随菌液浓度变化而变化。【结论】该系统可用于牛乳中葡萄球菌在"属"水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47.
青海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S"技术为支撑,利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格法、费用支出法、碳税法、能量替代法和NPP模型,分析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和景观结构,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区域景观价值评估的基础上,首次尝试提出了青海湖流域区域生态补偿的上下限标准。初步分析了青海湖地区生态补偿的上限为841.95亿元,生态补偿的下限为250.73亿元,其结果将为青海湖流域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用EST-SSR标记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金基强  崔海瑞  龚晓春  陈文岳  忻雅 《遗传》2007,29(1):103-108
采用16对EST-SSR引物对42份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引物中, 有13对可扩增出清晰条带, 其中1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 占76.9%。各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变化范围为0.522~0.866, 平均PIC值为0.730。10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84种等位基因型和74个等位变异, 每对引物可检测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2和3~10种。42份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074~0.667, 平均遗传距离为0.363, 说明本实验所测试的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变异。在相似系数为0.55的水平可将这些材料聚为3类, 多数材料包含在第一类中。本研究表明, 利用EST-SSR标记进行茶树资源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Bt水稻杂交育种中转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PCR、GUS染色和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了Bt水稻杂交后代群体,发现在394株GUS阳性株中,共有392株表达Bt蛋白,协同表达株率达99.49%。由此表明,在杂交后代中报告基因Gus和目的基因crylAb紧密连锁遗传与表达。本试验还发现,在BC1、BC1F2和粳粳交F2群体中转基因呈单基因显性遗传,而在籼粳交F2群体中偏离3:1分离。 Abstract:Improved 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GUS activity,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population of Bt rice crossed to conventional rice varieties.A total of 392 plants expressing Bt toxin protein were found in 394 GUS positive plants.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cry1Ab gene closely inherited and expressed with reporter gene gus.Therefore,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GUS-assisted-selection to preliminarily identify the Bt gene and study the inheritance of transgenes in (back)cross breeding.Mendelian segragation of reporter gene Gus was observed in F2,BC1 and BC1F2 progenies.Thus indicated that transgenes inherited as a single dominant gene in the progenies of Bt rice crossed to conventional rice varieties.  相似文献   
50.
以初始体重(13.80±0.40)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稚鱼为对象,在室内系统内进行饲养试验,研究了新开发的3种微颗粒饲料(Diet 1–Diet 3)、混合饲料(Diet 4:Diet 3和冷藏桡足类)与冷藏桡足类(Diet 5,对照组)对25—60日龄大黄鱼稚鱼消化酶活力、肠和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35和60日龄时,微颗粒饲料组鱼苗间的胰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25日龄时高,而混合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除对照组鱼苗35日龄时的胰淀粉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25和60日龄外,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鱼苗的生长,除混合组和对照组外,各组间鱼苗肠道氨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逐渐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混合组35日龄鱼苗前中肠黏膜上有大量脂滴,而其他各组鱼苗则没有。微颗粒饲料组鱼苗肠黏膜褶皱比混合组和对照组多且深,直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可见脂滴积累,而对照组鱼苗直肠几乎没有褶皱,并缺乏脂滴。微颗粒饲料组鱼苗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胞核移向细胞外周。混合组鱼苗35日龄时肝细胞内也有脂滴,但数量在60日龄时减少。对照组鱼苗肝脏中可见类似于饥饿状态的胞间隙、细胞质塌陷和胞核固缩。以上结果表明,合适的微颗粒饲料可促进大黄鱼稚鱼消化道的发育。基于Diet 1效果优于Diet 2和Diet 3,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大黄鱼稚鱼营养和微颗粒饲料的基础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