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鳖,蛙及鲢免疫组织中两种不同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中华鳖( Trionyx sinesis Wiegmann) 、美国青蛙(Rana grylio stejneger)及鲢( Hypo phthaI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材料,采用醋酸萘酯酶(Acid α-Naphtyl Acetate Esterase,ANAE)染色及植物凝集素荧光(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Phytohaemagglutinin,FITC-PHA)受体标记的方法,对被标记阳性淋巴细胞在上述水产动物不同免疫组织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2.
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日本旧石器早、中期考古的新发现,以及在年代学、文化分期、技术与类型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作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日本列岛旧石器早、中期文化与东北亚大陆同期文化的对比。  相似文献   
53.
谷氨酰内切酶在生物制药及检测中应用较多,但来源受限,将全基因合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的谷氨酰内切酶功能区部分对应的基因进行改造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2,导入E.coli BL21(DE3),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采用亲和层析等纯化步骤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用底物Z-Phe-Leu-Glu-pNA(L-2135)对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HPLC、LC-MS/MS检测方法对酶切融合蛋白的位点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酶的相对活性为1568U/mg,最适作用温度为42℃、最适作用pH为8.0,在pH 9.0,50℃时仍有较高的酶活,将该酶与胰酶酶切融合蛋白所得肽段结合能够提升质谱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以上结果表明该重组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进行15α位羟基化,合成了重要的药物中间体15α-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对生物转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重点对底物的助溶剂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培养基成分,接种量,初始pH,通气量,投料浓度,投料时间,转化时间等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中,Penicilliumraistrickii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生物转化,产物15α-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转化率达到60%,在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工业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55.
本文报告小鼠GDP岩藻糖:β半乳糖苷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tansferase,α1,2-FT)基因的克隆,并进行功能鉴定。利用RT—PCR方法克隆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编码区MFUT-II,测序后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MFUT-II;采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于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对底物特异性比较研究酶的性质;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研究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分析基因存在状态。结果证实MFUT-II为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可编码347个氨基酸。其估计分子质量为39kDa,和小鼠日及Sec1基因具有序列同源性。分别与人类Se基因(79.O%)、大鼠Ratrrs(89%)基因、兔Rabbit FT-III基因(77%)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用MFUT-II基因转染的COS-7细胞具有α1,2-FT活性。MFUT-II可在多种组织中产生3.5kb大小的mRNA转录产物。基因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基因MFUT-II仅为一个拷贝。这些结果证明MFUT-II为小鼠的Se基因。  相似文献   
56.
The envelope protein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are very fragile and easy to be destroyed during purification. It was difficult to obtain a large quantity of intact virions by routine sucrose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fter modifying the sucrose gradient by adding citrate sodium, we can obtain a large quantity of intact virions and nucleocapsids. This purified virions and nucleocapsids were subsequently used for analyzing viral structural proteins and DNA extra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is modified techniaue is very efficient for virus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57.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性,约占全部结核病的1%。TBM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儿童患者及合并HIV感染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结核性脑膜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菌和宿主的遗传因素在结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进展,TBM的早期诊断仍存在困难。TBM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菌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临床上往往从经验判断开始抗结核治疗。WHO指南推荐至少六个月的抗结核治疗。然而,部分指南推荐延长抗结核治疗至9-12个月。早期使用类固醇类激素可降低死亡率。抗结核药物耐药性与高死亡率相关。该综述描述了结脑的各个方面,重点强调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8.
本文采用纯化蛋白Hsp70-NP,NP,Hsp70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取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毒试验.此外,为了获得细胞毒实验的靶细胞,本文还采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cDNA3.1/S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通过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用RT-PCR,Western blots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N蛋白在胞浆中表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Hsp70-NP,NP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均能够对体外抗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而Hsp70-NP组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NP免疫组.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LDH的释放具有效应细胞依赖性,Hsp70-NP,NP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均可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16-N,而Hsp70-NP免疫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NP免疫组.实验结果显示,Hsp70可以增强NP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基于NP的合成肽疫苗或基因疫苗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