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独行菜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独行菜属9种植物种子的种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独行菜属种皮微形态可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支持将独行菜属划分为3个组的观点;北美独行菜在种皮纹饰上与其它类群差别较大,并结合子叶缘倚胚根的特征将其另立一新组——子叶缘倚组Sect. Accumbentum F. Z. Li, J. Q. Zheng & Z. Y. Sun , sect. nov.  相似文献   
132.
中国蓼属春蓼组植物果实形态及果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蓼属春蓼组(Polygonum sect. Persicaria)19种3变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和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蓼属春蓼组植物的果实形态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具三棱、双凹或双凸,顶端渐狭,有喙或无喙;果皮微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 洼点、浅洼点,脑纹状纹饰,拟脑纹状纹饰,网状纹饰,不规则褶皱,不规则小疣状颗粒以及密浅网状纹饰。观察结果支持将绵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salicifolium Sibth.)合并到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做为酸模叶蓼的异名处理;支持将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作为丛枝蓼(P. posumbu Buch. Ham. ex D.Don)的变种处理的意见;认为密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lanatum (Roxb.) Stew.)应恢复种级,圆基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 var. rotunatum A.J.Li)应升为种级;支持平武蓼(Polygonum pingwuense F. Z. Li et Y. T. Hou et S. J. Fan, sp. nov.)新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3.
11例吸毒死亡法医学鉴定回顾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奉文时吸毒及体内藏毒死亡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强调该类法医学鉴定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方法:将2003年初至2006年底昆明市及周边地区11例吸毒死亡法医学鏊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同时对毒品作用机理、死亡原因、吸毒流行病学特征、吸毒死亡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体内藏毒死亡特征、吸毒死亡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论述。结果:吸毒或体内藏毒死亡的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吸毒死亡法医学检验与鉴定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结论:吸毒及体内藏毒死亡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必须在充分进行尸体剖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毒物检验、现场勘验、案情调查、临床表现和死亡经过等资料进行充分的案情研究并排除其他原因致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4.
从南极普里兹湾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7195,细菌学形态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嗜冷杆菌属 (Psychrobacter). 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属于耐冷菌,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5~15°C, 7195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产酶.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 cellulose-52 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 该菌株所分泌的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C,最适pH值为9.0,对热敏感,60°C热处理10min剩余酶活为30%,是典型的低温酶. Ca2+、Mn2+、Cu2+对该酶有较为明显的激活作用,而Co2+、Zn2+、Hg2+、Rb2+、Cd2+、Fe3+、EDTA则能抑制酶活,此外该脂肪酶能在高浓度的SDS、CHAPS、Triton X-100、Tween 80、Tween20等变性剂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5.
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抑制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感染丝裂索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包括ERK1和ERK2)的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治疗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免疽印记技术检测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干预HCMV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HEL)的ERK表达水平,并观察ME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中药金叶败毒制刑对细胞的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CPE)的影响。结果:两种药物都可抑制HCMV在HEL中的增殖,以PD98059与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合用效果明显。中药金叶败毒制剂使磷酸化ERK1/2表达降低,对ERK1的抑制作用在感染后10min出现,30min达到高峰,对ERK2的抑制作用在感染后10min出现,60min达到高峰。而GCV对ERK1/2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可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而抑制HCMV基因的表达和复制从而发挥其部分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优势寄生蜂。本研究利用“Y”型管测定了2种赤眼蜂对小菜蛾P. xylostella利他素-卵表和腹部鳞片13种饱和烷烃的嗅觉反应。结果显示: 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十五烷、正十七烷处理区的百分数分别为80.65%, 68.75%和66.67%, 表明这3种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其他10种饱和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无明显作用。拟澳洲赤眼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三十五烷和正十五烷处理区的数目分别占84.38%, 70%和62.16%, 表明其对拟澳洲赤眼蜂交配雌蜂起着显著的吸引作用, 而另外10种烷烃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无作用。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未交配雄蜂进入13种烷烃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明利他素各组分对2种赤眼蜂未交配雄蜂均无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37.
土壤中PHA高产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某炼油厂油罐和排污口附近土壤中分离到1株PHA(聚羟基烷酸)的高产菌株,最高含量为19.25%。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胞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确定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为下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菌和优化发酵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8.
镧和钐对月季切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5×10-3mol·L-1的La3+和Sm3+溶液均能改善月季切花体内的水分平衡,增加切花鲜重和维持花径大小,减少花瓣溶质外渗,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呼吸速率,使切花瓶插寿命延长2 ̄3d。  相似文献   
139.
碳酸酐酶Ⅱ是一种活性中心含有Zn^2+、能催化CO+H2O-HCO3-+H^+反应的金属酶。它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与人体酸碱平衡、青光眼、骨质疏松症、癌症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自从1992年高分辨率的碳酸酐酶Ⅱ晶体结构测定以来,其抑制剂研究发展较快,已有活性好、选择性强的抑制剂作为新药应用于临床。本文以碳酸酐酶Ⅱ结构、功能和抑制剂研究为重点,主要介绍近15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0.
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元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在对Woodbury化学诱导法作改良的基础上,加用全反式视黄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预诱导。诱导3h后,细胞开始表现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细胞折光性增强,形成收缩的双极或多极胞体和细长突起。细胞可以维持神经元样存活72h以上。诱导5h后,对免疫染色的细胞用DAPI进行复染,(92.4±6.9)%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诱导24h后,(93.9±5.2)%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丝M H。在给予5-羟色胺刺激时可以产生与神经元相似的胞内钙离子峰,且免疫组化证实5-羟色胺1A受体在干细胞上表达微弱,但在分化后的神经元中表达较强。实验不仅从形态、细胞标志物而且从功能上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5-羟色胺敏感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