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农药对蜜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在实验室以及更高层次的半大田和大田水平上的研究。蜜蜂行为是蜜蜂机体是否正常的直接表现,因此也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概述农药对蜜蜂行为的影响,包括蜂王产卵行为,工蜂分工、采集行为、同群和外群工蜂辨别、学习行为和农药对蜜蜂的驱避性。  相似文献   
52.
密点麻蜥是变温动物,其活动规律深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春季环境因子对密点麻蜥活动规律的影响:4月份,当气温为188~214℃,栖息地地温为315~364℃,近地温为269~298℃,光照度为333×103~582×103勒克司时,最适合它们的活动。5月份,最适合它们活动的环境条件是:气温22~288℃、栖息地地温339~368℃,近地温为306~33℃,光照度为209×103~567×103勒克司。由于各项因子差异显著,其活动频率在4月份单峰型,在5月份为双峰型。  相似文献   
53.
环境因素引起植物表面电位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多外界环境因子都能引发植物局部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在植物电生理研究中如何解读表面电位变化所包含的对环境的反应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小波分析能有效地提取某种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本文首次将小波分析方法用于植物电信号的解析,结果表明,在环境因子引发的表面电位变化中,具有明显的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在不同频域中,主要在低频尺度上反映植物对光、温及光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特定响应。  相似文献   
54.
通过建立杜仲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杜仲潜在质量标志物。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依据,结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对杜仲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分析,对63批杜仲不同部位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杜仲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杜仲的Q-Marker。本研究建立了63批杜仲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0,经筛选得到8个化合物,173个靶点,包括PIK3R1、HRAS、AKT1、EGFR、SRC等11个核心靶点,涉及氨代谢、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主要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绿原酸、芦丁、京尼平苷为杜仲叶潜在Q-Marker,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为杜仲皮潜在Q-Marker,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桃叶珊瑚苷为杜仲雄花潜在Q-Marker,将绿原酸、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为杜仲果荚潜在Q-Marker。  相似文献   
55.
分别以脱壳棉籽粉、粗制生棉油、棉籽粉抽提物和纯棉酚,喂成年雄性大白鼠4周,普遍发现在大白鼠的输精管和附睾尾部的精子死亡、精子数目减少并出现畸形;部分大白鼠的睾丸曲精细管呈局部退化,精子发生受到抑制。有不少例子,特别是粗制生棉油灌胃2个月的大白鼠出现附睾炎症(囊肿样结节),在贮有死亡精子的附睾管中吞噬细胞十分活跃。此外,棉籽粉和棉酚对大白鼠显然具有毒性,因棉籽粉或棉酚引起中毒的一般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减慢或停滞,当给以大剂量时可使大白鼠死亡。棉籽粉抽提物不含棉酚的部分,没有抗生育效应也无明显毒性。当停喂棉籽粉、粗制生棉油或棉酚3周后,在大白鼠的输精管里又出现活动的精子。1个月之后,精子的活力正常,合笼的结果和精液检查的结果一致,停药不到1个月,只有少数雄鼠有交配行为,雌鼠不受胎或受胎率很低。停药1个月,有交配行为的雄鼠增加,生殖能力部分恢复。1个月以上,多数雄鼠的生殖能力复原。根据观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棉酚是棉籽或棉籽油中唯一的抗生育有效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对动物有毒性的物质。棉酚的毒性和使用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棉酚不会引起严重的影响但具有抗生育效果。对棉酚抗生育的作用环节、引起精子死亡的原因和毒理以及因食用粗制生棉油导致男性不育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6.
The inward rectified potassium current of Vicia faba guard cell protoplasts treated with acetylcholine (ACh) or the antagonists of its receptors were recorded by employing the patch clamp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h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s the inward K current, in contrast, ACh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hibits it. Treated with d-Tubocurarine (d-Tub), an antagonist of the nicotine ACh receptor (nAChR) inhibits the inward K current by 30%. Treated with atropine (Atr), an antagonist of the muscarine (Mus) ACh receptor (mAChR) also inhibits it by 36%. However, if guard cell protoplasts are treated with d-Tub and Atr together, the inward K current is inhibited by 60%-75%. Tetraethylammonium chloride (TEA), a strong inhibitor of K channels has no effect on the inward K current regulated by ACh,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inward K channels modulated by AChRs on the membrane of the guard cell protoplasts. These data demonstrate an ACh-regulated mechanism for stomat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57.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了乙酰肝碱对蚕豆保卫原生质体内向钾电流的作用与机理。发现乙酰胆碱的协同剂--烟碱和毒草碱分别促进内向钾电流30%-40%。EGTA处理能有效减弱毒草碱对内向钾电流的促进效应,但不影响烟碱对内向电流的促进效应。这些结果提示,乙酰胆碱促进气孔开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受体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向钾电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阐明NDRG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2)在肝癌细胞中对CD24 的调控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低转移性的肝癌细胞Huh7、高转移性的肝癌细胞系MHCC97h 及正常人肝细胞系L-02 中NDRG2 和 CD24 的表达;通过腺病毒载体上调MHCC97h 细胞中NDRG2 的水平,或利用siRNA 下调Huh7 细胞中NDRG2 的表达,检测 CD24 的变化以及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MHCC97h 细胞中NDRG2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Huh7 细胞,而CD24 的表达 水平高于Huh7 细胞;在MHCC97h 细胞中上调NDRG2 可以抑制CD24 的表达并抑制其侵袭能力,而在Huh7 细胞中下调 NDRG2 的表达可以提高CD24 的水平及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NDRG2 可能通过影响CD24 参与调控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9.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多种有害职业因素往往共同存在于同一岗位。复合因素对机体健康影响的相互作用包括四种情况: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和无关作用。噪声和高温作为有害的职业因素常存在于同一岗位,那么噪声复合高温对机体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两种环境因素是否存在复合效应?文献报道不一。噪声和高温联合对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表现为协同、相加、拮抗和无关作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目前,研究结果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实验条件和暴露方法的不一致。我们认为将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噪声和高温联合产生复合效应的条件及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噪声和高温联合对其他系统如消化、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复合效应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IPFI ) 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血液科收治的淋巴瘤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出现IPFI的淋巴瘤患者共计21例,总发病率为2.7%,平均年龄60岁,男性占77.8%,其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8例,确诊患者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80%)和曲霉菌(20%)。肺部CT影像特征不典型,大多表现为弥漫、散在的斑片状絮样密度增高影、结节影,双肺受累多见,在接受一线抗真菌治疗后有18例患者缓解,总有效率为90.4%,其中原发病终末期患者及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老年、男性、原发病控制不佳、高强度或大剂量化疗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淋巴瘤IPFI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规病原学检出率仍较低,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结合肺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一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