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21.
为了探索雌二醇与β-防御素(sBD-1)表达量的关系,体外模拟蒙古绵羊(Ovis aries)生理周期.用添加雌二醇浓度10-11、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培养液及不添加雌二醇的培养液(即对照组)分别培养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雌二醇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相对表达量0.000 740~0.001 758,与对照组0.000 19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小于10-8 mol/L雌二醇添加浓度与sBD-1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超积累植物水蓼吸收锰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本文通过营养液模拟试验,研究了锰在水蓼细胞中的分布与化学形态特征,以及锰胁迫下水蓼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锰在水蓼叶片非活性代谢部分(细胞壁和液泡)的积累是其解毒耐锰的主要机制之一;水蓼叶片中的锰大部分以水溶性有机盐或草酸锰的形态存在;在锰浓度处理为8 000 μmol/L时,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而在其它处理条件下,叶绿素a无明显变化;在锰处理≤5000 μmol/L时水蓼叶片的细胞膜还没有受到明显伤害;水蓼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最随锰处理浓度小同而变化,说明植物在代谢和结构上发生了调整;随锰处理浓度的增加,水蓼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保护酶活性的提高义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这是水蓼耐高锰和累积锰的一种生理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3.
对光叶楮扦插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结果表明:IAAO活性在扦插初期逐渐上升,第10d上升到高峰,之后下降再上升,第30d达到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前25d POD活性变化规律与IAAO相似,但30d以后活性一直上升;PPO活性在扦插前期缓慢上升,第20d上升到了最高点,此后变化不大。还研究了IAAO、PPO、POD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关系,认为光叶楮扦插生根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根诱导期和根的伸长期3个阶段,愈伤组织形成期3种酶活性都呈上升趋势,根诱导期IAAO和POD的活性达到高峰;而根伸长期IAAO和POD活性下降,PPO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24.
连翘种子挥发油抑真菌及在猪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滤纸片法观察不同浓度连翘种子挥发油对啤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黑曲霉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最小杀菌浓度;利用猪油体系对连翘种子挥发油在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连翘种子挥发油对这三种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啤酒酵母为3.91×10-4mL/100 mL,产黄青霉为7.81×10-4mL/100 mL,黑曲霉为3.13×10-3mL/100 mL;而连翘种子挥发油对猪油具有促进其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新选育饲草玉米品系饲用营养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利用一年生大刍草和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分别与玉米杂交选育出的一年生饲草玉米(SC1)和多年生饲草玉米(SC3)生物产量和饲用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C1和SC3鲜草年产量分别达115 620kg/hm2、174 045kg/hm2,是普通玉米的4~6倍;SC3的粗蛋白质(C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最高,分别为17.57%、48.73%,粗纤维(CF)含量最低,为21.65%,其粗脂肪(EE)和灰分(CA)含量分别为4.30%和7.75%;SC1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CP)14.73%、(CF)26.09%、(NFE)45.29%、(EE)4.78%和(CA)9.11%;化学营养类型分析表明SC1与SC3分别属NC型和N型,都是高产高饲用价值的新型饲草.  相似文献   
126.
资源冷杉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世江  唐润琴  曹基武 《广西植物》2005,25(3):197-200,280
对资源冷杉的分布现状进行研究,揭示了目前资源冷杉的生存环境、资源数量、生长与自然更新能力,指出了实现有效保护所要面对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7.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凑贵  汪金平  邓环 《生态学报》2005,25(10):2644-2649
通过稻田共生的田间试验,利用水生动物取样的方法,对稻鸭共生中稻田水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生动物的种类数与水的动静有关,放鸭越多,种类数越少,水源区最少,为15种;且稻田水生动物种类出现频次的分布符合C.R aunk iaer频度定律。各类水生动物的数目和生物量均按水源区、对照区、少鸭区、多鸭区的顺序下降。用M arga lef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各处理的多样性指数,以对照稻田的多样性指数2.15为最高,水源区和放鸭的稻田均不高,放鸭越多,多样性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128.
在黄土丘陵区土质路面种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世雄  陈莉  高旺盛 《生态学报》2005,25(7):1754-1763
土质道路水土流失是所有人工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是相同条件下林地的250倍,农村道路修筑破坏了区域生态景观的完整性,为景观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地。广大山区农村田间地块道路在种植和收获季节以外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为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可能。1997~2001年,以中国黄土丘陵区陕西省延安市小砭沟小流域农田道路为背景,以防止和减轻路面汇流引发的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和修复农村道路景观生态系统为目的,采用小区径流监测、施工统计和定点观测的方法,在路面进行了为期5a的种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农田作业道路路面不仅可以种草,而且具有一定生态经济价值,在条播下,胡枝子、小冠花、无芒雀麦每km年产值可达1068.88~3150.27元;同时,路面牧草可承受适度的通行压力,禾本科牧草一般可承受300t·次/a以下车辆碾压;道路种植禾本科牧草后,除有机质外,土壤中其它营养成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有必要补充各种肥料延长路面牧草使用年限和提高牧草防蚀能力;路面种草后径流量减少46.15%~69.30%,土壤侵蚀量减少54.53%~77.80%,建设成本仅为石子路的27.69%~35.99%,维护费用仅为土质道路的30.52%,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道路种草后,路面雨季泥泞、旱季尘土飞扬的劣质景观被蜿蜒的绿色道路景观所取代,形似镶嵌在绵延山谷中的绿飘带,这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是生态修复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9.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相似文献   
130.
随着大批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医疗器械的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大幅度地提高了临床医疗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保障和维护人类的健康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医院诊疗设备的科技含量显著增加,这些仪器设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使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操作和管理的可靠性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