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人类骨骼肌原代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人类骨骼肌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和基因的表达.将含有β-半乳糖苷酶LacZ结构基因的质粒,用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导入人类骨骼肌原代细胞中,通过X-Gal染色观察不同的转染效率.结果发现,Fugene 6转染效率最高,蓝染细胞达10%,其脂质体与DNA的最佳比例为3∶ 2.Fugene 6可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骨骼肌原代细胞,而且外源基因可以长效高效地表达,有望用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2.
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几乎参与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及生物化学反应,土壤微生物活性可较敏感地反映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是探讨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基础呼吸、代谢商(qCO2)和可矿化N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重金属Cu、Zn、Pb、Cd不同程度污染,使得土壤酶活性、可矿化N受到抑制,基础呼吸和qCO2则受到刺激。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Cu、Zn、Pb、Cd复合污染条件下,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是复杂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体微生物活性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拉屋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状况,可作为藏中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量化分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3.
曹云英  段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生态学报》2010,30(22):6009-6018
为明确高温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耐热性不同的2个籼稻品种双桂1号(不耐热)和黄华占(耐热)为材料,分别于苗期、减数分裂期及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处理,之后取材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叶片中蛋白质的变化呈4种状况:新蛋白质的产生,一些蛋白质表达量上调,一些蛋白质的表达被抑制,一些蛋白质表达量下调。蛋白质表达变化在两品种以及4个处理时期的表现不同,总体表现为在热敏感品种中表达谱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总数高于耐热品种。质谱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该类蛋白质在热敏感品种中表现为不表达或表达量下降,而在耐热品种则表现为有新诱导的蛋白质的产生或表达量上调,表明参与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在水稻耐热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描述了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新种--鹿寨唇柱苣苔(Chirita luzhaiensis Yah Lin,Y.S.Huang & W.B.Xu).该种与桂林唇柱苣苔(Chirita gueilinensis W.T.Wang)相似,但叶面被长柔毛和短柔毛,花药无毛,花丝近基部膝状弯曲,退化雄蕊3枚,无毛,花期12月至次年1月可与后者区别.目前,鹿寨唇柱苣苔仅见于广西鹿寨县中渡镇的两个石灰岩山洞中.  相似文献   
105.
以早熟和晚熟品种大白菜为试材,根据化肥氮(尿素)、有机肥氮(生物有机肥)配施比例设置4个施肥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不同熟期大白菜土壤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产量、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早熟品种'德高16'大白菜莲座期和结球紧实期均以配施1/2生物有机肥(T2)处理的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后处理(RPostC)、心肌的缺血后处理(M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联合后作用是否叠加。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O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PostC)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RPostC)及心肌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组(MPostC+RPostC)。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5 min,再灌注120min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短暂结扎双侧髂外动脉固定部位5 min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以Evans蓝标记心肌缺血区范围,以TTC法检测梗死心肌范围,并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1、2 h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和Con组相比,MPostC和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降低(P<0.05);MPostC联合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与MPostC或RPostC组相比,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但MPostC组及RPostC组之间心肌坏死范围未见统计学差异。再灌注120 min末血浆CPK活性及LDH含量也显示相似趋势。结论: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及心肌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者作用可以叠加;但骨骼肌和心肌后处理之间保护作用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7.
丹参壮苗指数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丹参幼苗各数量性状及比值与幼苗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有代表性的可以反映幼苗质量的数量性状指标,同时结合关联度分析确定适于丹参幼苗的壮苗指数,并依据丹参壮苗指数与气温、光辐射和空气湿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环境影响因子积的丹参幼苗壮苗指数模拟模型,再利用不同播期和试验地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根粗、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等数量性状与其他性状相关性显著,而且性状稳定,容易测量,可以作为衡量壮苗的指标性状.丹参幼苗的壮苗指数=(茎粗/根粗+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其中,全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茎粗与壮苗指数的关联度较大,该壮苗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丹参幼苗质量.壮苗指数模型对丹参壮苗指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R2=0.95,RMSE=0.15,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壮苗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离子导入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4例(58眼),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44例(64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离子导入疗法进行护理。观察患者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实施干预后,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自觉症状的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子导入疗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液循环。促进出血点吸收、改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确定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内向骨组织的分化能力,实验在分离培养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干细胞特性的鉴定的基础上,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对其进行注射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实验。高剂量组:移植细胞5×107个;低剂量组:移植细胞5×106个;对照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2、4、8周拍摄X光片观察骨缺损部位的缺损修复情况;相应时段取骨缺损部位新生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骨小梁生成数量和骨的改建时期。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实验组在移入细胞第8周,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期高剂量组新骨生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绵羊羊膜上皮细胞不仅可以在不同种动物间进行移植,而且对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生长差异及其光合荧光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兼有雌雄异株和克隆生长特性的外来木本植物。分别探讨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繁殖扩散能力的特点,分析其光合荧光反应的差异。采用CIRAS-2光合仪和FMS-2便携调制式荧光仪,并结合样圆调查法,比较火炬树雌雄母株的克隆分株数量和形态生长指标、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特征,揭示火炬树雌雄异株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对午间强光缓冲保护能力的雌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克隆分株形态生长指标及数量均超过了雌性母株,且雄性母株形成克隆分株的年龄早于雌性母株1a;2)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光能、水分和CO2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雌性母株,此结果为雄性母株克隆生长奠定了较为充足的营养基础;3)在晴天自然光的条件下,火炬树雄性母株未出现光抑制,而雌性母株出现了光抑制现象,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日变化特征显示雌性母株的热耗散程度较高。因此,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克隆生长力强于雌性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