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6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在NIH 3T3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克隆有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rat trkB.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载体转入小鼠NIH3T3细胞,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到了trkB基因在用G418筛选到的抗性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表达的trkB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BDNF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NIH 3T3-trkB细胞的增殖,说明表达的trkB是有功能的。该表达trkB和NIH3T3细胞为研究BDNF的生理功能、活性测定和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BDNF肽提供了一个简便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62.
汪静  曹墨菊  朱英国  潘光堂  荣廷昭 《遗传》2007,29(6):731-737
以玉米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黄早四、C黄早四、S黄早四以及保持系N黄早四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到单核期的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保守区域的编辑位点。结果表明, DNA序列在T、C、S 3种胞质中完全一致, 与N胞质相比除在27、28核苷酸处不同外, 其余均一致, 而各胞质cDNA序列却不尽相同。DNA和cDNA序列比较显示: atp6基因转录本保守区域内, N、S胞质中均存在19个编辑位点, T胞质存在22个, C胞质存在20个, 它们相同的编辑位点有18个。大多数编辑位点都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二位点上, 可改变氨基酸的种类。18个相同的编辑位点大都为完全编辑, 其中第1位点在各胞质中为部分编辑, 第19位点除在N胞质中为完全编辑外其余胞质都为部分编辑。而各胞质特有编辑位点均以部分编辑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 在玉米中atp6基因RNA编辑不仅具有序列特异性, 同时还受到胞质背景的影响。通过分析还可看出, 编辑的C残基前一个碱基多为嘧啶类碱基, 编码氨基酸Ser和Pro的密码子较其他类的密码子更易受到编辑, 且植物RNA的编辑有着改变蛋白质疏水性、增加物种间保守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763.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 至2005 年的6 ~ 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 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 、7.3% 、19.4% 、13.0% 和1.3% 。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 或极显著(P< 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 个高峰,分别在10:00 ~11:00,13: 00 ~14: 00 和18: 00 ~19: 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 00 ~09 00,在15: 00 ~16:00 以及17: 00 ~18: 00 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 00 ~12: 00 和16: 00 ~17: 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 00 ~09: 00 和15:00 ~16:00; “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64.
曹墨菊  荣廷昭  朱英国 《遗传》2005,27(5):747-752
利用3对线粒体引物对玉米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对检测到多态性的引物,再分别对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单核期和双核期的花药总RNA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引物P1-P2在所有供试不育材料都有一相同的特异扩增带,而在保持系中均无扩增;引物P3-P4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无扩增;引物P5-P6仅在保持系黄早四中有扩增,而在其他供试材料中无扩增。这一结果说明以P1-P2为引物所检测到的特异扩增带为所有供试不育细胞质所特有,且不受供试材料不同核背景的影响。对于在不育材料基因组总DNA中具有特异扩增的引物P1-P2,进一步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RT-PCR),所有不育材料在小孢子发育的3个时期均有一相同的特异扩增带,而保持系在小孢子发育的相应时期均无扩增,说明以P1-P2为引物所检测到的转录本的大小和数目,在同核异质及同质异核不育材料间均表现一致,且不受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影响。这说明以P1-P2为引物所检测到的不育材料DNA水平的共同结构特点在小孢子发育中具有转录上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认为供试不育细胞质DNA水平的这一特异序列结构与雄性不育性状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765.
高原鼠兔间断性移动模式与反捕食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直接观测法, 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及每次移动距离。结果表明, 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和每次移动距离依繁殖时期、年龄及性别而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 成年雄体地面活动频率大于成年雌体。繁殖后期, 第1 胎雄性幼体大于同年龄的雌体。繁殖早期, 成年雌体地面活动频率高于繁殖后期, 而幼体与成体之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初期雄体每次移动距离大于雌体, 其它时期雌、雄体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别。雄体每次移动距离逐月降低。雌体每次移动距离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暴露于风险环境中的植食性小哺乳动物, 主要采取间断性移动模式, 增加反捕食时间投入, 降低风险的假设。  相似文献   
766.
王昕  陈宏  曹红鹤 《遗传》2006,28(10):1229-1232
利用微卫星标记估计了中国10个地方猪种的群体近交系数。结果表明: 在随机交配群体中, 贵州小型香猪的近交系数最高为0.1992, 汉中黑猪的近交系数最低为0.0727。F检验表明, 品种间近交系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近交群体中, 贵州小型香猪近交系和巴马香猪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分别为0.5907和0.4761。  相似文献   
767.
老年性痴呆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Alzh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衰减及识别能力障碍,同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AD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AD的发病机理和药物研究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制备针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特异性抗体药物成为AD治疗极具价值的途径。本文主要对以Aβ为主的AD发病机理和针对Aβ的抗体药物的治疗机制、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发AD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8.
曹晓静  刘国良 《蛇志》2000,12(2):75-76
降纤酶是从长白山白眉蝮蛇或尖吻蝮蛇毒中提取的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属蛇毒类凝血酶。1997年部颁标准采用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0.04mol/LTris-HCl(pH值7.4,含0.02mol/LNaCl)缓冲液溶解稀释纤维蛋白原、降纤酶标准品和供试品,通过测定降纤酶促凝活性来测定其效价[1]。  在降纤酶生产和质量检验过程中,曾出现冻干成品核检效价比未冻干前半成品效价降低50%左右,严重影响到生产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为此,我们通过对降纤酶溶液pH值、NaCl浓度和冻干过程中温度、时间的控制等可能影响效价因素进行逐一排查,发现NaCl浓度是影响降纤酶效价…  相似文献   
769.
硫色曲霉木聚糖酶基因xynA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硫色曲霉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硫色曲霉的木聚糖酶基因xynA,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诱导表达。结果:纯化的木聚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2.4,在30~50℃保温30min对酶活性没有大的影响。结论:木聚糖酶在低pH值下的催化活性使之在饲料工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0.
生态政策学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世雄  陈军  高旺盛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35-1539
生态政策学是研究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目标所采取的生态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是政策学与生态学交叉学科。生态政策是服务于生态建设与管理的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和条例的总称,主要通过生态项目建设的形式来实施。生态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不仅包括现状评价,更要研究政策变化的最佳动态效果,判断政策调整的最佳时间与调整内容。及时科学的调整是政策执行效果可持续性的保证前提。生态政策组合主要体现3个基本思想:利用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利用市场机制和利用经济增长机遇造福环境。不管全球生态政策如何演变,其不懈努力的宗旨非常明确,理性利用资源,降低生态环境治理费用,加快生态环境达标速度。生态政策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生态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与评价、生态项目的经济分析(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效益分析法等)、人文社会评价(项目对周围群众生计的影响、执行与受益群体对项目的判断等)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