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癌标本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1(NFE2L1)的表达情况,探究NFE2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食管鳞癌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我校附院2016-2017年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食管鳞癌的手术标本40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并从NCBI数据库下载GEO测序数据,应用定量PCR、免疫组化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方法检测分析NFE2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NFE2L1表达阳性31例(7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发现NFE2L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O数据分析结果显示NFE2L1在食管鳞癌组织显著高表达(P0.01),只是未达到显著差异表达的阈值标准(即变化倍数小于2倍)。结论:NFE2L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12.
AGR2(anterior gradient.2)是一种分泌蛋白,广泛存在于前列腺、乳腺、肺和胰腺等腺体组织,并在这些腺体的肿瘤组织过量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存活、生长和转移相关。临床上,AGR2的表达与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展和预后相关,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早期诊断和判定预后的标志性基因。该文就目前AGR2的研究现状,尤其是肿瘤相关的功能、机制和临床调查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13.
应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同一生长条件下8月龄、20月龄及30月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龄虹鳟肝被膜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厚度变化明显;肝细胞为单核,8月龄细胞排列不明显,20月龄及30月龄形成完整双层管式排列,胆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随月龄发育尤为明显,血窦分支吻合成网状,窦壁内皮细胞扁平,胞质孔较多,窦腔内巨噬细胞具有典型胞质突,但并没有观察到Kupffer细胞;各月龄组肝星状细胞发育完善,胞突彼此相连;汇管区分为胆管孤管型、胆管动脉型、胆管静脉型、胆管动静脉型4种,8月龄以胆管孤管型为主,20月龄以胆管动脉型为主,30月龄以胆管动脉型、胆管动脉静脉型为主。因此,性成熟前虹鳟肝组织结构与其生理发育密切相关,胆管系统结构形式随月龄变化明显,肝细胞排列逐渐完善,Disse间隙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含量逐渐增加,与被膜、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结缔组织互相延伸,构成肝完整骨架,有利于调节肝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14.
钟代星  王秦豪  茹懿  药立波  李霞 《生物磁学》2013,(27):5205-5208
目的:构建重组泛素连接酶tTRIP-U-box,并克隆进入p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通过靶向降解接头蛋白TRAF(TNFReceptorAssociatedFactor)家族蛋白,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提供基础。方法:分别设计引物,扩增tTRIP(TRAF-interactingprotein)分子C端伸展的coiled.coiled结构域以及E3泛素连接酶CHIP的U—box结构域,再利用重组PCR,将tTRlP与U-box进行融合,双酶切之后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4,经过酶切鉴定及测序后,转染HEK-293T细胞系,Western印迹验证重组质粒的表达。结果:PCR结果显示tTRIP截短分子和tTRIP—U-box条带大小分别为660bp和1188b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正确,转染后可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FLAG-CMV4一tTRIP-U—box,并且转染HEK-293T细胞系后证实其能够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915.
三光气与L-乳酸锂盐反应,合成L-乳酸-O-羧基内酸酐。反应在四氢呋喃中进行,三光气与乳酸锂的摩尔比为1.2∶1,在65℃下反应45 min,并鼓吹大量惰性气体,可以有效地排除副产物HCl,产率为89%。  相似文献   
916.
目的:构建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截短型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PCR法,分别以质粒pIRES2-EGFP和重组质粒pcDNA3.1(+)/uPA为模板,扩增出带BamH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EGFP及带Nhe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uPA截短体基因片段,先后将EGFP和截短型uPA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转入HEK293F细胞,用G418对转染细胞进行加压筛选,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ELISA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uPA不同截短型突变体基因片段与EGFP基因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HEK293F细胞中有绿色荧光且定位于细胞质中,ELISA检测到HEK293F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构建了uPA截短型突变体与EGFP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后期研究uPA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7.
目的: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并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手术及CT资料.结果:7例均为单发肿块,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2例,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或欠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病变直径0.8 cm~3.5 cm,平均1.8cm,瘤体小时(≤ 3 cm)密度较均匀,无囊变和坏死;瘤体较大时(≥3 cm)常出现坏死、囊变.肿瘤强化程度较低,皮髓质期至实质期渐进性轻度增强,排泄期密度略降低.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呈渐进性轻度强化,与其它类型肾癌不同,可为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18.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otch2基因在Lewis肺癌细胞(LLC)的表达,探讨Notch2表达下调对LLC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2000将Notch2-siRNA和对照con-siRNA分别转染LLC后,通过PCR,RT-PCR检测Notch2的表达情况;通过MTT、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LC的生长情况;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iRNA转染LLC48小时后,PCR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Notch2在实验组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MTT实验显示干扰Notch2的表达显著抑制了LLC的增殖(P<0.001);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干扰Notch2的表达将影响LLC的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实验进一步证实干扰Notch2的表达使处于活跃增殖期(S期)的LLC数量明显减少.结论:Notch2在LLC中的表达发挥重要的促癌作用,干扰Notch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LLC的分裂增殖和克隆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19.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根据本实验室的改良方法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每只兔耳腹侧做六个直径为1cm的圆形创面,每个相距1.5cm,双侧对称,左耳为实验组涂抹5%咪喹莫特软,右耳为对照组涂抹等量凡士林软膏,待术后14天上皮化均完全后开始涂抹,一日一次.分别于术后14天、21天、28天、35天及42天同一时间点空气栓塞随机处死2只兔子,后沿每个瘢痕边缘外周的0.5cm处环形切下,经瘢痕最凸点直径一切为二,一半固定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测量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car elevation index,SEI):另一半用于提取RNA,反转录后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外基质I型胶原(Collagen-I,Col-I),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染色可见实验组胶原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EI显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第21天增生程度达到高峰,其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Real-time PCR结果可见实验组Col-I及IL-4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降低,且IFN-γ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咪喹莫特可能通过调节IFN-γ及IL-4的表达来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0.
【目的】类胰岛素多肽(insulin-like peptide, Ilp)位于胰岛素信号通路最上游,其在糖类物质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则旨在探究Ilp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海藻糖代谢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褐飞虱5龄若虫为实验材料,采用RNAi技术干扰Ilps的表达,观察RNAi后褐飞虱的表型以及雌成虫的卵巢发育。RNAi 48 h与72 h后,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褐飞虱5龄若虫体内海藻糖、糖原和葡萄糖含量以及海藻糖酶活性变化;采用qPCR检测海藻糖酶基因(TRE1-1, TRE1-2和TRE2)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1和TPS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dsRNA可有效抑制Ilps的表达,导致褐飞虱出现异常翅型,且注射dsIlp3以及dsIlp1+dsIlp2+dsIlp3+dsIlp4发现褐飞虱2日龄雌成虫卵巢发育不完全。分别注射dsIlp1-4和dsIlp1+dsIlp2+dsIlp3+dsIlp4后48 h均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含量;分别注射dsIlp2, dsIlp3及dsIlp4后48 h显著提高了糖原含量;分别注射dsIlp3和dsIlp4后48 h能够显著提高海藻糖含量,而分别抑制Ilp2和Ilp4 72 h后海藻糖含量显著下降,但注射dsIlp1+dsIlp2+dsIlp3+dsIlp4后48和72 h海藻糖含量都显著上升。注射dsIlp1+dsIlp2+dsIlp3+dsIlp4后72 h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均显著上升,膜结合型海藻糖酶活性则在分别注射dsIlp3, dsIlp4和dsIlp1+dsIlp2+dsIlp3+dsIlp4后72 h显著下降;分别注射dsIlp1, dsIlp2和dsIlp4后TRE1-1, TRE1-2, TRE2, TPS1和TPS2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沉默Ilp基因对褐飞虱的发育以及繁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且能够提高褐飞虱体内葡萄糖与糖原的含量,下调海藻糖酶与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表达量,提高可溶性海藻糖酶的活性,进而调控海藻糖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