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和pH进行探究,研究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betia sp.20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褐藻胶15.00 g/L、硫酸铵7.50 g/L、氯化钠15.00 g/L、硫酸镁0.50 g/L、磷酸二氢钾5.30 g/L、硫酸亚铁0.01 g/L、pH值7.58。优化后酶活为142.7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6.36%。褐藻胶裂解酶活的提高,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引起人类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病原体。本文从SFTS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长江源区主要下垫面土壤空间异质性与粒径分布(PSD)非均匀性,运用分形理论描述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种下垫面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分析了2种下垫面土壤的分形维数特征差异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颗粒粒径主要分布于100~800 μm,高寒草原土壤单重分形维数(DV)为2.429~2.508,高寒草甸土壤DV为2.697~2.743,高寒草原土壤质地偏粗,高寒草甸土壤质地偏细。土壤在20~30 cm深度质地最细,在0~10 cm层质地最粗糙;多重分形维数(容量维数D0、信息熵维数D1、关联维数D2)均以高寒草原(0.896~0.961、0.828~0.887、0.725~0.819)高于高寒草甸(0.890~0.914、0.693~0.744、0.540~0.603),与高寒草甸相比,高寒草原土壤粒径分布范围更宽,土壤整体构造更复杂,土壤整体非均匀性更高。DV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D1D2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砂粒含量是土壤PSD非均匀分布及分形维数大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将ZmCI-1B全长启动子及其7个5'端缺失的启动子片段的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农杆菌GV3101,经PCR鉴定正确之后,以拟南芥为遗传转化受体,利用花序侵染法将各个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用PCR法检测转化后的拟南芥植株,取阳性植株的幼苗或花、角果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ZmCI-1B启动子在拟南芥中的调控特性与玉米中的不同;ZmCI-1B启动子及其7个5'端缺失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GUS的染色部位各异,说明了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功能特性不同,推测其可能与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有关。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N-糖基化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963植酸酶蛋白酶学性质的影响,利用Megaprimer PCR介导基因定点突变的技术,构建了植酸酶phyA2基因两个N-糖基化突变体,即将该基因编码蛋白质N87位和N102位的天冬酰胺密码子置换为编码与其具有相似结构的谷氨酰胺密码子,两个突变体分别命名为N87Q、N102Q,经测序结果比对和图谱分析,表明在核酸水平上成功实现了点突变,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9-N87Q,pPIC9-N102Q,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发酵罐水平诱导表达后,获得了N-糖基化缺失突变蛋白,对突变体蛋白在60℃进行处理发现,突变体N87Q处理1h后剩余50%的酶活,N102Q处理10min后酶活完全丧失,在37℃,不同的pH缓冲体系(pH1~10)处理1h,N87Q剩余约大于70%的活性,而N102Q在pH8的环境下,没有检测到酶活。  相似文献   
26.
作为蔗糖的一种异构体,异麦芽酮糖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功能,例如非致龋齿性、益生元特性、适合糖尿病人使用以及对大多数细菌和酵母的抗性等,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异麦芽酮糖主要是通过蔗糖异构酶催化蔗糖转化形成,反应中同时生成的海藻酮糖以及少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给工业生产带来困扰。简要论述异麦芽酮糖的特性、生理功能及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蔗糖异构酶催化蔗糖转化的机理,为异麦芽酮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花生中的遗传转化及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首次用花生半胚作为外植体,与农杆菌EHA105(含质粒p1301HBs)共培养5d,再生培养基中通过加入潮霉素进行抗性筛选,得到抗潮霉素的芽,经芽的伸长、诱导生根获得转化植株。经PCR、PCR-Southern杂交、Southern点杂交等分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花生基因组中,ELISA检测证实了在花生中表达的HBsAg具有较好的活性。经初步定量,花生小芽的蛋白初提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1.044g/L,HBsAg小蛋白的含量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032%,每克转化植株小芽鲜重含HBsAg小蛋白约2.4×10-7g。转基因花生植株初提重组蛋白经HPLC纯化、浓缩后,注射初免一次的小鼠,有明显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口服饲喂已免疫但抗体下降至0.025(HBsAbELISAD值)Balb/c小鼠,发现有较强的抗体回升,达3.54,表明转基因花生疫苗可以加强口服免疫。  相似文献   
28.
快速大量繁殖技术,最初只是作为兰的繁殖技术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应用于各种植物,现在大部分农作物都能用这种技术进行繁殖。(见附表) 这种技术繁殖效率很高。例如一株大丁草一生就能繁殖100株,比常用的分株繁殖法提高一万倍以上。  相似文献   
29.
分离生物体内的mRNA是深入研究遗传信息翻译过程的首要条件,因而为分离mRNA所特需的Oligo(dT)—纤维素在核酸研究中极为重要。目前,一般在制备这种纤维素时,都采用胸腺嘧啶核苷酸铵盐或钠盐。但这两种原料不易多得,而胸腺嘧啶核  相似文献   
30.
采用硫铵沉淀、疏水层析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对产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Lfos16的环果寡糖糖基转移酶(Cycloinulooligosaccharide Fructanotransferase,CFTase)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CFTase,最终纯化倍数为13. 9,比活力为33. 3 U/mg。纯化的CFTase经SDSPAGE和Native-PAGE电泳分析得出其相对分子量大小约为120 000,且是双亚基蛋白。探究了CFTase的酶学性质,最适反应条件为:40℃~45℃,p H 7. 0;温度稳定范围为30℃~45℃,p H稳定范围为5. 0~9. 0。并对CFTase降解菊糖的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为外切加环化作用形成环果寡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