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破坏性疾病,一旦脊髓损伤发生,治疗棘手,对患者家庭、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负担。近年来,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相关模型,对于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的建立对脊髓损伤治疗有深远意义。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靶细胞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或间接对脊髓损伤有双向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培养制备方案等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建立一个客观化、定量化、可模拟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提供指导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30~150 nm的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有些来自癌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将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极化为M2亚型,但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仍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超滤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M-2B4和PC-3M-IE8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PCa-exo)。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用PKH67标记外泌体,观察PCa-exo能否被巨噬细胞吸收。免疫荧光分析PCa-exo处理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206的表达差异。用q-PCR观察PCa-exo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电镜、Western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PCa-exo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PCa-exo能被巨噬细胞大量吸收。PCa-exo诱导后,巨噬细胞中CD206荧光表达显著增高,IL-10、IL-1β及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2/TAM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谱一致。本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  相似文献   
53.
将水培后盆栽的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Ca2 -ATPase、Mg2 -ATPase的相对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 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过程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都随处理时间的延伸而下降,并呈显著正相关;叶绿体Ca2 -ATPase和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相对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2 -ATPase热敏性高于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Ca2 具有从胞外转运到胞质内和叶绿体中的趋势,Ca2 能够稳定高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膜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4.
利用75%乙醇对向日葵根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再用萃取法将向日葵根化学成分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浸膏、乙酸乙酯萃取物漫膏、正丁醇萃取物浸膏;最后用常压硅胶色谱从石油醚萃取物漫膏中分离得到1个甾体类化合物A,经质谱、碳核磁共振和氢核磁共振谱鉴定,确定出其结构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透明质酸(HA)联合诊断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合并ILD组),以单纯结缔组织病患者67例,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作为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KL-6、MMP-7和HA,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三组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有差异(P<0.05),合并ILD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结缔组织病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KL-6、MMP-7、HA等三指标及粉尘接触史均是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ROC分析显示: 血清KL-6、MMP-7和HA等三指标诊断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AUC(0.95CI)分别为0.715(0.439~0.988)、0.702(0.440~0.959)、0.711(0.500~0.919),三指标联合应用的AUC(0.95CI)为0.811(0.705~0.913),诊断效能较高。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血清KL-6、MMP-7及HA升高,联合应用诊断可提高对ILD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诊断ILD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消化液、细胞数量及试剂温度对Annexin V/PI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细胞经Accutase或无EDTA胰酶消化后比较检测结果;含有0.5×10^(5)、1×10^(5)、2×10^(5)细胞的样本按照说明书推荐(默认含有1×10^(5)细胞)加入试剂后,比较检测结果;细胞加入室温或4℃试剂后比较检测结果。以上比较均用未处理细胞和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分别进行。[结果]对于未处理细胞而言,与无EDTA胰酶相比,Accutase能显著减少凋亡率(2.70%vs 18.05%);而经药物处理的细胞,Accutase组凋亡率也有一定程度减少(22.32%vs 26.50%),但差异没有未处理细胞大。未处理细胞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PI信号并未发生明显改变,Annexin V-FITC信号与细胞数量成反比,统一十字门分析的凋亡率分别是:2.46%、1.85%、1.35%。对于药物处理的细胞差异尤其明显,统一十字门分析的凋亡率分别是:28.83%、21.27%、15.59%,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十字门分析。加入4℃试剂的未处理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加入室温试剂的细胞的凋亡率(3.77%vs 8.13%),而对于药物处理的细胞,两者基本无差别(22.94%vs 22.18%)。[结论]用Annexin V/PI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时,使用Accutase消化液;样本严格计数,使细胞数符合说明书要求;使用室温试剂。  相似文献   
57.
弓形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arcuatum)是近年兴起的水产养殖品种,目前已形成一定养殖规模,但是其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研究只有零星报道。本文主要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方法对弓形革囊星虫的整体形态和各主要器官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弓形革囊星虫主要由吻部和躯干部构成,躯干部有乳突分布;吻部由触手和项器构成,伸长可达躯干部的两倍,具有感光性。其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肠、肛门四个部分构成,不同部分的肌肉组织存在明显差异;收吻肌一端与吻相连,另一端分成4支,分别连于背部两侧(背收吻肌)和腹部两侧(腹收吻肌);食道贴于收吻肌,后连接肠。肠分为肠下回环与肠上回环,肠上回环与肠下回环缠绕盘旋,肠上回环后接直肠。直肠具有盲囊,后连接肛门;两条肾管分布在腹侧。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在获取一数量标本的基础上,对伊犁鼠兔作了不同时期毛被和季节性换毛序的初步观察,发现该物种的冬夏季毛被有很明显的差异,存在春秋季两个换毛期。秋季换毛始于背部,止于头部;春季换毛于胸部和头部。  相似文献   
59.
中国牛朊病毒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牛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不致病的朊病毒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牛PrP~c的片段大小为795bp,包含了牛朊病毒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该基因无内含子,同国外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0.
铁氧还原白-NADP^+氧还酶(FNR)是光合电子传递中的关键酶之一。蓝细菌Synechococcus sp.PCC7002中编码FNR的petH基因被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d上,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大肠杆菌总蛋白的505%以上。高效表达的产物以可溶性和包含体两种形式存在。可溶性部分具有FNR的酶活性,在经过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后产生了电泳纯的FNR。包含体形式的部分经6.7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