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化疗药物耐药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外排增加、DNA修复增强、凋亡受抑、上皮 间质转化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从而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以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钠氢交换蛋白 (sodium hydrogen exchanger 1, NHE1) 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调控耐药性的潜在靶标。本文简要介绍钠氢交换蛋白的结构和主要功能,重点阐述钠氢交换蛋白对肿瘤耐药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以及在肿瘤的发展、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禾谷镰刀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from Fusarium graminearum,FGEPS)抗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本研究利用液体培养基对禾谷镰刀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醇沉、脱色、脱蛋白和透析分离得到胞外多糖,并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分析。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FGEPS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和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AnnexinV-FITC/PI、Hoechst 33258及JC-1染色分析FGEPS对筛选出的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从禾谷镰刀菌发酵液中分离出的胞外多糖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不含有多肽核酸类物质,液相色谱显示含有4个多糖组分。CCK-8结果显示FGEPS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能显著降低SGC-790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并产生凋亡小体(P<0.05或P<0.01)。FGEPS能上调SGC-7901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P<0.01或P<0.001),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P<0.001)。综上所述,我们从禾谷镰刀菌发酵液中首次分离出的FGEPS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3.
定量评估城市内部宜居性便于发现城市问题从而针对性改善环境。现有研究多囿于单一时相的静态分析,难以在微观层面揭示城市动态发展状态。本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设施便利性和经济繁荣性5个维度创建生态城宜居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研究区2016—2020年的遥感影像、兴趣点、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熵值法和优劣解距离法从居住地块尺度对生态城内部宜居情况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生态城内不同片区宜居水平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空间上,以生态城中新合作区南部为核心,宜居性整体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设施便利性、交通便捷性和经济繁荣性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而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则呈现出中心低、边缘高的特点。2016—2020年间,生态城宜居性提升速度逐步加快,中新合作区南部的宜居性整体提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74.
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检测线粒体DNA(mt DNA)核酸酶靶向剪切活性的方法。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段含有两个靶向目标序列(T1、T2)的线粒体DNA序列随机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单拷贝或低拷贝的单克隆转基因细胞株。将含有T1、T2的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质粒分别瞬时转染到所选细胞株中,靶向剪切核基因组,在靶向目标序列处造成DNA双链断裂,引发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引入插入或缺失突变。观察测序峰图,证明两个靶向目标序列T1、T2均有剪切效率,且T1高于T2。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检测线粒体核酸酶靶向剪切活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α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分别隶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 3个属。基于直翅目昆虫六大类群的生态习性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直翅目虫草物种多样性与寄主的关系。以两种白僵菌Beauveria及戴氏虫草Metacordyceps taii(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 guizhouense的异名)为例,介绍了虫草的根状菌索,一种介于子实体和孢梗束形体之间的根须状结构。种类修订:蟋螽白僵菌新组合Beauveria grylli comb. nov. ≡ 蟋蟀虫草Cordyceps grylli = Beauveria loeiensis,Beauveria kirkii comb. nov. ≡ Cordyceps kirkii。寄主更正:蟋螽白僵菌的寄主由原来的蟋蟀成虫(蟋蟀科Gryllidae)更正为螽斯(蟋螽)若虫(蟋螽科Gryllacrididae),蟋蟀线虫草Ophiocordyceps tettigonia 寄主由原来的螽斯成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螽斯属Tettigonia)更正为蟋蟀成虫(蟋蟀科)。  相似文献   
76.
为选育高产子实体和虫草菌素的蛹虫草菌株,从野生蛹虫草中分离单孢子并进行分型,之后进行产子实体实验;同时对蛹虫草子实体进行了产孢结构的观察,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子实体和培养基中的虫草菌素。结果表明,菌落背面颜色为橙铬色的菌株容易产生子实体;出发(原代)菌株所产子实体在形态上更接近野生蛹虫草,而角变株的子实体畸形;出发菌株产子实体能力要比该菌株未发生角变部分分离株和角变部分分离株都强。在虫草菌素的产量上也以出发菌株为高,表明表型多态性对蛹虫草产子实体和虫草菌素有很大的影响。这对于优势菌种的筛选和生产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噻唑基脲类新型分裂素(N-phenyl-N′-[6-(2-chlorobenzothiazol)-yl]urea,PBU)等多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了2mg·L^-1PBU和0.05mg·L^-1IAA的改良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培养5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1mg·L^-16-BA和0.05mg·L^-1NAA的MS培养基上,诱芽率达90.8%。随后在添加了0.8mg·L^-1PBU与0.05mg·L^-1I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芽伸长,用1/2MS培养基附加0.5mg·L^-1IBA诱导生根,移栽后得到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8.
报道采自山西寄生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 Xiao et Zhang的姬蜂科中国1新纪录种,吉松叶蜂侵姬蜂Lamachus gilpiniae Uchida,1955。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介绍了侵姬蜂属Lamachus Frster,1869在我国的种类及其分布;编制了我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9.
土壤水分胁迫对5个种源油松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对5个种源油松(山西中条山ZT,山西吕梁山LL,山西太行山TH,陕西洛南LN和陕西黄陵HL)幼苗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实验,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及Pn与土壤含水量(SW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幼苗的PnTrGs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i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TH种源的PnTrGs最高,LN和HL种源的较低。干旱处理的第4天(SWC为15%~25%),5个种源的PnTrGs均达到处理期的最大值;第7天(SWC为7%~9%),它们的PnTrGsWUE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大小顺序均为:ZT>TH>LL>HL>LN;处理的10天后(SWC小于5%),LL、TH、LN、HL均只表现为呼吸作用。根据PnSWC的二次拟合方程(R2=0.980~0.997)中Pn为0时的SWC进行了抗旱性排序,依次为:TH>ZT>LL>HL>LN。  相似文献   
80.
理想的病原诱导型启动子可用来精确调控抗病基因的时空表达,消除转基因中的副作用。选用Gst1-box、W-box、S-box、F-box元件和CaMV minimal 35S启动子设计长度为374 bp的人工启动子GWSF。用GWSF替代p BI121中调控gus基因的CaMV 35S启动子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并通过花序浸泡法得到转GWSF:gus拟南芥。以T_4代植株为材料,GUS染色发现GWSF本底表达低,受疫霉菌、青枯菌及抗病信号分子水杨酸的诱导,但不受非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逆境激素脱落酸(ABA)的诱导。序列分析发现,GWSF含有乙烯应答元件(ERE)。用乙烯处理T_4代转基因植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WSF的乙烯诱导活性。当乙烯浓度为0.2 mmol·L~(-1)时,GWSF转录活性最高,达到CaMV 35S的11.33倍。结果表明,GWSF是较为理想的植物病原和乙烯诱导型启动子,具有本底表达低、诱导因子广、启动表达快、诱导效率高等优点,可用于植物转基因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