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加速消除麻疹制定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10万。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禹州市,占总病例数的55.5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2—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73.48%;病例主要集中于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63%,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22%;8月龄~14岁麻疹病例中有确切免疫史者仅占38.58%。随着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逐年提高,48 h完整调查率由2009年的88.32%上升至2012年的100%;血标本3 d内送达率由2009年的51.68%上升至2013年的100%;实验室结果 7 d内报告率由2009年的52.80%上升至2013年的100%;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48.86%上升至2013年的100%;暴发血清学确诊率、病原学标本采集率均上升至100%。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低,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1.43/10万。结论 2009—2013年许昌市麻疹发病率下降,小年龄组发病构成增加。监测系统运转综合质量逐年提升,但敏感性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类疫苗接种与管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防止传染源扩散。  相似文献   
22.
成超男  胡杨  冯尧  赵鸣 《生态学报》2020,40(4):1455-1462
正确看待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安全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合理划定城市生态空间的用途管控等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山西省晋中主城区为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预警和人为活动干扰3方面出发,判定其城市环境的生态敏感度,采用CA-Markov模型分析和模拟土地类型的演变趋势,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分区。在此基础上,综合现有城市总体规划,针对各分区提出相应管控措施与建议,以期为优化晋中主城区的生态空间布局和保障其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24.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研究了石灰碳铵及碳铵熏蒸对黄瓜和西瓜连作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熏蒸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石灰碳铵及碳铵熏蒸后,连作土壤中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下降95.4%及71.4%,西瓜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下降87.2%及64.2%;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熏蒸、施用有机肥及作物种类均对土壤中尖孢菌数量、枯萎病发病率、防控率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未熏蒸施用普通有机肥对照相比,石灰碳铵熏蒸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减少后茬黄瓜或西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并显著降低枯萎病发病率,防控率高达91.9%及92.5%,同时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株高、茎粗、SPAD值及干质量.表明石灰碳铵熏蒸及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有效防控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5.
中国云南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中国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苔藓植物59科157属385种3变种3亚种,包括中国大陆新记录种3种,云南新记录属2属,新记录种和亚种12种;西双版纳地区新记录科4科,新记录属12属,新记录种140种.同时,对优势科属种组成及生境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热带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尹航  赵鸣 《生物信息学》2018,25(12):105-109
水是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长期以来,居于此地的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泉水村落“水系统”。通过田野调查、测绘、访谈,探讨泉水村落选址对“水系统”环境基底形成的重要性和以“水系统”为特征的村落环境特征,发掘“水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结“水系统”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并将其宏观结构分为2个子循环系统和4个分区。研究发掘了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景观的潜在规律,为维护泉水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稳定和乡土景观的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山东省内5个样地(泰山鹁鸽崖、鲁山核心区边缘、崂山北九水、昆嵛山南天门和泰山佛爷寺)的46个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它们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用8对PstI/ MseI系列引物组合从46个单株中共扩增出1 03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005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7.20%;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13 ~ 15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25.6条多态性条带.在这些条带中包含174条特异性条带(其中有19条缺失条带),通过特异性条带可鉴别出91.3%的野核桃单株.5个野核桃群体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Ⅳe)、Nei,s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50.57% ~ 63.51%、1.505 7~1.635 1、1.273 5 ~ 1.300 4、0.163 2~0.181 9和0.249 1 ~0.281 3,PPB、Na、Ne、H和I的平均值分别为55.23%、1.552 3、1.284 3、0.169 6和0.259 4,表明野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较为丰富.46个单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36 8 ~0.8645,平均值为0.624 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6处,可将46个单株分成7组,其中部分来源于同一产地的单株没有聚在同一组中,表明这些野核桃单株的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