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7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4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检出白色念珠菌253例(67.6%),光滑念珠菌74例(19.8%),热带念珠菌28例(7.5%),克柔念珠菌10例(2.7%),其他假丝酵母菌3例(0.8%),毛霉菌4例(1.1%),烟曲霉菌2例(0.5%)。本组资料药敏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其中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较高,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到12.2%。结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次,3种念珠菌占总分离真菌的94.9%,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伊曲康唑最高,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医院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992.
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获得黄荆(Vitex negundo L.)种子总生物碱粗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毒力较高,对单头棉蚜无翅成蚜的LD50为0.073 μg;用质量浓度0.500、1.000、2.000、4.000和8.000g·L-1总生物碱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24、48和72 h的忌避中浓度(AFC50)分别为1.256、1.720和3.923 g·L-1,具有一定的忌避和持续控制作用;用总生物碱LD30剂量(每头0.045 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其存活时间较对照缩短7d,单头雌成蚜的繁殖力较对照降低了30.43%;单头棉蚜无翅成蚜每天的平均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6滴和27.10 μg,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离体条件下,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78、1.901和4.216 g·L-1;但对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激活程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用总生物碱LD50剂量(每头0.073 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3、6、12和24h,成蚜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显著低于对照,而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则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杀虫作用机制与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asr作用的分子机制,分析该基因表达产物在体内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分别构建诱饵质粒载体和转基因拟南芥cDNA文库,通过转入酵母细胞中,初步的鉴定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诱饵质拉载体和拟南芥cDNA文库.构建的酵母双杂交系统为发现asr基因表达产物在体内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芸香科山小橘属(Glycosmis)12个分类群16个样品的花粉形态特征(包括花粉大小、萌发孔及外壁纹饰等)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光叶山小橘(G.craibii var. glabra)、长果山小橘(G.erythrocarpa)、锈毛山小橘(G.esquirolii)、长叶山小橘(G.longifolia)、亮叶山小橘(G.lucida)、海南山小橘(G.montana)、少花山小橘(G.oligantha)、小花山小橘(G.parviflora)和华山小橘(G.pseudoracemos)等9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国产山小橘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近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范围为(15.90~23.92)×(14.56~22.00)μm,极面观为圆形、三裂圆形或近三角形,极轴与赤道轴比值(P/E)范围为1.03~1.31,均为3孔沟;根据花粉外壁纹饰可以将国产种类划分为条网状、复条网状、条纹-穿孔纹饰以及孔穴状纹饰等四种类型,其中小花山小橘不同来源花粉的外壁纹饰差异较大,至少存在5种类型:(1) 极面穴状,赤面条网状或穿孔,(2) 极面穴状,赤面均匀分布圆形穿孔,(3) 具复条网状,(4) 条网状兼具不规则小穿孔,(5) 条网状兼近圆形穿孔纹饰。研究发现山小橘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为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及特异性底物筛选从干旱区荒漠植物松叶猪毛菜和红砂灌丛土壤中分离出两株产漆酶的真菌Z45和H53,扩增其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分析温度、碳源、氮源、碳氮比和pH对菌株Z45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条件.结果 表明,产漆酶真菌Z45和H53均隶属于端梗霉属(Acrophialophora sp.),Z45温度适应范围广且耐高温,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优培养基组合为:分别以麦芽糖和硝酸铵为碳、氮源,按15∶1的碳源/氮源比配制,pH值6.0.本研究从干旱区荒漠土壤中获得了1株耐高温、产漆酶、应用价值高的子囊菌端梗霉,丰富了产漆酶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在人类肾脏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拟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ccRCC组织与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Livin及HLA-I类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未见Livin的阳性表达,而HLA-I类分子的阳性表达率为100%。ccRCC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及HLA I类分子表达下调百分率分别为41(51.25%)例和48(60.00%)例,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cRCC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HLA I类分子的表达下调百分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ccRCC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HLA I类分子的表达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ivin、HLA I类分子表达异常参与了ccRCC的发生、发展过程,Livin可能成为ccRCC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7.
miR-126通过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同源框A9(HOXA9)、胰岛素受体底物-1(11LS-1)、p85-B基因等,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在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miR,126,能明显下调VEGF—A、EGLF7、HOXA9、VCAM—1等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子。miR-126作为抑癌因子,在多种肿瘤中均下调。其抑癌作用及机制在肺癌、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等中均已得到证实。本课题拟对miR-126调控前列腺癌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将L-异亮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苏氨酸脱水酶(threonine de-hydratase,TD)的编码基因ilv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及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分别以C.glutamicum ATCC13032、YILW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苏氨酸脱水酶的编码基因ilvA,测序获得编码序列。利用质粒PET-His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重组表达、金属螯合纯化,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C.glutamicum YILW编码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ilvA序列相差5个碱基,相似度为99.6%,第383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重组酶YilwTD最适反应温度为32℃,在20~55℃范围内该酶较稳定,最适pH为6.7,该酶底物专一性强,对最适底物苏氨酸的米氏常数Km=8.32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3.18×104U/mg,与野生型酶相比,突变(F383V)后可显著降低终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作用。为揭示突变对苏氨酸脱水酶活性的影响及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L-异亮氨酸生产菌,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阳离子-π相互作用是一种在阳离子和芳香性体系之间形成的一种作用力。在蛋白质中,带正电荷的氨基酸(Lys、Arg)和芳香族氨基酸(Phe、Tyr、Trp)之间可以形成阳离子-π相互作用。对α/β类蛋白中两种典型折叠类型――单绕和双绕的研究表明:(1)单绕结构中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分布密度是双绕结构的2.3倍。(2)Arg-Phe组合偏好在双绕中出现,Arg-Tyr组合偏好在单绕中出现。(3)在单绕中除Lys-Phe组合外,其余5种组合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能量高于双绕的对应组合,其中以Arg-Trp组合的能量最高。(4)在单绕结构中,样本所含氨基酸残基数量和样本中阳离子-π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双绕结构中没有发现类似的相关性。(5)在单绕和双绕结构当中,把阳离子-π相互作用能量分解为静电能和范德华力能揭示出静电能与范德华力能之比接近2∶1,静电作用在阳离子-π相互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小球藻在谷氨酸脱盐废液中生长,藻细胞组分及废液中营养利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10 d,小球藻在体积分数为2%脱盐废液中生长最佳,对总糖、总氮及总磷的消耗率分别为99.1%、96.0%和97.0%;细胞干质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5.60 g/L、0.223 d-1和560.0 mg/(L.d),细胞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及总磷含量(以质量百分数计)分别为50.0%±5.0%、10.0%±2.0%、4.0%±0.5%、6.0%±0.5%和0.80%±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