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Nuclear matrix (NM) and intermediate filament (IF) scaffold in primitive eukaryote Crypthecodinium cohnii were shown us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embedment-free electron microscopy, whole mount cell preparation and immunoblot techniques. There exists a delicate NM-IF network spreading over cytoplasm and nucleus in dinoflagellate cells, however, nuclear lamina is undeveloped. The diameter of NM fiber is about 3-5 nm and IF is 10 nm. Chromosomes are connected with NM filament network. Immuno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dinoflagellate contained keratin-like polypeptides (63 kD and 67 kD) while mammalian lamin antibodies did not crossreact with dinoflagellate total protein. Our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 framework similar to NM-IF scaffold in mammalian cell appeared in primitive eukaryote. We propose that: (1) NM-IF scaffold is not restrict to vertebrate cell, and it may be originated from early stages of eukaryote evolution; (2) Keratin is probably very conservative; (3) Compared with IF, lamina might appear late in evolution, and some of prim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inoflagellate nucleus may be related to the lack of lamina.  相似文献   
82.
83.
以解脂假丝酵母菌8—2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以及紫外线进行诱变,获得对于氟乙酸极为敏感,并利用柠檬酸能力甚弱的变异株NV-1。它在利用液体石蜡和单一正烷烃方面与亲株无明显差别;在摇瓶培养中产酸量相近,但产生柠檬酸的比例较亲株有明显的提高,约由50:50提高到80:20。考察其有关的酶活,乌头酸水台酶的活力有显著的差别,NV-1的酶活仅为亲株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84.
85.
湖北白蜡树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李洪全  曾守鲁 《生态学杂志》1992,11(6):25-28,33
名山县位于东经103°08′,北纬30°06′,是四川省商品粮油基地县之一,属川西盆周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5.5℃,日照1052.0小时,降雨量1519.9mm,一年两熟,能满足油菜全生育期的需要。全县油菜发展较快,1989年较1983年种植面积扩大了33.91%,达到6000ha;总产增加30.35%,达到5958.1t。  相似文献   
87.
香菇多糖是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药用价值高,茉莉酸甲酯有助于提高食用菌多糖含量,但关于其对香菇多糖合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香菇新808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下香菇菌丝生物量和生长速率、香菇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香菇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可显著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并提高菌丝体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的1.14倍、1.2倍;与香菇多糖代谢相关的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葡萄糖磷酸异构酶(PGI)、α-葡萄糖磷酸变位酶(α-PGM)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58、1.13、3.21倍;其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也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5.73、1.4、1.77倍;香菇多糖合成量显著增加,为对照组1.58倍。10μmol/L的MeJA处理后,香菇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多糖含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会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及多糖合成。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究鸭肠炎病毒感染对鸭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相关免疫基因的变化影响,本试验采用鸭肠炎病毒接种35日龄的健康樱桃谷鸭,将其分为3组(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在感染后24 h、48 h采集十二指肠,提取总RNA进行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后构建cDNA文库,使用BGISEQ-500平台对2个实验组和对照组黏膜组织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感染鸭肠炎病毒后T24和T48分别筛选出共7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24表达上调58个,下调163个;T48表达上调77个,表达下调422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感染后差异基因都与代谢、免疫、炎症和调控途径等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感染T24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氮代谢、cAMP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转导通路;感染T48的主要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和补体和凝血级联。借助BGISEQ-500平台对鸭肠炎病毒感染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探究其致病机制及其他生物学通路,弥补了非模式生物转录组研究中缺乏基因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本研究检测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的表征,并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小鼠经6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2 Gy/min)。于照射后3 d和8 d处死小鼠,检测其外周血细胞数、脾脏和胸腺指数、骨髓和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照射后3 d和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白细胞均明显下降,相比照射对照组,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有改善(p<0.05或p<0.01);而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泡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有下降,和照射对照组相比,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的胸腺指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照射后3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较少,存在细胞碎片,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数量略有减少,存在细胞核松散现象。而照射后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几乎找不到,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有一定数量,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本研究表明,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通过保护造血组织、改善造血功能,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宫颈癌组,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78例作为宫颈糜烂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Prdx4、Nek2、Fhit、BLCAP)mRNA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宫颈癌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水平高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Prdx4、Nek2 mRNA表达量高于宫颈糜烂组,Fhit、BLCAP mRNA表达量低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与癌基因(Prdx4、Nek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抑癌基因(Fhit、BLCAP)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较高,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及癌细胞增殖旺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