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文礼章  毕冰峰  王文茂  许浩  朱亮 《昆虫知识》2012,49(6):1623-1628
为了解张家界地区所产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秋迁蚜及越冬若蚜的耐寒性及两虫态间在耐寒性方面的差异,应用过冷却点测定仪,抽样测定了上述两虫态个体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结果表明:秋迁角倍蚜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依次为-13.32±0.77,-15.69,-11.12℃和-13.00±0.72,-14.54,-10.80℃;而无翅若蚜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依次为-18.95±0.82,-20.24,-17.02℃和-18.70±0.82,-20.07,-16.95℃。方差分析表明,越冬若蚜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都明显低于秋迁蚜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进而推测,越冬若蚜的耐寒能力要显著强于秋迁蚜的耐寒能力。试验还表明,张家界地区角倍蚜的次生寄主苔藓(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iczii)通过人工植藓可在小型聚酯瓶(polyester bottle)内正常生长,接种后的秋迁蚜可顺利生产若蚜,若蚜也能顺利产织蜡球进而度过寒冷的冬天直至下一年春迁蚜产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存在于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中,可产生用于细菌种间交流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细菌许多生理功能都受此系统的调节。本研究开展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自诱导信号分子AI-2的检测和建立体外合成、定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AI-2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开展对APEC AI-2的检测;利用表达、纯化的LuxS和Pfs在体外催化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进行AI-2的体外合成。【结果】APEC能产生自诱导信号分子AI-2;成功表达可用于AI-2合成的可溶性重组蛋白LuxS和Pfs;纯化的重组蛋白LuxS和Pfs与SAH同时作用后,合成了浓度为300μmol/L的AI-2;运用哈维弧菌BB170对合成的AI-2活性检测表明,其活性是阴性对照的700倍。【结论】APEC存在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APEC的LuxS和Pfs可以在体外催化SAH生成有活性的AI-2分子。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AI-2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探索了F蛋白缺失及核心蛋白(Core)二级结构改变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和感染性的影响.利用定点突变方法,将J6JFH1的核心基因引进5个终止密码子以中断F蛋白的表达,从而获得F蛋白缺失的病毒复制子J6JFH1/ΔF.体外制备RNA转录体,并电穿孔转染Huh7.5.1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病毒感染等方法,观察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转染细胞上清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5个单一突变病毒体,对HCV核心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观察核心蛋白二级结构对HCV复制和翻译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J6JFH1/ΔF与野生型J6JFH1相比,J6JFH1/ΔF转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细胞内HCV RNA 水平降低约95%,J6JFH1/ΔF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中HCV RNA拷贝数和病毒颗粒也明显降低.5个单一突变体不影响核心基因二级结构,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和感染性与野生型水平一致.J6JFH1/ΔF所产生的改变可能是由于5处突变导致核心基因二级结构改变而造成的.结果说明,HCV F蛋白缺失不影响病毒的复制翻译及病毒颗粒的包装释放,核心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对病毒复制和翻译则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利用六型分泌系统(T6SS)向其他竞争性细菌分泌毒素效应分子Tse2,这是一种新发现的绿脓杆菌获得生存优势的分子机制.为了避免同类间的误杀,绿脓杆菌合成一种特异结合Tse2的抑制蛋白Tsi2来保护自己.序列分析显示,Tsi2是绿脓杆菌特有的一种新型类抗毒素蛋白.我们利用SAD方法成功地解析了Tsi2 1.8Å分辨率的晶体结构.Tsi2的三维结构采用一种规则的卷曲螺旋的结构特征,这是抗毒素分子中的一种全新的折叠方式,不同于经典的抗毒素分子在没有结合毒素分子状态下采用无规则构象的结构特征;二聚体是Tsi2的功能单位,二聚体内两个Tsi2单体通过广阔的疏水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形成“夹子”状独特的二聚体组装方式;位于二聚体界面上的两个凹槽分别结合对称分子的两段螺旋,提供了Tsi2与Tse2结合可能的分子部位.该研究工作结果对于认识Tsi2抗毒素蛋白的分子本质,揭示其发挥抗毒素活性的结构基础,并为进一步开展Tse2-Tsi2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研究钙离子对人心房肌细胞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ISK2)的调节作用,建立用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与β-escin穿孔的膜片钳(PPR)技术。方法:体外循环术中取得右心耳,应用急性酶分离获得单个人体心房肌细胞,用二性霉素B和/或β-escin作为穿孔电极液,进行穿孔膜片钳实验,在此模式下测试钙离子对人心房肌细胞SK2电流的调控作用,并用胞内钙测试系统验证穿孔前后胞内钙变化。结果:混合使用穿孔电极液6.88μg/mlβ-escin和150μg/ml二性霉素B与单独用150μg/ml二性霉素B或6.88μg/mlβ-escin相比,前一种方法细胞容易封接,能形成稳定的穿孔膜片钳记录模式,可观察到SK2电流有激活,且胞内钙测试系统检测时可观察到穿孔后电极液至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F340/380增强。结论:适当浓度的二性霉素B与β-escin混合使用进行穿孔膜片钳实验是一种稳定的全细胞膜片的记录技术,可以用于胞内游离钙离子对SK2电流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丁小慧  宫立  王东波  伍星  刘国华 《生态学报》2012,32(15):4722-4730
放牧通过畜体采食、践踏和排泄物归还影响草地群落组成、植物形态和土壤养分,植物通过改变养分利用策略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分析呼伦贝尔草原放牧和围封样地中的群落植物和土壤的碳氮磷养分及化学计量比,探讨放牧对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和养分循环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群落尺度上,放牧和围封草地植物叶片C、N和P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种群尺度上,放牧草地植物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围封草地;(2)放牧草地土壤全C、全N、有机C、速效P含量,低于围封草地,硝态N含量高于围封草地;土壤全P和铵态N指标没有显著差异;(3)放牧草地植物C∶N比显著低于围封草地,植物残体分解速率较快,提高了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速率。  相似文献   
107.
丁小慧  罗淑政  刘金巍  李魁  刘国华 《生态学报》2012,32(11):3467-3476
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在大尺度上主要受纬度和经度两个因素影响。纬度梯度上温度因子变化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经度梯度上降雨因子变化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研究却较少。选取呼伦贝尔草原,研究经度梯度上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规律,从经度梯度和养分供给两方面分析植物群落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群落叶片C含量变化范围为440.76—452.72 mg/g,N含量变化范围为17.79—30.88 mg/g,P含量变化范围为1.31—1.71 mg/g;群落叶片C含量、C/N随经度升高显著增加;群落叶片N含量随经度升高显著下降;植物群落P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但是关系不显著;植物群落C、N和P元素总量随着经度升高而显著增加。2)0—10 cm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受降雨量变化和植物群落元素总量影响,随着经度梯度升高而增加;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在经度梯度上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3)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与植物群落叶片C、N和P含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植物群落C、N和P元素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区土壤有效磷含量(8.13 mg/kg)高于全球平均值(7.65 mg/kg),但植物群落叶片磷含量平均值(1.5 mg/g)低于全球平均值(1.77 mg/g)。通过研究结果推测:植物通过对气候条件的长期适应,群落水平C、N和P含量沿经度梯度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降雨量影响植物群落元素积累的总量,从而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叶片P含量低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土壤中磷的供给不足所致,而是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芪丹通脉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移植组,益气组,活血组。芪丹通脉片组,各组大鼠灌服中药14天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经尾静脉注入D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天后取缺血部位的心肌,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计算出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IO阳性细胞;4周后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变化速率(+LV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芪丹通脉片组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冰冻切片镜下观察,芪丹通脉片组阳性细胞数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检测示:芪丹通脉片组MAP、LVPSP、+LVdp/dtmax、-LVdp/dtmax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益气与活血中药配伍应用优于单纯益气药或活血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复合疲劳大鼠血液、肌肉、肝脏和脑中矿物元素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食物限制组和复合疲劳组。经过5天的实验干预后,提取动物的血液、腓肠肌、肝脏和脑,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组织中的钾(K)、钙(Ca)、镁(Mg)、铁(Fe)、锌(Zn)和铜(Cu)。结果:相对正常对照组和食物限制组,复合疲劳大鼠的肌肉、肝脏和脑中的K(P<0.01)和肝脏中的Fe(P<005)明显升高,血液中的Cu(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食物限制组比较P<0.05)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疲劳大鼠的血液中的K明显升高(P<0.05),血液中的Mg和Zn(P<0.05),肌肉中的Ca、Mg和Zn(PCa<0.05,PMg<0.05,PZn<0.01),肝脏中的Ca和Zn(PCa<0.01,PZn<0.05),以及脑中的Fe、Mg和Zn(PFe<0.05,PMg<0.05,PZn<0.01)明显降低。结论:在复合疲劳状态下,大鼠血液、肌肉、肝脏和脑中的K、Ca、Mg、Fe、Zn和Cu代谢发生变化,可能在疲劳的发生与缓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环加氧酶(COX)、脂氧合酶(LOX)和活化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等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阐明它们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了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OX-2、5-LOX、12R-LOX、cPLA2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LM 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OX-2、5-LOX、12R-LOX、cPLA2和p-ERK1/2均有较高水平表达.进而发现,p-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可拮抗LM-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COX-2、5-LOX、12R-LOX和cPLA2的高表达.上述结果表明,p-ERK1/2可以通过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