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一例51岁男性患者四肢肿胀、变黑,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糖尿病性缺血性血管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等。外科治疗的方法正在探讨阶段,研究方法不断进展。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巴彦乌兰地区始新世哺乳类及相关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在内蒙古巴彦乌兰地区发现的4种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个啮齿类新种──Mergenomys neimongolensis sp.nov。新种与在蒙古共和国发现的属型种M.orientalis的不同在于个体大,下臼齿下外脊和下次小尖相对偏于唇侧。新化石的发现以及对岩石地层的分析表明巴彦乌兰剖面上原认为的伊尔丁曼哈组应包含伊尔丁曼哈及沙拉木伦组两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给出了两次标志重捕所获得的荒漠沙蜥体长的资料。由中国西北腾格里荒漠1985年标志重捕的182个个体体长与被捕时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不同体长的个体形成离散的体长区间,根据体长区间又可以推断各组对应的年龄。各年龄组的体长区间为:1—6月,一龄组无被捕个体,二龄组35—54毫米,三龄组55—65毫米,四龄组66—70毫米,五龄组大于70毫米;7—12月,一龄组小于42毫米,二龄组43—56毫米,三龄组57—67毫米,四和五龄组同前。我们用兰州大学校园内持续5年的第二次标志重捕资料验证了根据体长来划分荒漠沙蜥的年龄组是合理的。由低龄组到高龄组,各组体长日平均增长率逐渐降低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6月作为时间间隔,对第一次标志重捕资料用生命表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为0—6月的个体平均预期寿命是16.7月;存活曲线介于对角线型和长方形之间,该种群密度1985年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4.
膜融合诱导因子能使细胞质膜表面水化程度降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几种膜融合诱导因子,包括介质pH,温度以及钙离子等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质膜表面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介质pH、温度降低或钙离子浓度增加,均可使其膜表面介电常数下降。从而提示,膜表面水化力下降和局部脱水可能是酸诱导膜融合,钙离子诱导膜融合及冰冻融化引起的膜融合等均需经过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65.
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内幼苗、幼树的最大光合能力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个树种中,大戟科中平树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山毛榉科竹叶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3.27μmol.m-2.s-1和5.99mmol.mol-1;桃金娘科柬埔寨子楝树的Pmax和大戟科山乌桕的WUE最低,分别为1.35μmol.m-2.s-1和2.4mmol.mol-1.其中,Pmax以桑科的平均值最高,桃金娘科最低;WUE以山矾科的平均值最高,桑科最低;但各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乔木和灌木之间的Pmax和WUE也无显著差异(P>0.05).Pmax随着科分布区的扩大而增大,为宽分布科>中分布科>窄分布科,且差异显著(P<0.05);WUE无显著差异.在种的层次上,随着物种分布区的扩大,植物Pmax逐渐增大,为热带亚热带温带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海南特有种.而WUE则相反,为海南特有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热带亚热带温带种.  相似文献   
66.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2002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了“到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的目标, 并要求各国制定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本文作者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的5个指标, 即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的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 确立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 并以全国31省(市、区)为单元, 开展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 将各省(市、区)生物多样性分为四个等级。云南、四川、广西的生物多样性属“优”, 贵州、湖北、广东、湖南、重庆、福建、西藏、江西、浙江、海南、甘肃、新疆、陕西的生物多样性属“良”, 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属“一般”, 吉林、内蒙古、上海、辽宁、宁夏、青海、江苏、黑龙江、天津的生物多样性为“较差”。  相似文献   
67.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由于生态破坏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造成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破碎化.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孤立的生境岛屿,目前以单个、孤立保护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广泛的时空尺度上保护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各组成成份,建立一个整体的保护网络.根据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概念,它是综合考虑了生态、社会、经济的一种协调设计战略,首先从区域层次研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设计;其次,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保护区的面积、形状和内部功能分区;最后,研究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应维持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采用迭代法、整数规划方法和地理途径方法,为一个或多个保护目标勾画出多种保护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68.
杨长琼  刘凤群  徐海  叶东  程乃俊 《生物磁学》2014,(14):2750-275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本文对山东某屠宰场的肉食鸡内脏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方法】从屠宰场的肉食鸡中获取内脏样品,处理并筛选得到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大肠杆菌。通过抑菌圈法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提取细菌DNA,进行系统发育亚型分析。检测并鉴定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的结构,并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检测到对3种及以上的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占总菌的80%以上。编码A类β-内酰胺酶的bla_(TEM)和bla_(CTX-M)耐药基因存在率较高,分别为86.7%和81%,但仅bla_(CTX-M)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呈现显著相关性。B_1和D_2亚型的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并且显著增强了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而A_0和A_1亚型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较敏感。尽管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但它们伴随β-内酰胺酶基因转移到受体菌的比例很低,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肉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明确了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系统发育之间的联系,为肉鸡源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性的流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