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89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8篇
  1964年   11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中国沉香[原植物为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精油经硅胶,Sephedex-20柱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倍半萜 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呋喃白木香醛和呋喃白木香醇,经波谱分析(IR,NMR,MS)相应的衍生物呋喃白木香酸X-衍射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I)和(II),同时,也分离得到4个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白木香醛(Ⅲ),白木香酸(IV),二氢卡拉酮(V),β--沉香呋喃(VI)。  相似文献   
22.
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草药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离鉴定了红根草邻醌(I),丹参酮II-A(II),丹参酮I(Ⅲ),隐丹参酮(IV)等4个三萜醌和β-谷甾醇,红根草邻醌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到的天然产物,它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23.
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燮才  杨芬  韦家福   《广西植物》1988,(3):239-243
马蓝叶是加工传统中药青黛的主要原料。为了确保药材质量,作者对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种球花马蓝、疏花马蓝、广西马蓝的原植物、药材性状、叶组织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鉴别等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混乱品种虽与马蓝叶是同属植物,但不含马蓝叶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应仔细鉴别,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24.
王献溥  杨继盛   《广西植物》1988,(3):209-214
王献溥教授为一生态地植物学家,晚近对自然保护区问题的研究不遗余力,苦心探索此项事业发展的途径,撰写了不少文章发表于国内若干学术刊物,本刊亦曾登载过多篇,尤以本刊第五卷(1985)第四期所载的“关于联营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一文的意义至为重大。读了此文,令人觉得保护区已找到了出路,其前途已露曙光,料想在产业界和科技界关心保护区事业的人士中已普遍激起了共鸣。现贵州省威宁县草海保护区的建立,实际上无异是响应联营保护区思想的实施行动。今特在本刊发表王献溥、杨继盛两同志的文章,冀能博得社会上对保护区事业更大的关注和研讨,推动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把自然保护区事业一步一步地建成对我国四化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新兴事业。  相似文献   
25.
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生态特点。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种类丰富(计440种)。其分布具有三种生态类型:河口种、海水种和近岸广盐种。平均总生物量为56.17克/米~2,平均栖息密度为358个/米~2。底栖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河口区底栖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趋势是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多;局部区域的水动力特点以及不同的沉积物类型也影响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26.
从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209出发,选育出B.S.796变异株。该菌在麦芽糖6%,豆粕水解液6—7%, Na2HPO4·12H2OO.8%, (NH4)2SO4 O.4%, CaCl2 O.2%,NH4Cl0.15%,pH6.5—7.O的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中可获得较高的a-淀粉酶活性,在1.5m3发酵罐中试验a-淀粉酶活性平均可达477u/ml(比原菌提高40.6%)。按上法所得发酵液能快速通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回收率高达95%,提取总收率约为78%。  相似文献   
27.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28.
作者应用不同种属同功能补体成分抗原性交叉的特性,用抗—人B因子抗体制备成亲和层析柱,从猪血清中分离到纯度相当好的猪B因子。样品具有B因子的溶血活性、免疫原性等生物学功能。本文报告猪B因子的分离,并与人B因子的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
应用Nd:YAG激光器和光学光谱分析仪对蛋白质分子的同时吸收双光子过程作了进一步研究,讨论了蛋白质分子双光子过程的特性和估计了它们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并得到胰蛋白酶,白蛋白和色氨酸等分子由于双光子激发产生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30.
甲基紫精(MV)系统中,在对类囊体膜的光合磷酸化(PSP)活力近于完全抑制的二溴百里香醌(DBMIB)浓度下,由类囊体残缺膜与线粒体嵴膜组成的融合膜PSP活力不仅不被抑制,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在铁氰化钾(FeCy)系统中,DBMIB对类囊体膜的PSP活力不能完全抑制,同样浓度的DBMIB对融合膜的PSP活力有抑制效应。检测了不同膜在不同系统中,光下耗氧、放氧、FeCy还原和融合效应的关系等,论证了融合膜中电子传递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