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和妊娠第五天(D5)小鼠子宫内膜胚泡黏附时植入位点及其旁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约7.1、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约18kDa的蛋白质点在D5小鼠子宫内膜特别是植入位点表达上调。对此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ying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经Mascot:Peptide Mass Fingerprint中SWISS-PROT数据库查询后,鉴定该蛋白质为鼠源性nm23-M2/NDPKB。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D5小鼠子宫内膜nm23-M2/NDPK 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m23-M2/NDPKB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2.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表面固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原/抗体在石英晶体电极表面固定而不丧失其活性是压电免疫传感器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它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等性质。本文分别从固定抗体和抗原的角度介绍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表面固定方法。并对戊二醛交联法、自组装单层膜法(SAMs)、蛋白A固定法做了较深入和详细的介绍,展望了其以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3.
尿嘧啶糖基化酶是碱基切除修复过程的起始酶,对于维护基因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细胞周期中,该酶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反转录PCR克隆了人尿嘧啶糖基化酶的cDNA编码序列,进一步以克隆所得的已知UNG基因拷贝数的重组质粒作为定量标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了食管癌病人手术切除组织中尿嘧啶糖基化酶的mRNA水平,探讨了尿嘧啶糖基化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4.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长江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芳  沈珍瑶  刘瑞民 《生态学报》2009,29(6):3271-3277
景观空间格局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缺乏定量研究.针对长江上游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理论提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选取9个典型的行政单元,探讨了长江上游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和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显著的响应关系,说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可作为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评价的有用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江上游典型行政单元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时空演变规律.探讨了指数演变时空差异原因,认为该指数主要受到区域景观的坡度、与污染出口相对距离、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和农业与农村经济政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中国伞形科5个引种栽培的模式种果实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中国伞形科中长期引种栽培的旱芹(Apium graveolens L.)、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er)、欧当归(Levisticum of ficinale Koch)、欧防风(Pastinaca sativa L.)和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5个模式种的果实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分生果的解剖结构及主要特征,并从分生果横切面的轮廓形状、果棱、维管束、油管和合生面等解剖学性状系统分析了各种类的异同,提出果体腹面及合生面的长度及其比值、果棱间距离及其比值、果体侧面与腹面间的角度、侧棱与腹面间的角度、果体长宽比等新的数量化的伞形科解剖性状特征,并按果体压扁程度将5个种类分成几不压扁(旱芹)、轻度压扁(茴香)、中度压扁(莳萝和欧当归)和高度压扁(欧防风)4大类,同时探讨了果实解剖特征与它们的演化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于波  张其中 《生态科学》2013,32(1):44-50
在前期研究克隆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全长cDNA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免疫球蛋白M(IgM)重链的生物学功能, 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编码成熟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的编码序列。将该基因编码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 构建黄颡鱼IgM重链的重组表达质粒IgM-pQE30。该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 转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 在30℃下, 经0.2 mmol/L IPTG诱导表达8 h, 可获得大量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黄颡鱼IgM重链蛋白, 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 分析表明, 新增的62 kDa蛋白条带与预期值相符, 且能与鼠源抗6×His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 证明黄颡鱼IgM重链基因获得了高效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纯化该蛋白制备特异抗体, 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外源或内源的双链RNA(dsRNA)特异性引起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特异性和高效性是RNAi技术的特点。本文主要从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级型分化的分子基础、防治蜜蜂病毒病3个方面概述了RNAi技术在蜂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展望RNAi技术在蜜蜂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针对我国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近年来严重为害及其对当家农药品种抗性急剧上升的现状,本项目在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等代表性地区开展褐飞虱灾变规律、抗虫品种培育、抗药性监测及复配农药新剂型开发、生态治理新技术研究、预测预报技术、可持续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越南、老挝等境外虫源地及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田间褐飞虱种群仍以2型为主,3型次之。田间小气候是褐飞虱逃避高温的关键因素,褐飞虱在上午气温升高时大量向温度较低的水稻基部20cm范围内转移以逃避高温,将高温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发生量有明显影响,手栽稻田褐飞虱发生最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水稻品种、N肥施用水平对褐飞虱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超级杂交稻褐飞虱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常规杂交稻,高N肥施用量促进褐飞虱的发生,且水稻品种与N肥施用量对褐飞虱发生量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褐飞虱对吡虫啉有极高水平抗性(168.1~561.5倍),对噻嗪酮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4.2~33.1倍),对氟虫腈为敏感性降低到高水平抗性(2.7~67.7倍),对烯啶虫胺与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筛选出噻虫嗪、吡蚜酮、唏啶虫胺和仲丁威4种高效低毒的防治单剂。研制出3种农药复配新制剂,其中1种新制剂已获得农业部药检所正式登记,且规模化生产,2种新制剂已进入农药登记程序。精细定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7、Bph9、Bph15、BG1222,并找到了它们的近距离共分离分子标记。培育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含有抗稻飞虱基因Bph14的水稻新品种广两优476。储备了一批聚合多抗稻飞虱基因的水稻亲本材料。研发出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天敌诱集植物,增加褐飞虱卵期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的轻简化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出对褐飞虱成、若虫取食及雌成虫产卵均有驱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混配剂3种;研发出显著提高稻虱缨小蜂对田间褐飞虱卵寄生率的引诱剂1种。建立了褐飞虱环境友好防控技术集成体系,并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6省区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FOXO3a(forkhead box O3a)的活性改变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携带突变激活FOXO3a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TM(triple mutant)-FOXO3a和阴性对照腺病毒载体Ad-GFP体外感染人脐血来源的EPCs。观察EPCs形态学改变,CCK-8分析转染后EP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FOXO3a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kip1以及CDK2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了的2种腺病毒相关载体被成功转染。形态学改变方面,Ad-TM—FOXO3a组EPCs细胞生长缓慢,集落不明显;Westem blot和CCK-8结果显示,Ad-TM—FOXO3a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Cs增殖被抑制,FOXO3a与p27^kip1蛋白过表达,CDK2表达下调。结论:FOXO3a可能通过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下调CDK2表达,以抑制EPCs增殖。  相似文献   
70.
目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致命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多,报道1例以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伴有肺及脑受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并文献复习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受累临床表现。方法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6个月余就诊。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史,口服强的松及他克莫司2a余。取患者皮损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皮损组织、脓液、血、痰、尿、粪、脑脊液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并文献检索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皮肤受累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皮损组织病理见假菌丝,皮损组织、脓液、痰、尿、粪标本直接涂片均见假菌丝并培养出白念珠菌,CT显示肺受累,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皮损愈合及肺部病灶部分吸收,但因自行停药,最终出现颅内播散。结论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临床罕见,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微生物检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系统性播散,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