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2000年江苏省1∶1万地形图数据,应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5个县(或县级市)的道路与聚落在5、10、15及20 km 4个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在16个尺度组合下的关联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道路是异质性较低的景观要素类型,而聚落是异质性较高的景观要素类型;道路与聚落的空间异质性水平均随着观测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前者的异质性水平随尺度增加而降低的程度不如后者明显;路网密度较大或聚落占地率较高的地区,道路及聚落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均分别趋于下降;在16个尺度组合中,20 km尺度路网密度与5 km尺度聚落占地率的关联程度最高;在上述尺度组合下,路网密度随聚落占地率的增大呈阶梯式增长,路网密度的增长表现出非连续性特征;由于这两种不同景观要素类型往往具有不同的尺度依赖特征,有必要比较多种尺度组合下二者的相关程度,并选择合适的尺度组合来研究景观要素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高等真菌绵地花(Albatrellus ovinus)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包括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得到grifolin及其它的5个衍生物。分别为grifolin(1)、neogrifolin(2)、grifolinone A(3)、grifolinone C(4)、confluentin(5)和4-O-methylgrifolic acid(6)。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进行确定。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一个真菌色素,它是一个由一分子的grifolin和一分子苯醌化的grifolin以头对头的方式聚合而成的二聚体。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为今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病理学机制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机械性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伤后6h、12h、1d、3d、7d、10d、14d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结果 伤后6h-12h,损伤区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数量达到高峰.伤后1d,损伤区巨噬细胞数量急剧增加,迅速达到高峰,而中性粒细胞数量开始下降.伤后3d,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都显著下降.伤后7d,肌成纤维细胞开始出现.到伤后10d-14d,损伤区主要以肌成纤维细胞为主,偶见巨噬细胞.结论 大鼠骨骼肌损伤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呈时间规律性变化,以期为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通过对118例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探讨,找出科学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11年2月-2012年3月118例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6例,24h内死亡例数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6%.其中,发热11例无感染,术后出血3例,胸部并发症2例,无皮肤烫伤和肝脓肿.结论:RFA作为一种肝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重视并发症的表现并采用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荧光蛋白标签对马疱疹病毒I型(Equine herpes virus type 1,EHV-1)gD囊膜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以EHV-1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扩增gD全基因,分别克隆至pAcGFP1-C1和p Ds Red2-N1质粒,构建p Ac-GFP-gD(GFP-gD)和p Ds-gD-Red(gD-Red)重组质粒;将GFP基因插入gD基因信号肽序列之后并克隆至PVAX-1质粒,构建PVAX-S-GFP-gD’(S-GFP-gD’)重组质粒;将Flag标签序列与gD囊膜蛋白N端序列融合后并克隆至p VAX-1表达载体,构建p VAX-Flag-gD(Flag-gD)重组质粒。将4种不同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同融合蛋白gD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4种不同的融合蛋白gD真核表达载体;在BHK-21细胞单独表达时,不同融合蛋白gD绝大部分都定位于高尔基体,极少量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不同插入位点的荧光蛋白标签对gD囊膜蛋白亚细胞定位无明显影响,这对今后研究其它蛋白亚细胞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 GS115中外源表达来源于霍霍巴[Simmondsia chinensis(Jojoba)]的脂肪酰-Co A还原酶Jojoba FAR,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醇。【方法】以质粒p RL105为模板PCR扩增获得霍霍巴脂肪酰-Co A还原酶的编码基因,以p GAPZα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AP-far,并通过电转化法转入K.pastoris GS115,筛选转化子并发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发酵产物。【结果】构建了毕赤酵母重组菌株p GAPZ-far-GS115,通过摇瓶发酵检测到脂肪醇的合成。随后在7 L规模的发酵罐上发酵验证,得到脂肪醇产量为134.74 mg/L,产率为1.22 mg/(L·h)。【结论】实现了脂肪醇在毕赤酵母中的生物合成,为工业上利用毕赤酵母生产脂肪醇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基因组内只有1个或少数几个纯合的供体亲本染色体片段,而其余部分与受体亲本相同,是进行QTL分析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中棉所8号(CCRI8)为受体亲本,海岛棉Piam90-53为供体亲本在BC3F1-3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一套182个株系构成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这套置换系置换片段平均长度21.0 c M,总长度19957.8 c M,是棉花基因组总长度4168.7 c M的4.7倍。每个株系内置换片段长度不一,最短为0.7 c M,最长是83.2 c M,导入片段数量为1~11个。CSSLs在纤维品质性状上的分布表现为相对连续的正态分布,部分株系较CCRI8有了明显提高。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以及陆地棉纤维品质育种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总黄酮的最佳条件,然后用此条件提取大车前和平车前总黄酮,并探究大孔树脂纯化对三种车前草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60℃、乙醇浓度70%的条件下,车前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0:1 m L/g、超声时间80 min、超声功率210 W,车前、大车前和平车前的总黄酮得率分别为5.04%、2.86%和1.22%。无论是纯化前还是纯化后,大车前总黄酮的还原力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平车前最弱;车前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平车前最弱。纯化前后的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都接近Vc的水平。  相似文献   
30.
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对44份不同来源的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穗腐病表现为抗病或感病的玉米自交系,分别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对其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塘四平头群的自交系发病最重,旅大红骨群的自交系发病最轻,瑞德群的自交系之间抗性差异较大。玉米自交系吉V203、承351和丹598对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均表现为高抗,而PHTD5和掖81162对两种致病菌均表现为高感。44份自交系在不同年份的抗性评级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玉米穗腐病的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玉米穗腐病抗性遗传的复杂性。高抗和高感的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发病稳定,而中等抗性水平的自交系在不同年份的发病程度存在差异,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将为玉米穗腐病的抗性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