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9 毫秒
31.
[目的]建立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Exendin-4-Fc fusion protein,简称E4F4)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对新建方法进行优化及验证。[方法]采用U2OS/GLP-1R转基因细胞系,通过酶标法检测胞内cAMP含量的改变来测定E4F4生物学活性。[结果]U2OS/GLP-1R转基因细胞系在30代以内均可用于E4F4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细胞接种密度为1.2×10^(4)/孔,药物作用时间30 min为该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在0.00305~50μg/mL范围内,剂量效应曲线呈典型的S型半对数曲线;3批E4F4成品分别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对同一批E4F4成品独立测定8次,CV%值为12.81%;3批E4F4成品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每批分别测定3次,9次试验的CV%为16.73%。[结论]经过细胞接种密度、细胞代次和药物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的U2OS/GLP-1R细胞酶标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性高,可作为E4F4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玉米籽粒的脱水速率是决定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同时在新乡原阳、商丘虞城和周口郸城调查428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35~55 d不同时期的籽粒脱水速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428份自交系的籽粒脱水速率在三地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穗轴含水量、苞叶含水量呈显著相关,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与穗位高、株高、雄穗分枝数、抽雄期、吐丝期无显著相关,但与苞叶数及生理成熟期的相关性并不明确;在428份玉米自交系中,授粉后35~55 d籽粒脱水速率仅与授粉后35~40 d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前)存在极显著相关,与50~55 d的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后)无显著相关。这表明生理成熟期前的籽粒脱水速率对授粉后35~55 d籽粒脱水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依据生育期、授粉后35~55 d籽粒脱水速率及授粉后55 d的籽粒含水量,共筛选出生育期不同、籽粒含水量低(低于25%)、籽粒脱水速率快(大于1%)的玉米自交系共计42份。  相似文献   
33.
小麦与珍珠粟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波斯小麦、“中国春”小麦与珍珠粟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珍珠粟花粉管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并且有多个花粉管进入花往及胚囊。波斯小麦已授粉的207个子房中,11.11%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7.25%只形成胚,而1.93%只形成胚乳,在这个杂交中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0.29%和18.36%。“中国春”小麦已授粉的167个子房中,相应的数字是299%、5.99%、0、8.98%和8.98%。杂交后形成的胚和胚乳核型极不稳定,来自珍珠粟的染色体很快被排除,最后产生的是单倍体的小麦胚。但因无胚乳或胚乳败育,幼胚缺乏营养供应而停止发育或夭亡。探讨了影响小麦×珍珠粟受精率的可能因素以及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排除法进行单倍体诱导和珍珠粟基因向小麦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4.
皇甫川流域天然草地恢复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张艳丽  刘振乾 《生态科学》2009,28(5):414-419
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公式对皇甫川流域天然草地恢复演替不同阶段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每一群落类型的优势种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在演替序列的动态变化与种群动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可能越激烈;竞争是促使流域内各植物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的一种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5.
1993年 ,Lyman报道了一种新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fms样酪氨酸激酶 3配体(fms liketyrosinekinase 3ligand ,FL)。 90年代中后期 ,FL的免疫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发现 ,FL不仅对造血干细胞 (HSC)和造血祖细胞 (HPC)的增生、分化、动员、维持及长期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还能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 (DC)等免疫系统细胞的增生。这些重要功能使FL在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的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FL的免疫功能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肝受体类似物-1( liver receptor homolog-1,Lrh-1;NR5A2)基因序列差异与小鼠排卵数性状间关系.方法 根据GenBank中NM_001159769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扩增Lrh-1基因CDS区,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小鼠Lrh-1基因序列差异,分析Lrh-1基因与小鼠排卵数间关系.结果 ①在5对引物中只有引物P2和P5扩增产物存在多态性,引物P2扩增产物存在两种基因型AA和AB型,其中AB型发生(C674A)突变,这种突变导致编码的140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赖氨酸.②引物P5扩增产物存在三种多态类型SSCP-1、SSCP-2和SSCP-3,SSCP-1和SSCP-3型核酸序列比SSCP-2型少25个碱基,SSCP-3型除缺失区段外,其他区域碱基序列与SSCP-2型有5处碱基突变,而与SSCP-1型核酸序列有34处碱基差异,经BLAST分析,SSCP-2型与NM_001159769序列相似,SSCP-1型与NM_001159769序列相差较多,而与NG_012313.1序列相似,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SSCP-3型1652处的A→G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1678位G→C的突变使原密码子TAC(酪氨酸Y)变为TAG(终止子).③引物P2 AA型(27.27±8.52)与AB型小鼠的平均排卵数(25.92±11.73)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引物P5 SSCP-2型平均排卵数(35.00±14.58)显著高于SSCP-3型平均排卵数(19.50±7.94) (P <0.05),SSCP-1型(26.2±8.18)与SSCP-2型、SSCP-3型平均排卵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明确了Lrh-1基因序列差异与小鼠排卵数性状间关系,为深入研究Lrh-1基因对动物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引物(UBC 886)、dNTP、Mg2+浓度5个因素对云南八角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其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5μL的反应体系中5个因子的最佳水平为:Mg2+3 mmol/L、Taq DNA聚合酶0.5 U、DNA模板0.016 ng、引物0.8μmol/L、dNTPs 0.2 mmol/L。PCR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46℃退火45 s,72℃延伸1 min,40次循环;72℃最后延伸7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38.
从人胎盘组织提取总RNA, 采用RT-PCR扩增人溶酶体酸性b-葡萄糖脑苷脂酶(Lysosomal acid b-glucosidase, GlcCerase)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序列, 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 构建克隆载体pMD-GlcCerase。经测序验证后, 将GlcCerase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GFP-C1上, 构建了人GlcCerase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GlcCerase。采用脂质体法将其瞬时转染至COS7细胞系后, 在细胞中检测到了GlcCerase基因, 并在细胞裂解产物中检测到了GlcCerase生物活性的表达。GlcCerase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为进一步了解GlcCerase基因的功能以及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生产GlcCerase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在逆转录病毒载体,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行。最近,国外采用该方法临床治理两名SCID-X1患儿获得成功,这是基因治疗单基因疾病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40.
原位双膜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快速筛选高表达甲醇酵母转化子的方法,即首先将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转印至醋酸纤维素薄膜上,再利用硝酸纤维素薄膜原位捕获穿过醋酸纤维素薄膜的菌落外泌蛋白,然后用免疫方法检测与硝酸纤维素薄膜结合的蛋白.利用此法筛选到人Flt3配体(hFL)的甲醇酵母高表达转化子,液体诱导表达量约20 mg/L.ELISA结果证明,原位双膜法所得的菌落染色强度与该菌落液体诱导表达水平正相关.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培养上清在25 ku处有明显杂交条带,而对照组杂交呈阴性,且表达量随诱导天数增加.原位双膜法是一种良好的筛选方法,可以快捷、准确地筛选高表达酵母转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