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RACE技术得到碱地肤KsNHX1的3’cDNA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KsNHX1为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 200 mmol·L-1 NaCl胁迫2~24 h,KsNHX1在叶片中表达量持续增加;200 mmol·L-1 NaCl处理10 h,KsNHX1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都上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中KsNHX1表达上调,160 mmol·L-1时达到最高;低于400 mmol·L-1浓度下,根中该基因的表达也都上调.经不同浓度Na2CO3胁迫,根中KsNHX1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相应浓度NaCl胁迫下的变化相同;但叶片中除160 mmol·L-1 Na2CO3处理下KsNHX1表达略有上调外,其他浓度下KsNHX1的表达都低于对照.KsNHX1的表达模式暗示,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碱地肤能够维持体内相对稳定的K+/Na+,其耐盐特性可能与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NF-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F-κBligand,RANKL)是调节破骨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它可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矿化液(含10-8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g/mlL-抗坏血酸)能够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为探讨矿化液及其主要成分地塞米松对大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表达RANKL的影响,采用矿化液培养原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48h,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ANKL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矿化液和地塞米松在短期内均能增强鼠骨髓基质细胞RANKL的表达,提示地塞米松促进破骨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可能与骨髓基质细胞RANKL表达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关系到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培育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安全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途径,包括共转化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系统、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简易转化技术及再生相关基因利用等技术,探讨了各种途径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5.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49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 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 mg/L和1.85 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 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 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 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 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6.
冬枣果实硬核期对15N尿素吸收、分配及再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冬枣为试材,研究了冬枣果实硬核期土施15N尿素条件下N的吸收、分配和再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细根中的肥料氮比率(Ndff%)最高为10.64%,其次为新生营养器官.果实采收后,叶片和枣吊中的15N回撤;翌年萌芽前,粗根中的Ndff%最高(3.69%);盛花期,新生营养器官(当年生枣头枝、枣吊、叶片和花)中的Ndff%最高.果实硬核期施肥后,当年根系吸收的15N尿素主要用于营养生长(叶片、枣吊、根系),回撤15N优先贮藏于根系,休眠季节根系(54.01%)贮藏15N略高于地上部器官(45.99%),主要的15N贮藏器官为粗根(38.61%).地上部枝干中的贮藏15N从采果后到萌芽前含量变化剧烈,可作为贮藏15N营养诊断的“靶器官”,同期粗根中贮藏15N变幅较小,属长期 “库”.贮藏15N具有就近利用的特性,其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  相似文献   
47.
用做标记的两种酵母菌完整染色体DNA的简化制备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继志  尚晓冬 《菌物系统》1998,17(2):174-178
已知分子量在小的染色体DNA分子标记是脉冲电泳研究中用以估算样本染色DNA分子大小必不可和的参照物。对用做标记的啤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完整染色体DNA几种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以及改进研究表明,液氮冷冻研磨法,凝胶包埋法以及凝胶包埋破壁法效果均很好,都得到大量染色体DNA,且彼此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8.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近年来又发现,某些神经细胞本身即具有内分泌机能。研究这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神经细胞的内分泌机能就构成了神经内分泌学的主要内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学的某些新进展。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神经内分泌的一般概念,然后重点综述了下丘脑肽类神经激素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检测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表达及促进炎性水肿带相关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方法 收集27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标本(WHO II级10例、II-III级7例、IV级10例),磁共振成像确认水肿带及手术取材部位;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质谱分析不同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不同级别各5例)水肿带炎性分子含量;通过ClusterProfiler包以及Proteomaps和Metascape网页工具进行富集分析预测肿瘤分泌的NO与微环境中互作的蛋白质。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及水肿带中存在NO,胶质瘤组织中的NO高于水肿带中的NO。在WHO II-III级和WHO IV级胶质瘤的水肿带中,有大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热休克蛋白、CD44抗原,白介素-8、白介素-24、凝溶胶蛋白、应激诱导磷酸蛋白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S100蛋白等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信号通路分析提示,与II-III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相比,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水肿带中的基因更多地参与无氧代谢,如糖酵解。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基因显著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NO、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瘤周围水肿带的形成是炎症反应的结果,胶质瘤细胞通过分泌NO调控SOD-1等炎性分子促进侵袭性炎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50.
自桑兰叶甲分离出的一种微孢子虫(Mic-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简称Mic-Ⅰ)。孢子大小为(3.35±0.46)×(1.96±0.17) μm;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极丝10~11圈;孢子表面抗原的血清学类型与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不同;在家蚕Bombyx mori体内以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Mic-Ⅰ微孢子虫对家蚕具强病原性,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也有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