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鲎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剑尾目、鲎科。由于它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业已出现,故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三属五种鲎。我国东南沿海盛产三刺鲎。鲎的血淋巴液中含血蓝蛋白,它是一种高分子量含铜呼吸蛋白,有一定构型,又能与其他分子连接,可作为研究细胞表面分子的标志物(刘黎等,1979);由于它的分子量很大又可作为免疫原(Malley,A 1965)(Lamy,J 1979),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报告三剌鲎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82.
江西省的束腰蟹经研究计六个新种,本文予以详细的描述报道。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83.
肖建华  丁鑫  蔡超男  张灿瑜  张晓妍  李朗  李捷 《生态学报》2021,41(14):5703-5712
掌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也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园林与生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为这一珍贵树种的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闽楠的起源与地理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闽楠的123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ArcGIS空间分析,构建闽楠于末次冰期(距今22000年)、当前(1950-2000年)以及未来(2050年与2070年)相应地潜在分布区格局,并确定未来受威胁的适生区、面积与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闽楠的适生区覆盖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重庆,制约闽楠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暖月最高温(Bio5)与最干季降水量(Bio17);在末次盛冰期闽楠退缩到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区,诸如武夷山、浙闽丘陵、武陵山、雪峰山、湘黔桂毗邻的山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与2070年闽楠的适生区有着破碎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4.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物中毒的主要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重要威胁,也逐渐发展为公共卫生、食品工业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产生的疾病在世界各地蔓延,其中,大肠杆菌O157∶H7是食源性致病菌种类中造成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细菌,其感染剂量低、致病性强等特点引起研究人员和世界各国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及其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分析,并着重综述了生物传感器(biosensor)在其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准确和可商业化的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5.
为研究莱茵衣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ilk/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STK)介导藻细胞蓝光响应的分子机制,本文对蓝光胁迫下莱茵衣藻STK突变株系crstk11(AphvIII盒反向插入stk11基因编码区)进行表型鉴定及转录组分析。表型鉴定显示,正常光(白光)下,野生型株CC5325与突变株crstk11的生长和色素含量差异较小;蓝光抑制了crstk11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但显著促进类胡萝卜素积累。转录组分析显示,蓝光处理4 d,突变株(STK4) vs.野生型(wild type, WT4)共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DEGs) 860条(559个上调,301个下调)。高蓝光处理8 d,STK8 vs. WT8共获得1 088个DEGs (468个上调,620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CC5325相比,crstk11蓝光响应基因主要参与胞内光合作用催化活性、碳代谢和色素合成等。其中,上调基因包括psaA、psaB和psaC,psbA、psbB、psbC、psbD、psbH和psbL,pet...  相似文献   
886.
887.
888.
【目的】中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目前其质量评价主要依赖于感官和理化特征。已有研究采用扩增子测序初步探索了大曲质量等级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微生物群落功能对大曲质量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学解析和对比了不同质量等级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潜在功能的差异,结合理化性质,聚焦分析了酶活、乳酸和乙酸代谢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丰度。【结果】两种等级大曲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一级大曲含有更高相对丰度的丝状真菌,主要分布在曲霉属(Aspergillus, 21.6%)、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 6.8%)、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5.0%)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 4.4%)等。一级大曲中与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相关途径的基因相对丰度普遍显著高于二级大曲。一级大曲中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和曲霉属等提供了更高基因丰度的α-淀粉酶,使其具有显著较高的液化力。二级大曲则含有更高相对丰度的横梗霉属(Lichtheimia, 11.8%)、根霉属(Rhizopus, 13.4%)和毕赤酵母属(Pichia, 7.2%)以及乳酸菌类微生物,如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黏液乳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等。二级大曲中与代谢相关途径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较高,如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二级大曲中较多的乳酸菌类群有利于提高乙醇脱氢酶基因丰度,同时,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曲霉属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等提供了更多的羧酸酯酶基因丰度,分别使其具有较高的发酵力和酯化力。此外,二级大曲中较多的乳酸菌还可能产生更多的乳酸脱氢酶,降解乳酸,且更高基因丰度的乙酸代谢相关酶类可促进乙酸分解代谢,使得二级大曲酸度显著低于一级大曲。【结论】本研究在基因水平上研究了不同质量等级大曲酶活和酸度差异的微生物基础,可为建立完善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理性地调控群落功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89.
大(狂鸟)(Buteo hemilasius)是青藏高原上常见的一种居留性猛禽,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食物网络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关于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甚少。张坦心(1965)仅对大(狂鸟)体的摄食量作过试验。但对雏鸟的生长发育及能量需求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由于大鸳营巢地点的险峻,自然状态下生长资料的获得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者于1980年6月将一窝(一卵二雏)(狂鸟)雏从营巢地点移到科学院青海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实验室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测定它们的生长、发育及其生长过程中每日能量摄入(DEI:Daily Energy Intake)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