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以白莲花粉为实验材料,介绍了进行花粉形态计算机量化分析的步骤。花粉经醋酸法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对花粉进行观察照相,尔后用计算机技术对花粉电镜照片进行处理,最后用C语言编制了计算花粉形态面积的计算机程序。结果表明:花粉计算机量化分析有助于快速定量测定有关花粉形态指标,是花粉数量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陆春明  张文驹  陈家宽 《遗传》2001,23(3):285-288
随着遗传作图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并且揭示了一种从未被发现的基因组水平上基因排列顺序的保守性。随之,发展出比较遗传学概念:研究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基因数量的学科。比较遗传学已经被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的基因定位,并预示出进化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目前,比较遗传学和狭义的比较基因组学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它将大大加深人们对基因组的理解。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 of genetic mapping and comparin g of different genomes,an undiscovered type of conservation was revealed: the co nservation of gene content and gene orders on the genome level. And it lodged th 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genetics:the science that studies gene content and gene orders. Now comparative genetics has been used to facilitate the isolation of g ene, and it indicates a new field of evolution. This review discuses the develop ment of comparative genetics.In the future, comparative genetics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would be probably syncretize to be a new science, and it will deepen t he understanding of genomes.?  相似文献   
94.
为了有效地保护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并制定合理的居群取样策略,对上海江湾机场的一个人然野大豆居群进行了 100个单株(个体)的随机取样,并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5条ISSR引物在这个居群中检测到较高的遗传变异,样本内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变化在0.17~0.89之间.居群内平均每个位点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171 4,香农指数(I)为0.271 4.PCA分析显示,江湾野大豆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不是呈均匀分布,而是呈从状分布.该野大豆居群遗传多样性和样本内个体数量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个体数少于40的情况下,遗传多样性随个体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样本中的个体数大于40时,遗传多样性的增加减慢并很快趋于饱和.研究表明:对野大豆居群进行异地保护时,对各居群的采样植株数不应当低于35~45;在居群内采样时,所采集的个体之间最好相隔一定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95.
96.
97.
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位以及花序的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的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的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1。抽生花序节位的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的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相似文献   
98.
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Or10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受体Or10是感受信息素的重要受体蛋白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克隆出该受体基因的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在雄蜂不同生理状态下触角和大脑中的表达特征,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中华蜜蜂雄蜂触角,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Or10基因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分析其在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和大脑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到中华蜜蜂Or10基因(命名为Ac Or10)(Gen Bank登录号:MF693365)c DNA序列,长度为914 bp,编码区长738 bp,编码246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28.163 k D,理论等电点为5.5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 Or10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Am Or10、小蜜蜂Apis florea Af Or4-like基因聚成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中Ac Or10表达量显著高于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P0.05),但前两者以及后两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大脑中Ac Or10表达量显著高于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大脑中的表达量(P0.05),但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中Ac Or10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相同生理状态下大脑中Ac Or10的表达量(P0.05),但巢门口性成熟雄蜂触角和大脑中Ac Or10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推测Ac Or10与中蜂雄蜂性成熟相关,出巢飞行对触角Ac Or10表达量影响较小,但引起其脑部变化,进而影响雄蜂的交尾行为。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27井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克鲁克孢(Klukisporites sp.)-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南屯组二段;小桫椤孢(Cyathidites minor)-多云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multigrumus)-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卵形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 ovatus)\|破隙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证明,贝27井南屯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应该为早中白垩世(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尽管未见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如Clavatipollenites和Asteropollis等),但具有一定百分含量的Triporoletes reticulatus(0-4.76%)出现,也不排除部分进入Barremian期的可能。贝27井南屯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构成,属于湿润的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草丛构成,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阔叶混交林\|草丛为主,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0.
巨噬细胞极化在骨修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修复材料在植入体内后,会引起巨噬细胞的响应,使其向M1/M2极化,从而影响材料的成骨效果。本文制备了掺锶量分别为0%,5%,10%和15%摩尔百分比的锶掺杂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Sr-MNBG),并研究了不同掺锶量的Sr-MNBG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随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掺锶量Sr-MNBG调控的巨噬细胞分泌成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原位骨缺损修复实验验证了不同掺锶量Sr-MNBG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其体内成骨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掺锶量为5%,10%和15%的Sr-MNBG较掺锶量为0%的Sr-MNBG更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其中10%掺锶量的Sr-MNBG具有最强的促巨噬细胞M2极化作用,且10%掺锶量的Sr-MNBG调控的巨噬细胞分泌成分更有利于成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掺锶量的Sr-MNBG植入到体内后,10%掺锶量的Sr-MNBG周围有更多的M2巨噬细胞浸润,且表现出更好的骨修复效果,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一致。因此,Sr-MNBG有望作为一种富有前景的免疫调控材料应用于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