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系统比较两种不同保护剂冻干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耐热苗和常规苗)质量指标,为科学评价两种疫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耐热苗和常规苗各3批,分别进行物理性状、纯粹性、活菌计数、安全性、剩余水分、真空度和保存期等参数测定和比较,同时比较冻干前后的活菌存活率及耐老化性能。任选耐热苗与常规苗1批,按3×109 CFU分别口服与肌肉注射仔猪各5头,设相同条件下不免疫对照5头,30 d后静脉注射致死量猪霍乱沙门氏菌,临床观察30 d后评估疫苗的效力。【结果】耐热苗及常规苗的物理性状、纯粹性、活菌计数、安全性、剩余水分、真空度均符合现行《中国兽药典》的要求。3批耐热苗冻干菌存活率分别为88.2%、83.1%和86.4%,耐老化试验后的活菌存活率为83.6%、82.9%和88.8%;然而3批常规苗冻干菌存活率分别为52.3%、56.2%和61.4%,耐老化活菌存活率分别为58.5%、60.2%和54.7%。经37°C、7 d耐老化试验结果显示,耐热苗物理性状良好,而常规苗原有团块表面凹陷1/4-1/2。保存期结果表明耐热苗4°C有效期可达24个月,常规苗仅为9个月。仔猪免疫攻毒结果表明,耐热苗肌肉注射及口服免疫均达100%(5/5)保护;常规苗肌肉注射达80%(4/5)保护,口服达100%(5/5)保护,不免疫对照0保护(5/5死亡)。【结论】耐热苗具有较高的冻干菌存活率和良好的耐老化性能,4°C可长期保存且不影响其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92.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准确评估其营养状况,对维护羊草草原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羊草幼苗为材料,利用能同时表征2个光系统光化学活性的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对缺氮和缺磷处理下的叶片光化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缺氮处理20天后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近50%。同期缺磷及缺氮处理对PSⅡ功能的影响总体大于PSⅠ。与对照相比,缺氮叶片的Φ(Ⅱ)和Φ(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0.3%与38.5%;ETR(Ⅱ)与ETR(Ⅰ)分别降低30.8%和28.9%。缺磷处理组Φ(Ⅱ)和ETR(Ⅱ)的降低幅度约为缺氮的1/2。这些定量研究结果对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区分羊草植物氮磷缺乏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准确评估其营养状况,对维护羊草草原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羊草幼苗为材料,利用能同时表征2个光系统光化学活性的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对缺氮和缺磷处理下的叶片光化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缺氮处理20天后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近50%。同期缺磷及缺氮处理对PSⅡ功能的影响总体大于PSⅠ。与对照相比,缺氮叶片的Φ(Ⅱ)和Φ(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0.3%与38.5%;ETR(Ⅱ)与ETR(Ⅰ)分别降低30.8%和28.9%。缺磷处理组Φ(Ⅱ)和ETR(Ⅱ)的降低幅度约为缺氮的1/2。这些定量研究结果对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区分羊草植物氮磷缺乏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在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东盛村, 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 主要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分析手段, 研究了抽穗期旗叶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 并分析了非光化学猝灭组分的光诱导和非光诱导耗散的量子产量变化。结果表明, 高原春小麦各品种间旗叶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存在差异; 全晴天3个典型时段准确暗适应20 min后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比较分析证实, 高原春小麦存在着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 Fv/Fm的降低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 稳态作用光下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易受持续强光胁迫的影响, 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在各春小麦品种间的差异略为明显; 上下午间4个春小麦品种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较一致的变化趋势, 显然qPNPQ既属品种的内禀特性, 又与强太阳光胁迫的累积密切相关; 非光化学猝灭组分中光诱导的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PQ)所占比例较大, 下午时分ΦNPQ的上调反映了高原春小麦对青藏高原持续强光胁迫的驯化适应。  相似文献   
95.
瓦氏黄颡鱼与黄颡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平均水温25℃条件下,测得平均体重10.0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及平均体重12.6g的黄颡鱼(P.fulvidraco)耗氧率分别为0.21和0.23 mg/g.h,窒息点分别为0.91和0.75 mg/L;平均体重75.8 g的瓦氏黄颡鱼及平均体重85.4 g的黄颡鱼耗氧率分别为0.16和0.12 mg/g.h,窒息点分别为0.77和0.54 mg/L。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都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96.
本文建立了单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并以此结合单对细胞融合技术对细胞融合过程中微管骨架组织形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在聚乙二醇(PEG)诱导条件下,一旦细胞开始粘连,细胞内微管骨架便开始解聚。在细胞融合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维持着这种解聚的状态,直到融合完成,在后续的培养中微管骨架才重新出现。在微管骨架呈解聚状态时融合产物不能完成与另外的细胞融合。实验揭示了细胞的再融合能力可能受细胞本身微管骨架状态的影响。该结果为解释高等植物如何避免多精入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爆发后,已迅速蔓延成为全球性传染疾患。为了了解SARS冠状病毒的特征,对先前SARS冠状病毒PCR检测呈阳性的来自广东的3份尸检肺组织标本、2份尸检脾组织标本:来自北京的2份咽拭子标本和1份血清标本,利用10种不同的细胞系分离病毒。结果显示,上述标本在感染细胞后,分别可在293、Vero—E6、Vero、RD和HeLa细胞系中产生细胞病变(CPE)。不同标本在上述细胞系中致CPE的能力不同,但CPE出现的时间和病变形态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以恢复期SARS病人血清为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感染后细胞培养的检测,冠状病毒RT-_PCR对感染后细胞RNA的检测,初步证明分离的病毒为冠状病毒。结果再次证明冠状病毒为SARS的病原,它具有较广泛的器官分布和细胞感染能力。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高度提示在SARS发病过程中存在有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98.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组织和血液中发现冠状病毒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RT-PCR从广东两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的肺和脾标本中,以及北京、辽宁和宁夏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冠状病毒核苷酸序列。这些PCR产物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部分片段,所有测定的序列和国内外SARS病毒序列相同。这些发现提示,冠状病毒和非典型肺炎关系密切,有助于确定我国非典型肺炎的病因。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由于血液中存在SARS病毒,进行血清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99.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体内 ,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而胃肠道的微生物占了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78 6 2 % ,不仅数量大 ,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从胎儿出生后 ,就会进入肠道内 ,构成了人体的原籍菌群。在不同的部位 ,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并不相同。而且 ,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外环境时 ,肠道内菌群的组成和数量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 ,肠菌群自身 ,以及肠菌群和机体之间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肠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存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脱污染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普通小鼠相比 ,显著降低 ,就是一个例证。根据肠菌群在…  相似文献   
100.
模拟消化环境对益生菌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胃液及肠液的变化对益生菌制剂中活菌数量的影响 ,向服用者建议合理而有效的服用方式。方法 :采用四种益生菌制剂 ,溶于不同 p H值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 ,不同的时间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 :四种益生菌制剂在高 p H值胃液 ,短时间作用后的存活菌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中的存活菌数 (P<0 .0 5 )。在人工肠液中经过不同时间的作用后 ,在较短时间点检测到的存活菌数明显高于在较长时间点检测到的存活菌数 (P<0 .0 5 )。结论 :建议服用者在进餐的过程中 ,服用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