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l进行了两轮诱变,经40mmol/L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h(第一轮诱变)或2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第一代突变菌株HPl-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l的3.70倍,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HPAl5-37产氢活性为HPl-A15菌株的2.75倍,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l-A15和HPAl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22.
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中间偃麦草59个杂交后代种质系中,筛选出6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line0605,line0607,line0609,line0610,line0611,line0625),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和RAPD鉴定。形态学结果表明:6个双体异附加系农艺性状较好地结合了双亲的优良特点;细胞学结果表明:6个双体异附加系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的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209个随机引物中有5个引物分别能在6个异附加系中稳定地扩增出不同的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各个异附加系所附加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line0605表现免疫,line0610和line0625表现高抗,line0607表现中抗,line0609和line0611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23.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18个种群的茎叶形态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紫茎泽兰18个种群的茎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各种群间茎和叶的形态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其中茎的维管束束数、叶表皮的部分特征变化较明显。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叶表皮的特征分析后,发现种群间的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气孔器长度、气孔器宽度、上下表皮细胞数目均随地理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但紫茎泽兰各种群间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无明显变化,均为无规则型,垂周壁式样均为浅波状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为无规则型。  相似文献   
24.
黑河下游荒漠平原区近年来由于河水流入量的持续减小,致使依赖河水补给来源的地下水呈减少趋势,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研究黑河下游河岸绿洲区非饱和带的含水量、地下潜水埋深、土壤类型结构等与河岸绿洲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土壤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盐分是决定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的3个主要因素,而土壤结构是不可改变的,土壤盐分又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因此,地下水是极端干旱区植被生长状况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5.
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2基因的全长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重组质粒pCNS2。用脂质体Lipo Vec^TM转染Huh-7细胞,转染细胞内可检出NS2的mRNA和蛋白质,表明构建的pCNS2可在Huh-7细胞内成功表达;把不同剂量的pCNS2质粒DNA与报告质粒pNF-κ B-Luc共转染Huh-7细胞,48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pCNS2共转染的细胞中pNF-κB-Luc表达出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比对照细胞降低了约2—4倍,并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表明HCV NS2对NF-κ B激活转录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HCV慢性持续性感染的致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 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 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1进行了两轮诱变, 经40 mmol/L 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 h(第一轮诱变)或2 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 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 第一代突变菌株HP1-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1的3.70倍, 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 HPA15-37产氢活性为HP1-A15菌株的2.75倍, 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1-A15和 HPA1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27.
γ-氨基丁酸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索γ-氨基丁酸(GABA)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GAS)的影响及机制,在体外37℃缓冲液中培育离体、胃腔灌流并维持胃内12 cm水柱压力的全胃标本,用pHS-3型精密酸度计测定灌流液的pH。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GABA)(1~10×10-7mol/L)和巴氯芬(Bac, 0.6~9.6×10-7mol/L)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地促进胃酸分泌(GAS),而西咪替丁(Cim, 2~20×10-7mol/L)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有力地抑制GAS。印防已毒素(Pic, 3×10-7mol/L)不影响基础胃酸分泌(BGAS)和GABA促进GAS的效应,而番氯芬(Phac, 0.6×10-7mol/L)能完全阻断GABA的促进效应。Cim不能完全消除GABA和Bac对GAS的促进效应。以上结果提示,在小鼠中GABA可以通过激活胃中GABAB受体促进离体胃标本的GAS,可能胃壁胆碱能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如壁细胞及某些内分泌细胞上都存在GABAB受体,GABA可直接或简接地剌激胃壁细胞分泌酸。  相似文献   
28.
鞘氨醇单胞菌PY3菲降解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anas sp.)PY3的DNA片段与pUC119质粒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筛选得到两个质粒,分别命名为pUp1(带有23kb外源DNA片段)和pUp2(带有39kb外源DNA片段)。pUp 1的DNA含有2个ORF。ORF 1由275个氨基酸组成,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F1的甲苯水解酶及菌株Pseudomonas CF600的甲苯水解酶在氨基酸水平上有47%的同源性。ORF 2由327个氨基酸组成,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phe B)及紫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CTM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C23O)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57%和44%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9.
张爱芹  李小栋 《化石》2001,(2):32-33
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也就是说 ,化石首先应具有生物属性 ,如形状、结构、纹饰等 ,或者能反映生物生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那些保存在岩层中矿物结核、漂亮的卵石以及在山野中看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 ,都不具备生物属性 ,也与生物活动无关 ,因此不是化石。那些被埋藏在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或人类有史以来的遗迹、文物也都不属于化石的范畴。“活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某类生物曾繁盛一时、广泛分布 ,如果大部分物种都灭绝了 ,只留下一两个种残存到现在 ,并且只限于局部地区 ,数量不多 ,很有可能灭绝 ,…  相似文献   
30.
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1998年4-11月对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在广东,黄喉拟水龟的产卵高峰期在5-6月,窝卵量1-7枚,平均2.5枚;卵重平均13.95g;长径平均4.34cm;短径平均2.23cm。卵重与卵长径呈正相关关系,在25-32℃、沙床含水量5-10%孵化条件下,孵化时间平衡73.8d,孵化率84.2%。初生稚龟均重9.75g。背甲长平均3.77cm;背甲宽平均2.91cm。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经8-11月3个月生长,平均日增重0.149g。稚龟体重、背甲长、宽与日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