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1998年4-11月对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在广东,黄喉拟水龟的产卵高峰期在5-6月,窝卵量1-7枚,平均2.5枚;卵重平均13.95g;长径平均4.34cm;短径平均2.23cm。卵重与卵长径呈正相关关系,在25-32℃、沙床含水量5-10%孵化条件下,孵化时间平衡73.8d,孵化率84.2%。初生稚龟均重9.75g。背甲长平均3.77cm;背甲宽平均2.91cm。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经8-11月3个月生长,平均日增重0.149g。稚龟体重、背甲长、宽与日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濒危平胸龟两个自然居群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2个ISSR引物研究了28个来自广东从化居群和21个来自福建寿宁居群的野生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布于这两个地区的平胸龟总居群和居群内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广东从化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于福建寿宁居群。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度FST=0.3715(P<0.001),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059。NJ树聚类分析显示,广东从化居群和福建寿宁居群各自聚成两个类群,有较明显的居群分化,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但基因流Nm为1.9279,这表明平胸龟两自然居群间存在一定基因流。此外,结合BSA技术,从11条引物中筛选出11个可作为鉴别广东从化居群或福建寿宁居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采用磁珠富集法对已建立的生长较快的西江段野生浅色鲮群体的极大、极小群体各31尾基因组DNA进行了微卫星序列的筛选,128个阳性克隆成功测序93个,其中80个为的微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完美型占85%,非完美型占6.25%,混合型占8.75%。利用微卫星序列合成了23对微卫星引物,扩增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1~10个,扩增片段大小为92~283bp,其中14对引物扩增条带清晰,为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极大、极小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3.0784、3.2079和0.5675、0.5974,反映出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高度多态性引物4的位点b,片段大小为119bp,在极大群体中出现频率为61.3%,在极小群体占22.6%,出现频率极大群体高于极小群体近3倍,初步可作为候选差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鲮鱼DAF和RAPD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为南方“四大家鱼”之一,目前其产量约占两广地区池塘鱼总产量的20%左右,具有产量高、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也是驰名中外的加工淡水鱼类产品。在利用RAPD开展鲮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发现珠江水系不同江段鲮RAPD遗传多样性不甚丰富。Caetano-Anoll啨s等学者在1991年利用DNA扩增指纹(DNA Amplifica-tion Fingerprinting,DAF)开展了基因组分析研究,他是利用非常短的随机引物(7—8bp,甚至5bp)对不同模板DNA的酶链式扩增,采用高分辨率的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和银染显色检测DNA的多态性,引物比RAPD更…  相似文献   
5.
珠江卷口鱼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传统生物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方法,对珠江水系中栖息于柳江、浔江、西江的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 Myers)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根据高背、平背体型分析了体长/体高比例与地理、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长/体高比例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卷口鱼逐渐趋向于高背型;三个江段卷口鱼可数性状数据卡方检验没有显著差异;三个江段卷口鱼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个江段的卷口鱼形态差异明显,有一定程度的分化;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柳江群体变异最大,而西江卷口鱼则分化成两个群体,其中一个与浔江群体关系较近。判别分析构建的判别公式可以区分三个江段四个群体的卷口鱼,判别正确率达到99.2%。不同江段卷口鱼的差异表现在整个鱼体上,不能用单独的一或二个参数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与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进行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龟。这说明黄喉拟水龟和三线闭壳龟是可以进行属间远缘杂交的,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及孵化成功率均低于黄喉拟水龟的同种组合。杂种稚龟与黄喉拟水龟稚龟在背甲纹路、腹甲黑斑、四肢和尾腹面的皮肤颜色、喉盾前端形状及起点位置、喉盾宽/喉盾缝长、喉盾缝长/肱盾缝长、股盾缝长/肛盾缝长存在差异。1龄前,杂种龟生长快于黄喉拟水龟。形态特征上,杂种龟头顶部淡棕黄色,头侧眼后有两条黑色纵纹,颈腹部淡黄色;背甲棕色,腹甲浅黄色,每一盾片中间都有边缘呈放射状的黑斑;四肢、尾腹面及裸露皮肤部分为黄褐色。形态可量数据分析显示杂种龟在形态上接近黄喉拟水龟。建立了三种龟的形态判别公式,判别的准确率为100%(p<0.01),判别分析中贡献最大的4个变量分别是腹甲后半部长/背甲长、喉盾宽/背甲长、肱盾缝长/背甲长、股盾缝长/背甲长,可见三线闭壳龟、黄喉拟水龟与杂交种腹部的腹甲后半部长、喉盾宽、肱盾缝长、股盾缝长等参数可作为鉴别三者的直接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对杂种龟的鉴定、龟类的杂交育种及养殖生产实践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