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天然樟脑和芳樟醇的新资源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湖北樟的分类位置、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其叶油化学成分。其鲜叶出油率为1.7ml/100g,主要成分樟脑含量高达88.46%。湖北产芳樟和黄樟的鲜叶出油率均高达3.1ml/100g,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分別为89.59%和81.41%。  相似文献   
22.
以3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Cu2 对花药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的Cu2 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分化均有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下的促进作用和高浓度下的抑制作用,最适Cu2 浓度为0.15μmol/L.在该浓度下,3个供试材料的出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9.14%、214.72%和80.00%,反应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70%、151.86%和65.96%,绿苗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0.05%、241.87%和333.49%.再分化培养基中的Cu2 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有明显的负向效应,3个供试材料中,均以不附加Cu2 的对照的绿苗分化率最高,分别为70.00%、66.67%和39.29%,附加不同浓度的Cu2 后,绿苗分化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3.
旨为研究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修复中,固定化微球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对课题组前期提取的微小杆菌进行固定化,比较固定化微球和游离菌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esters,PAEs)的效果及pH、温度、重金属、无机盐等对降解菌降解目标物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土壤环境相同条件下,固定化微球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ortho-phthalate,DM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n-butyl ortho-phthalate,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ortho-phthalate,DEHP)的降解效果高于游离菌,DMP在7 d可降解完全,DnBP在10 d内可降解完全,DEHP在20 d降解率63.73%;而游离菌则在15 d内完全降解DMP,20 d内完全降解DnBP,DEHP在20 d降解率48.77%;(2)不同pH值时,固定化微球对DMP、DnBP、DEHP的降解率均高于游离菌,pH9时,固定化微球对于DMP、DnBP、DEHP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96.81%、89.39%、58.35%;(3)不同温度,固定化微球对DMP、DnBP、DEHP的降解率也均高于游离菌,温度为30℃时,固定化微球对于DMP、DnBP、DEHP的降解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6.27%、89.19%、59.01%;(4)重金属使游离菌对DMP、DnBP、DEHP降解率下降较多,而使固定化微球对DMP、DnBP的降解率仅下降了16.35%、9.95%,DEHP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加2.49%,说明重金属对游离菌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固定化微球的降解效果影响较小;(5)盐碱条件下,中性盐极大降低了游离菌和固定化微球降解DMP、DnBP、DEHP的降解能力,碱性盐和混合盐对降解菌影响较小,且增强了固定化微球对DnBP、DEHP的降解能力。固定化微球降解PAEs效果明显高于游离菌,对外界环境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且对重金属、无机盐污染环境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24.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互作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韩德俊  曹莉  陈耀锋  李振岐 《遗传学报》2005,32(12):1319-1326
近10年来,大量的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被克隆,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互作关系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介绍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互作的两种模式,从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互作角度探讨了抗病基因在植物抗病育种和农作物生产中直用的问题,提出抗细菌和真菌单基因转化很难赋予农作物切实抗性。  相似文献   
25.
小麦胁迫相关基因W1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噬菌体原位杂交技术从干旱胁迫诱导的小麦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胁迫诱导的基因片段别。删全长cDNA为901bp,其中,编码区长498bp,编码166个氨基酸。Southern杂交表明,W1是一个低拷贝基因。RT—PCR结果表明,W1受干旱、低温的诱导,但不受高盐的诱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W1有一个USP保守区(pfam00582)。同源性分析发现W1与一个水稻胁迫诱导蛋白(NM_001061239)的同源性为83%,但该类蛋白的功能尚无报道。肼是小麦第1个被克隆的胁迫相关蛋白基因,该基因的克隆有助于阐明小麦的抗逆机制,并为今后培育抗逆性小麦品种提供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6.
GA3,6—BA及IAA对香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适宜浓度的GA3,6-BA及IAA浸种可有效提高香棒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量及干物质积累,从而有利于生产优质苗壮的香椿,增加芽菜产量。  相似文献   
27.
锥栗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福建建瓯9个锥栗主栽品种的果实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果实营养成分均以淀粉、糖类为主,并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维生素C及Ca、K、Mg、Mn等矿质元素;品种间多项含量值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8.
利用HMW-GS优异种质和矮败小麦遗传改良工具,通过苗期HMW-GS基因PCR分子跟踪并结合籽粒SDS-PAGE检测,将优异HMW-GS导入并聚合于矮败小麦,构建矮败小麦优质轮回选择群体.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对轮回选择群体的287个单株进行1Dx5和1Bx14基因的PCR检测,有225个单株携带1Dx5基因,有120个单株携带1Bx14基因;其中,有58个单株同时携带1Dx5和1Bx14基因.对群体中287个单株籽粒的HMW-GS组成进行分析,有22%籽粒在Glu-B1、Glu-D1位点发生了亚基聚合:224个单株携带5+10亚基,126个单株携带14+15亚基,有63个单株同时携带5+10+14+15.  相似文献   
29.
为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以3个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小偃22’、‘西农1013’和‘千斤早’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TDZ、2,4-D、多效唑)预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出愈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并表现出处理及基因型间差异。‘小偃22’、‘西农1013’、‘千斤早’感应低温预处理的最好时间节点分别为6h、12h、12h,其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6.2%、14.2%、12.8%;3个材料分别在10mg/L、5 mg/L、20 mg/L TDZ预处理下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39.1%、29.7%、16.7%;3个材料的最佳2,4-D预处理浓度均为10mg/L,其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3%、11.2%、25.2%;3个材料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在10mg/L、20mg/L、20mg/L多效唑预处理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6.2%、11.6%、7.2%。研究表明,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但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TDZ和2,4-D)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应远大于抑制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多效唑)。  相似文献   
30.
参照美国的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鉴别系统,利用G1、G2、G3、G5和G7 5个株系对24个中国鉴别寄主进行接种鉴定,初步对中国SMV大豆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Davis'、'文丰5号'、'齐黄1号'、'齐黄10号'、'徐豆1号'、'徐豆2号'、'吉林26'(PI 612720A,B)、'铁丰25'和'诱变30'的表现型与'York'相同,可能携带相同的抗性基因Rsv1-y;'合丰25'可能携带一个新的Rsv1-n基因;'吉林26'(PI 597411A)和'1138-2'(PI 592914)可能携带Rsv3基因;'吉林26'(PI 597411B)、'早18'、'早熟18'、'吉林21'、'鲁豆4号'抗所有鉴定的SMV株系,可能携带Rsv1-h、Rsv4、Rsv1+3、Rsv1+4或Rsv3+4基因.利用SMV接种鉴定的反应型是对大豆抗性基因进行初步筛选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对构建中国SMV株系通用鉴别系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