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3):169-172
多位点酶电泳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遗传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高崧,刘秀梵(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扬州225009)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t)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外感染的常见病原。在禽类,它们通常首先感染呼吸道,透过粘膜后进人血液,并引起包括...  相似文献   
52.
在树上正生长发育的香蕉果实,随着果实长大,果皮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不断升高。采后的香蕉和芒果果实的果皮中,POD和PPO活性变化与呼吸代谢相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主要分布在果皮中,并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其活性呈极显著下降趋势。感病果实的果皮中三种酶活性均比健康果皮高。说明果皮中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与炭疽菌的潜伏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53.
对江苏省25个禽源性大肠杆菌O_1、O_2和O_(78)分离株的外膜蛋白型进行了测定。用改良的N-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其外膜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染色。结果,8个O_1分离株,9个O_2分离株分属2个OMP型,其中的1个为二者所共有;而8个O_(78)分离株的OMP型也与该型相同。表明从江苏省分离到的禽源性大肠杆菌具有多样性的OMP型,而且这3个血清型的分离株中存在着共同的OMP型。  相似文献   
54.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2):121-124
大肠埃希氏富是家禽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家禽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和全眼球炎等一系列疾病,给养禽业带来重大损失。禽病原性大O杆菌大部分属O1:K1、O2:K1和078:Kwlj以往国内外对禽源性大肠杆菌主要根据O抗原分型[1~3]。最近的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55.
抗大肠埃希氏菌K88ab,K88ac和K88ad特异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毅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1989,29(5):348-353
A panel of twelve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specific antibodies to K88 adhesin antigens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were established from eight separate fusions between mouse myeloma cell line Sp 2/0-Ag-14 and spleen cells from mice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K88 antigens. Among the 12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 K-A, K-35, K-11, and K-15 were K88a specific and reacted with all K88 adhesin bear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tested, whatever K88ab, K88ac or K88ad they might be, as shown either i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r in 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whereas K32, K-4, and K-3 were specific for G88ab, K88ac, and K88ad respectively. The antigen patterns of 33 K88 bear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covering 3 serotypes of K88ab, K88ac, and K88ad were analyzed by the use of these MCA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Escherichia strains with the same serotype of K88 antigen shared at least one common type-specific antigenic determinant, that K88ad and K88ac strains enjoyed one common antigenic determinant that did not exist on K88ab strains, and that there were a few K88 antigenic determinants that appeared only on limited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of the same K88 serotype.  相似文献   
56.
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研究了L7811鼠腹水肿瘤细胞和615系鼠胸腺细胞(正常对照细胞)。结果发现在肿瘤晚期阶段,L7811腹水肿瘤细胞的含磷化合物未进入完全不活跃状态。此外,腹水肿瘤细胞的磷脂组成与含量亦有明显改变。因此, 31P-NMR谱可做为观察肿瘤细胞内能量生成和某些磷脂合成宏观动态过程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研制鸡Toll样受体21(chTLR21)单克隆抗体,考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感染鸡组织中的chTLR2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人工合成的多肽免疫原chTLR21(203–225aa)与KLH偶联蛋白免疫6周龄BALB/c小鼠,以多肽免疫原chTLR21 (203–225 aa)与BSA偶联蛋白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间接ELISA技术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单克隆抗体的荧光反应性;上述单克隆抗体用于chTLR21在鸡巨噬细胞(HD11)中的定位;在APEC O1血清型E516菌株、HPAIV H5N6亚型毒株感染35日龄SPF鸡模型中,应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感染鸡组织中chTLR21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2.5μg/mL,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6400。经ELISA、IFA筛选,获得4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3、2C10、3B6和4F11。上述单克隆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  相似文献   
59.
2009~2011年从江苏省、湖北省和安徽省等地来源于鸡、鸭、鹌鹑和鸽子的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6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分离株的全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分析显示,16株病毒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S-R/K-S-S-R,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226位均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性。M2基因均出现了对金刚烷胺产生耐药性的N31S突变。不同宿主来源的H9亚型AIV的主要分子特征一致。全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6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发生了3配体重组,即以F98亚系AIV为骨架,HA来源于Y280亚系,PB2和M基因来源于G1亚系,形成了2种新的基因型。因此,要加强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密切关注它的重组趋势。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2000年以来绝大多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在非结构基因的第263—277位发生15个碱基缺失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构建H5N1A/D/SD/04株HA、NA、NS的全基因表达/转录载体,以及NS的删除突变载体(m248),A/D/YZ/04株的NS基因表达/转录载体(848)和其补加15个核苷酸的NS突变载体(m848)。构建的载体分别与编码WSN(H1N1)内部基因载体进行组合转染,拯救获得4个具不同NS的重组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RWSN-848和RWSN—m248在263-277位缺失15个碱基。RWSN-m848和RWSN-248则在相同位置不发生缺失。4个重组病毒的平均鸡胚繁殖效价(HA)、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均无显著差异;但RWSN-848和RWSN-m248对6周龄SPF鸡的致病力明显高于RWSN—m848和RWSN-248。结果说明H5N1的NS基因在263~277位核苷酸发生缺失后,不影响重组H5N1在鸡胚中的繁殖性能,但提高了病毒对鸡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