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ioory.Med.Chem.Lett.1999年9卷14期2003~2006页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学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中心的科学家,已在从加勒比海褐藻——匍扇网地藻(Lobophora variegata)表面分离出来的热带海洋细菌CNB-837株系培养中,提取了一种新的消炎大环内酯——匍扇藻素A和B。科学家们利用含有1%可溶淀粉、0.4%酵母膏、O.2%胨、75%海水和25%去离子水的A1培养基,在25℃和230转/分搅动下,将这种海洋细菌培养了7天。用小鼠进行了试验表明,局部或腹膜内给予匍扇藻素,可有效地消除小鼠耳部的水肿。匍扇藻素A和B的分子式分别为C61H93N2O19和C61H90N2O21。汪开治  相似文献   
42.
Asia-Pacific Biotech News 2000年9月4日号报道:印度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将从1997-1998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25亿美元。人类健康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份额将达到15亿美元,或者说将增长60%。农业和兽医产品将增长15%,医药设备和R—D将保持25%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43.
44.
以白莲花粉为实验材料,介绍了进行花粉形态计算机量化分析的步骤。花粉经醋酸法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对花粉进行观察照相,尔后用计算机技术对花粉电镜照片进行处理,最后用C语言编制了计算花粉形态面积的计算机程序。结果表明:花粉计算机量化分析有助于快速定量测定有关花粉形态指标,是花粉数量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弘  柯亚永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2002,24(3):271-27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14只和笼养18只绿孔雀(Pavo 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随机引物,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161和166个扩增片段,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0.0555和0.1355,两种群间的为0.1635;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0.4348和1.016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Abstract: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 of 14 wild green peafowl and 18 captive green peafowl(pavo muticus).Total of 161 and 166 band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and 23 random primer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genomic DNA of the wild and captive green peafowls.The average relative hereditary distance of the wild and captive green peafowls is 0.0555 and 0.1355 respectively;and the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is 0.4348 and 1.0163 respectively.There is a prominent differentia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by T-Test of HO.All the analyses above show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is very low in wild green peafowl.It tells us that the two populations come from two families by using UPGMA,which can be useful in the breeding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6.
【目的】明确河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发生特点与科学监测方法,提高本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精准度。【方法】对2019-2021年河南省利用多种方法监测到的草地贪夜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9-2021年均在田间查到幼虫为害之后,才监测到成虫。在各县采用的成虫监测方法中,以性信息素诱集法首次监测到成虫的次数最高,以探照灯诱集法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最多。2019年河南省内最早见虫的地区是豫南,之后依次为豫西南、豫西、豫中、豫东和豫北;2020和2021年最早见虫的地区均在豫西南,之后依次为豫南、豫中、豫东、豫西和豫北。豫南和豫西南地区7月份始见成虫并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8月中旬之后成虫量急剧增加,9月中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之前,草地贪夜蛾在河南省的为害面积较小,8月份之后,为害面积明显增加,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为害面积明显比豫南大。在新乡原阳地区抽样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在晚播玉米上数量较大,常规夏播玉米上数量很少。【结论】采用探照灯诱集法与性信息素诱集法相结合,重点调查晚播玉米田的监测方法,可有效提高草地贪夜蛾监测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47.
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Or10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受体Or10是感受信息素的重要受体蛋白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克隆出该受体基因的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在雄蜂不同生理状态下触角和大脑中的表达特征,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中华蜜蜂雄蜂触角,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Or10基因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分析其在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和大脑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到中华蜜蜂Or10基因(命名为Ac Or10)(Gen Bank登录号:MF693365)c DNA序列,长度为914 bp,编码区长738 bp,编码246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28.163 k D,理论等电点为5.5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 Or10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Am Or10、小蜜蜂Apis florea Af Or4-like基因聚成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中Ac Or10表达量显著高于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P0.05),但前两者以及后两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大脑中Ac Or10表达量显著高于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大脑中的表达量(P0.05),但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中Ac Or10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相同生理状态下大脑中Ac Or10的表达量(P0.05),但巢门口性成熟雄蜂触角和大脑中Ac Or10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推测Ac Or10与中蜂雄蜂性成熟相关,出巢飞行对触角Ac Or10表达量影响较小,但引起其脑部变化,进而影响雄蜂的交尾行为。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EBI3 rs6613 A/T和EB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 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6613 A/T、rs4905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EBI3基因rs6613 A/T位点A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9.4%;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rs4905A/G多态性位点AC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8.2%;C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9%。EBI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3基因rs4905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和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I3基因rs6613 A/T和EB-13 rs4905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小麦种子萌发时乙醇脱氢酶的变化及其同工酶的诱导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种子在空气条件中萌发时,乙醇脱氢酶随发芽时间延长而降低。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浓度中萌发的种胚,酶活性增加的幅度随厌氧的程度和CO_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用1%乙醇处理小麦种子,并令其在乙醇中发芽三天,对照的ADH活性几乎完全丧失,处理仍有很高活性,约为对照的10倍。在上述不同条件下萌发的种胚,ADH同工酶也显示不同的区带,其中用高浓度CO_2处理,在偏阳极一端比对照多两条带,CO_2浓度愈高这两条带愈明显。这些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时ADH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与组织中内源乙醇的浓度有关。说明乙醇是ADH的天然诱导物。ADH为一种诱导酶。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江苏省稻飞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在沉寂近10年后再次暴发的成因,通过分析江苏2020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调查及灯诱数据,并结合气象条件,研究了江苏省稻飞虱暴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白背飞虱虫源主要来自于江西中、北部,湖南东部以及湖北东部;褐飞虱虫源主要来自于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本省南部以及江西省中北部。(2)江淮地区自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超长降雨期有利于江苏省早期迁入虫源大量降落。(3)9月初,田间已存在大量褐飞虱短翅型成虫,适宜的秋季温度促使田间短翅型褐飞虱大量繁殖,导致后期田间褐飞虱大暴发。总而言之,超长降雨期有利于早期稻飞虱的迁入降落,而秋季的适宜温度引发短翅型成虫大量繁殖,是导致江苏省稻飞虱在沉寂近10年后再次暴发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为稻飞虱暴发规律的阐明及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