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正已 《四川动物》1994,13(1):139-139
1994年6月3日,郭倬甫老师与世长辞了。他慈祥的面容,勤奋的身影.高风亮节的品德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2.
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B-box结构域的一类锌指结构转录因子称为BBX,它们通过调控基因转录,与同类或其他转录因子的互作参与植物光形态建成、花发育、避荫效应、植物信号转导以及非生物和生物逆境响应等。文中从BBX蛋白结构、分类以及其功能方面对该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冰核细菌在我国北方玉米上的消长动态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证明,菠萝欧文氏菌(Erwinia ananas)为我国北方玉米上优势冰核细菌种类,占总体INA细菌95 %以上。采用定量定性和定期取样分离方法,首次研究INA细菌在玉米上的消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是影响INA细菌在玉米上数量分布和消长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以抽雄至成熟期间分布INA细菌数量最多,高达10 7~10 8CFU/ g,比拔节至抽雄期高出2~3个数量级,比苗期至拔节期高出4~5个数量级;同时还指出,玉米不同播期,对INA细菌数量分布影响显著,差异很大,其中INA细菌分布数量消长变化,以正常播种(1.9×10 7CFU / g) >中期播种(7.9×10 5CFU/ g) >晚期播种(5 .0×10 4 CFU/ g) ;研究指出,处于抽雄至成熟期间的玉米上分布的INA细菌数量最多,因此期间(8月上旬至9月下旬) ,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田间结露多,加上玉米处于成熟阶段,抗INA细菌能力弱,这些因素有利于低温(5~2 0℃范围内生长)型INA细菌生长繁殖,故使INA细菌分布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魔芋软腐病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c.c.);第2组群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还有一组未能确定的菌株。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通用引物BOX和J3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引起软腐病的菌株E.c.c.和E.ch.(ITS-PCR鉴定)种内的Rep-PCR指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经聚类分析,在0.1水平上把E.c.c.13株区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简明综述了黄酮的结构及其分类、生理活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蕨类植物黄酮的研究进展等等,为了进一步开发蕨类植物黄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2003年11月~2004年10月晴好天气涡度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CO2交换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均呈现出单峰型曲线的日变化趋势,昼间其变化规律较强,夜间呈波动状态。昼间NEE(取绝对值)雾凉季和雨季均显著大于干热季;夜间NEE雨季显著大于干热季 ,而干热季显著大于雾凉季。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NEE日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对NEE的季节差异有较大贡献。另外,应用Micha elis _Menten模型对昼间不同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下NE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较高饱和水汽压差下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Re)比较低饱和水 汽压差下的PmaxRe大,而表观光量子产额(α )则相反。各季节较高气温下的Re比较低气温下的Re大;雾凉季气温的差异对Pmaxα的影响较小;干热季和雨季较高气温下的α较小。  相似文献   
8.
西花蓟马取食与机械损伤对菜豆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对菜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损伤形式诱导的抗氧化酶活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取食和机械损伤均可诱导菜豆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种处理诱导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各种酶活性达到最高点时间不同,西花蓟马取食对抗氧化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大于机械损伤的。两种处理诱导下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大,但不论西花蓟马取食还是机械损伤均导致菜豆叶片内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西花蓟马的取食诱导的下降幅度大于机械损伤的。因此,西花蓟马取食诱导明显高于机械损伤对菜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及其生物膜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的影响,探寻其防龋作用机制。方法将苦参提取物按照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0.5 g/L氯己定为阳性对照,不含药液组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黏附能力;通过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抑制浓度和生物膜清除浓度;通过ΔpH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细菌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情况。结果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4 g/L;在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黏附抑制率分别为(77.6%±1.2%)、(66.7%±1.8%)、(60.68%±2.9%)、(79.8%±1.2%)和(85.1%±1.3%)。2 g/L时能够显著抑制浮游菌产酸及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87.5%±1.3%)、(85.4%±0.5%)、(89.0%±0.3%)、(77.2%±0.7%)、(87.4%±1.1%)和(80.4%±1.3%);并对以上细菌生物膜的最低清除浓度分别为16、16、16、16、8和8 g/L。苦参提取物在50%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下对单菌生物膜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细胞外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67.5%~94.1%和42.3%~60.0%。结论苦参提取物能够抑制口腔主要致龋细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其有望成为一种龋齿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10.
植物肌醇半乳糖苷合酶(galactinol synthase, GolS)是高等植物棉子糖类寡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棉子糖系列寡糖提供活化的半乳糖基,调控植物体内棉子糖(raffinose, RFO)系列寡糖的生物合成与积累。编码该酶的基因属于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 GTs)GT8基因家族的亚家族。GolS参与合成的最终产物棉子糖家族低聚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RFOs)是植物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存在形式,在细胞内可溶性强,可作为脱水保护剂;还能发挥稳定膜结构的作用。同时,GolS催化合成的直接产物肌醇半乳糖苷(galactinol)和RFOs都能作为羟基自由基捕获分子参与活性氧的清除。因此,GolS参与的代谢途径在植物碳同化物的贮存与运输、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响应、种子的脱水效应等生命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GolS基因结构差异与表达模式不同,导致不同GolS基因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具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植物中不同GolS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及它们响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环境变化的表达特性,对了解GolS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深入了解调控植物GolS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通过遗传工程或分子辅助育种等手段,利用GolS改良农林作物的经济性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针对近年来植物中GolS基因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