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运动成像技术(DTI,Dopplar Tissue Motion Imaging)评价实验猪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取试验用家猪24头,随机分成2组,A组(10头)B组(14头)。A组作为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置,只是在相应时间点获取数据。B组实验猪经开胸,于前降支起始1 cm处,放置特制银夹,可以缓慢夹闭前降支血管,银夹自放置至完全闭合需6小时,9小时后再次开胸,取出银夹,进行心肌再灌注。A组与B组夹闭前、夹闭后6小时造影检查确定前降支完全闭塞、9小时闭塞状态取出银夹、12小时再灌注3小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DTI,获取对照组和模型组夹闭前、夹闭后6小时、9小时、12小时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收缩末期内径Esd(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每搏输出量SV(cardiac stroke volume)、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短轴缩短率Fs(Fraction Shortening);舒张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A峰、E/A等常规参数。转TVI(Tissue Velocity Imaging)模式下DTI测量二尖瓣环组织运动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Ea/Aa。结果:1).B组实验猪在夹闭6小时、9小时、12小时DTI所测数据Sa峰值变化比常规数据变化明显(P0.01)2)。DTI所测数据Ea、Aa、Ea/Aa变化较舒张期二尖瓣前向血流数据E峰、A峰、E/A变化出现早。3).病理显示夹闭9小时时前壁心肌出现坏死,心肌细胞被破坏及炎细胞浸润。结论:DTI可以准确及时评价实验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左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青海门源地区大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3.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在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是一种具有高度前列腺特异性的糖蛋白 ,其表达的增高与肿瘤的术后复发、激素抵抗及较差的预后正相关 ,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前列腺癌组织提取总RNA ,利用RT PCR技术获得PSMA基因的全长序列 ,构建了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 PSMA .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酵母 ,通过表型筛选和PCR鉴定证实该基因已稳定整合入Pichiapastoris酵母基因组中 .SDS PAGE显示 ,获得的PSMA蛋白分子量约 10 0kD ,表达产物经West ern印迹证实可特异地与PSMA单克隆抗体 4G5结合 .结果表明 ,成功地获得PSMA编码的cDNA并在酵母细胞中获得表达 .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高原鼢鼠在越冬期的食物选择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采集了67 个高原鼢鼠的冬季粮仓及环境样方,分析高原鼢鼠对每一种植物的选择指数,将其分成3 种食物类型:喜食、可变和不喜食。通过测定每一种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水溶性糖和粗灰分的含量,比较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在3 种食物类型间的差异,及其与各种植物选择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储存的食物种类多达67 种,本文选取含量较高且样本量大于5 的39 种植物(占粮仓和样方总生物量的99% 以上其中喜食12 种、可变16 种、不喜食11 种)进行分析。在3 种食物类型之间,粗蛋白、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 < 0. 001),粗灰分含量则无明显差异(P = 0.800)。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喜食类型(P < 0.01);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不喜食类型(P < 0. 01);喜食和可变类型之间这3 个指标差异都不显著(P >0. 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粗蛋白(R = 0.547,P < 0.001)和水溶性糖(R = 0.617,P < 0. 001)含量与选择指数显著正相关,粗纤维与选择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 707,P <0. 001),粗灰分与选择指数则无显著相关关系(R = 0.032,P =0. 846)。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总体上偏好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对无机盐的含量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75.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西藏洛隆县鸟类和 兽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外相机技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物种调查和记录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研究(Karanth,1995;O’Connell et al,2011;Niedballa et al,2015)。相对于传统的粪堆法(马建章等,1989)、样线法(Stephens et al,2006)、样带法(Harris et al,1992)、大样方调查法(张常智和张明海,2011)等监测方法,红外相机技术具有非损伤性、可日夜连续监测的优点,已成为调查物种多样性、估  相似文献   
76.
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1基因(VAMP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D型肉毒梭毒素灭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AMP1序列信息。同时,分别采集来自5个地理种群的58只高原鼠兔和59只高原鼢鼠,对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文件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AMP1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357 bp,共检测到4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和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但未发现与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高原鼠兔群体和高原鼢鼠群体的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的分析显示,高原鼠兔所有个体的序列高度保守,而在高原鼢鼠中则存在一个同义突变位点,但两物种在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位点上都未监测出位点变异。该研究结果提示,D型肉毒杀鼠剂在青藏高原地区害鼠防治方面应该可以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根田鼠对不同类型栖息地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对不同类型栖息地的利用强度,于2002-2003年的7-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采用样方法测定了4种类型栖息地(人工耕作地、真草甸、沼泽化草甸、金露梅灌丛)中的3个根田鼠活动强度变量(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除了跑道长度和跑道分叉数在真草甸和沼泽化草甸问差异不显著外,3活动强度变量在不同类型栖息地间均差异显著,而且变化趋势一致;根田鼠对4类栖息地的利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金露梅灌丛、沼泽化草甸、真草甸、人工耕作地。整体上根田鼠表现为偏好利用食物资源丰富、没有竞争性啮齿类栖息、较为郁闭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78.
作者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分析中间响应模式确定悬浮培养诱导子作用位点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诱导子的作用位点存在于浓度变化方向相反的相邻两个中间代谢物之间;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 Rehd. var. mairei (Lemee et Levl.) Cheng et L. K. Fu)生物合成紫杉醇过程中得以证实;经确定,甲基茉莉酮酸、硝酸根和柠檬酸铵的作用位点在baccatin Ⅲ至10-去乙酰基紫杉醇之间;水杉酸、花生四烯酸的作用位点存在3种可能性,即增强10-去乙酰基紫杉醇的合成、防止紫杉醇和cephalomannine的降解。该方法对指导诱导子配伍优化紫杉醇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栓皮栎种群生殖生态与稳定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省内不同干扰程度下栓皮栎种群的乍殖乍态特征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程度下种群的各生殖参数变化较大,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成为其稳定与恢复的主要机制。结果还表明较大程度干扰下的栓皮栎种群主要由无性繁殖来恢复,因此应加强其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整理了2015-2016年三江源区曲麻莱县、治多县和囊谦县的人兽冲突记录,并对主要肇事物种和人兽冲突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以及受损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主要肇事野生动物依次为狼(978起,64.13%)、棕熊(117起,7.67%)、雪豹(5起,0.33%)和野牦牛(3起,0.20%),其余422起冲突(27.67%)未记录肇事野生动物;(2)人兽冲突时间分布不稳定,其高发期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总体来看,每年的1月、2月和12月棕熊和狼引起冲突较少,高峰期通常为6-9月;(3)从地区分布看,人兽冲突热点区域是曲麻莱县和治多县,特别是曲麻莱县秋智乡和麻多乡,治多县治渠乡、多彩乡、立新乡和扎河乡,曲麻莱县和治多县交接区域是人兽冲突高发区,囊谦县人兽冲突整体相对较轻;(4)从受损类型看,对牛的攻击和伤害是最主要的受损类型(749次,79.94%),明显多于对羊(56次,5.98%)和马(24次,2.56%)造成伤害的冲突,以及对房屋和家具等其它财产造成破坏的冲突(108起,11.53%)。本研究结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的措施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