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甘肃鼢鼠小肠仅为相同体重高原鼢鼠小肠长度的70%,为满足相同的能量需求,甘肃鼢鼠消化系统中某些部位必然会发生相应调整,以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吸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成年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间距均显著小于高原鼢鼠,而其空肠管径显著大于高原鼢鼠,两种鼢鼠小肠总绒毛面积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甘肃鼢鼠通过缩小小肠绒毛间距并增大空肠管径来增加小肠吸收表面积,减缓食物通过速率,提高小肠对食物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进而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2.
广西本地鲢和长丰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3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广西本地鲢和长丰鲢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计算并统计其微卫星遗传参数。结果显示:32个微卫星标记广西本地鲢鱼和长丰鲢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19个,其中两群体所共有为88个;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937 5和3.406 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87 3和2.074 7;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727 1和0~0.748 4之间,平均值为0.293 6和0.360 0,表明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不高。两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73 9和0.559 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27 1和0.413 3,均表现为本地鲢群体低于长丰鲢群体,说明两个群体的均不高,并且广西本地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长丰鲢群体;两个鲢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97 7和0.742 5,表明两个鲢鱼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大。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在不同微卫星位点间差异明显,平均0.171 7。本研究为广西地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鼠兔隶属于兔型目,大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是研究哺乳动物对高寒缺氧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模型。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在机体的氧气利用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柯氏鼠兔线粒体全基因,然后分析了5种分布于较高海拔的鼠兔与6种较低海拔的兔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并探讨了鼠兔高海拔适应时线粒体基因的作用。研究表明相比于较低海拔物种,鼠兔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突变,并且在鼠兔的线粒体编码基因的NADH2、NADH4L、NADH4、NADH5、NADH6、Cytb上均检测到正选择信号。ND2、ND4和ND5亚基的正选择位点位于非跨膜区,鼠兔的ND4L、ND6亚基的正选择位点位于TM区,但并不在与质子转运相关的关键区域。NADH脱氢酶亚基可能通过氨基酸变异干扰了质子转运过程的有效性。Cytb上的正选择信号位于跨膜螺旋H,氨基酸的变异可能影响到泛醇的结合与转移,进而改变了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北京市某医院开发研制的肝病十二分级诊疗系统疾病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方法 收集肝病十二分级诊疗系统实施前306名和实施后418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病历数据,开展实施前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 实施后术前等待日减少1天,但总住院费用没有变化;常规治疗收入、材料费和药品收入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减少,第一诊断和第二诊断好转比例增加。 结论 实施肝病十二分级诊疗系统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发肝病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研究,科学测算肝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5.
利用 MSAP 分析18个芥蓝齐口期的表观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MSAP检测18个芥蓝齐口期DNA甲基化水平,分析了表观遗传多样性,探讨DNA甲基化模式对齐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芥蓝齐口期平均为50d,叶片数平均为10片,齐口期和叶片数不相关(相关系数为0.296);变异系数分别为21%和18%;遗传距离分布在0~40,平均值为12.2276,在10.62处分为3类。MSAP分析表明,5对引物组合扩增得到432条多态性条带,201条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7%;Nei遗传距离分布在0.004~0.467,平均值为0.0958,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在0.04处分为3类。Mantel测验表明两种分析的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0.1366,显示齐口期、叶片数与DNA甲基化多态性没有相关性。DNA甲基化模式分析表明,非甲基化片段为110条,甲基化多态性片段为322条,分为3种带型,类型一为非甲基化带型(110条),类型二为甲基化带型(110条),类型三为半甲基化带型(152条),非甲基化片段和半甲基化片段在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多态性,甲基化片段在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多态性与单态性相差不大,显示MSAP多态性主要来源于非甲基化和半甲基化片段,芥蓝甲基化模式以半甲基化为主。本文推测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参与芥蓝齐口期调控,MSAP分析既可用于基因组结构研究,又可用于基因组水平上性状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6.
地下鼠由于长期适应于地下洞道生活,在诸多生物学特征上都产生了一定的趋同进化现象,但目前尚未在分子水平分析其趋同进化特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从氨基酸位点变化和基因表达量水平,分析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地下鼠--高原鼢鼠和裸鼹鼠的趋同进化。氨基酸位点变化分析显示,两种地下鼠的54 个基因都存在至少一个理论趋同进化位点,其中13 个基因可以找到相对明确的表型功能注释。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两种地下鼠在转录组水平的总体表达模式上存在趋同效应;有103 个基因在两种地下鼠脑中的表达量是作为对照的地上鼠(小鼠、豚鼠)表达量的3 倍以上,其中有20 个基因可以找到相对明确的表型功能注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裸鼹鼠为了适应地下生活方式,在氨基酸序列和基因表达量水平上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趋同进化。其中,低氧适应相关基因(氧运输、氧代谢、DNA 修复等)是地下鼠进化适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器官(尤其是肌肉)功能相关基因的重要性次之,能量代谢及平衡相关基因也是地下鼠适应性进化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1H磁共振波谱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7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及1H磁共振波谱检查,观察研究组新生儿普通MRI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脑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结果:与普通MRI检出率相比,研究组患儿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Cho/Cr、MI/Cr、Glu-Gln/Cr、Lac/C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弥散加权成像与1H磁共振波谱的联合应用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通过对代谢物浓度的分析有利于评价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在广州发现的鹅膏菌新种——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不同组织部位的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致命鹅膏是一种剧毒蘑菇,其毒素含量相当高,子实体中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达8152.6μg/g干重,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为3742.3μg/g干重,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只有1142.5μg/g干重;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鹅膏毒肽为主,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但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尤其是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59.
海藻糖生产菌株筛选过程中产物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海藻糖生产菌的筛选过程中,微生物胞内酶转化淀粉生成的产物复杂,将产物逐一纯化是非常烦琐的,但又必须确证产物中是否含有海藻糖。本文将薄层层析、高效液相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及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综合应用于海藻糖生产菌株的筛选,在酶反应产物不必被纯化的前提下,准确、快捷地鉴定了酶反应产物中的未知糖组分,最终证明食尼古丁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us)D97利用淀粉或麦芽寡糖的酶反应产物中含有海藻糖。该方法在筛选海藻糖及其它功能性葡二糖生产菌株时较为严密。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