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脉冲超声多普勒胎心率检测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儿心率的检测是胎儿监护的最主要的项目之一。胎心率的变化趋势与胎儿的健全程度(Well-being)、供氧状况、胎儿活力状况密切相关。围产期,特别是妊娠末期和分娩过程中,对胎心率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缺氧、窘迫等危重症状,以便采取相应对策,保障新生儿的健康。胎心信号的获取是准确地测定胎心率的前提。胎心信号的获取方法主要有微音器法(FPCG)、胎儿心电法(FECG)和超声多普勒法。微音器法获取的是胎儿心音信号,它易受内外环境声音的干扰。胎儿心电法获取的是胎儿心电信号,可用直接法取得或经母体  相似文献   
162.
套作大豆苗期茎秆纤维素合成代谢与抗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从茎秆强度的角度研究套作大豆苗期对荫蔽胁迫的响应及耐荫抗倒机制,采用耐荫性不同的3个大豆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和单作两种种植模式下,对茎秆的纤维素、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中关键酶活性以及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等进行测定,研究它们与套作大豆苗期倒伏的关系.套作大豆苗期倒伏严重,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纤维素、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不同大豆材料受套作荫蔽影响程度不同,强耐荫性大豆南豆12茎秆抗折力降低幅度最小,在套作环境下其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大,纤维素、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高,酶活性强.相关分析表明: 套作大豆苗期茎秆糖含量均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含量与蔗糖磷酸合酶(SPS)、蔗糖合酶(SS)、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性转化酶(AI)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纤维素含量与SPS、S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I呈显著正相关,与AI相关性不显著.套作环境下,强耐荫性大豆苗期茎秆中较高的SPS、SS活性是其维持高蔗糖和纤维素含量的酶学基础,而高纤维素含量有利于提高茎秆强度,进而增强其抗倒伏能力.本研究应用玉米大豆套作种植系统,从苗期抗倒角度,探明了光环境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茎秆纤维素代谢的影响机制,为下一步筛选耐荫抗倒大豆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3.
吉林和龙柳洞2004年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林和龙柳洞旧石器地点于2002年5月发现,2004年5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图们江流域第2级阶地上,在地表和灰黄色土层中发现石制品142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和工具(石砧、使用石片、刮削器、砍砸器、雕刻器、尖状器和琢背小刀);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占93.66%。遗址应属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64.
在单细胞水平研究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十分重要的,但相关研究技术尚处于推进阶段,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基于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igital drople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单细胞水平绝对定量HBV DNA和RNA的单细胞微滴数字PCR方法(single-cell ddPCR, sc-ddPCR)。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HBV阳性和阴性细胞来模拟HBV慢性感染状态下的肝脏,分析此方法检测HBV DNA的线性和检测下限。以cccDNA来源RNA(episome-derived RNA, eRNA)为例,进一步设计针对eRNA的sc-ddPCR检测方案。利用不同来源转录本在结构上的差异,设计针对eRNA的特异性引物探针体系,在HBV肝癌细胞系中验证此引物和探针体系的特异度,并利用梯度稀释的HBV细胞株分析此方法检测eRNA的线性和检测下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ddPCR的DNA和RNA的单细胞水平检测方法,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线性(HBV DNA:R2...  相似文献   
165.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已经在白血病、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由于CAR-T细胞是在体外诱导产生的细胞群体,具有很高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存在,是影响CAR-T细胞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基于NKG2D分子识别和第3代CAR-T细胞技术构建的NKG2D/CAR-T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学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比特征基因进行降维聚类,将NKG2D/CAR-T细胞分为12个细胞簇,其特征基因显示NKG2D/CAR-T细胞以幼稚样和中央记忆样细胞亚群为主。不同细胞簇表达基因存在差异,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富集在病毒侵入细胞、插入宿主细胞DNA并复制、T细胞代谢、增殖、活化及分化等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6.
研究新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年生盐生植物灰绿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对生境适应性的结果表明:(1)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5-45℃范围内均有50%以上的种子可以正常萌发,其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对光不敏感;(2)在一定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范围内(≤25%),PEG引起的渗透胁迫对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但随着PEG浓度的加大其戍苗率逐渐下降;(3)灰绿藜种子在萌发时有较高的耐盐性,NaCl和KCl浓度达到400mmol.L^-1时种子的萌发率仍在90%以上;盐对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种子萌发时间的延迟:低浓度的NaCl和KCl对灰绿藜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子叶生长状态明显改善,胚轴的生长也受到促进。  相似文献   
167.
木榄CaM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深圳红树自然保护区的木榄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钙调蛋白氨基酸保守区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木榄CaM序列,获得cDNA全长735bp,命名为BgCaM(GenBank登录号:GU72214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gCaM与拟南芥、花生、大麦、榉木及甘薯等植物钙调蛋白氨基酸保守区具有较高同源性。BgCaM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为450bp,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等电点为4.11,分子量为16.8kD。分析基因序列和相应酶切位点,将扩增获得的BgCaM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与中间表达载体相应酶切产物进行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13rd29A-BgCaM,为BgCaM功能分析和进一步利用奠定了基础,为植物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168.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叶片和叶鞘伸长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植株粗壮,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系增多,根长增加.烯效唑浸种的玉米幼苗中LAA和GA3含量下降,叶鞘中尤为明显;ZT含量则是地上部提高,根中下降,ABA含量提高,植株各器官中(IAA GA3)/ABA比值均下降,IAA/GA3比值均升高,IAA/ZT和GA3/ZT比值则是地上部降低,根中升高.  相似文献   
169.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草地藏系绵羊乳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乳蛋白组分及其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草地藏系绵羊乳中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Arg;与金堂黑山羊乳比较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硫氨酸的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金堂黑山羊(p<0.01),而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金堂黑山羊(p<0.05),其余9种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未发现明显差异,但两种羊乳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草地藏系绵羊乳蛋白组分主要包括α-La、β-Lg、CN、IgG等,CN的相对质量分数约50%~52%;研究还发现4种分子量类型的乳上皮粘蛋白MUC1,分子量分别为214kD、209kD、207kD、205kD;CN、β-Lg均未检测到多态性,说明草地藏系绵羊乳蛋白遗传多态性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170.
张占会  张其中 《生态科学》2006,25(5):440-444
根据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Hsp70的cDNA序列及日本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Hsp70cDNA序列片段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经热休克处理的日本对虾鳃总RNA中克隆到长1992bp的Hsp70cDNA序列,包括长1959bp的完整编码序列(CDS)。根据编码序列推导出相应的652个氨基酸,与其他真核生物Hsp70家族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斑节对虾(PinaeusmonodonFabricius)、中国明对虾(Penaeuschinesis)的相似度分别为99.5%、99.4%、99.4%,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和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相似度分别为93.7%和92.9%,与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原鸡(Callusgallus)、家鼠(Musmusculus)和人(Homosapiens)的相似度为89.2%、85.4%、88.3%和88.3%,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分析表明所得到的日本对虾Hsp70是一种Dnak亚家族类型的细胞质Hsp70,拥有完整的N端ATP酶结构域(约45kDa)、底物肽结合结构域(18kDa)及C端结构域(10kDa)。以上结果说明我们所得到的序列是一条包含完整CDS的Hsp70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