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00篇
  2023年   3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63篇
  1960年   40篇
  1959年   70篇
  1958年   67篇
  1957年   49篇
  1956年   90篇
  1955年   120篇
  1954年   57篇
  195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本研究通过用农药农蒙特(25×10~(-6))和氯氰菊酯(20×10~(-6))处理,采用生命表技术和控制效应来评判农药亚致死剂量对田间小菜蛾和优姬蜂种群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蒙特和氯氰菊酯对优姬蜂种群的控制效应大于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效应,寄生在农蒙特处理的小菜蛾幼虫体内的优姬蜂幼虫的死亡率显著地高于氯氰菊酯处理的和对照的,表现出农蒙特对寄生蜂影响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983.
黑蝗对植物气味及其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触角电位技术研究了黑蝗雄虫的嗅觉反应,测试的材料包括5种植物叶片、9种植物挥发性气味化合物及它们的定量混合物。在5种植物材料中,路易斯安纳蒿和紫花苜蓿能引起更大的电位反应,而3种禾本科植物的反应相对较小。在绿色气味化合物中,6-碳醇类如E-2-hexen-l-ol和E-3-hexen-l-ol导致最高的电位反应,而pentenol、3-pentanone与空白对照间并无明显差异。在3种或4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中,没有含pentenol的组合总是引起较高的电位。因此,该项研究证明pentenol和3-pentanone在这种多食性黑蝗的嗅觉定位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另外,结合触角电位的数据资料,作者讨论了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在该种蝗虫定位和选择寄主植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4.
血小板第四因子保护造血前体细胞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报道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是巨核细胞形成的有效的抑制因子,它可以保护干细胞免遭5-FU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中试比较PF4和TGF-β1对人脐带血CD34~ 来源的MK的作用。PF4(5μg/ml)和TGF-β1(1ng/ml)在半固态凝块培养和悬浮培养中明显抑制人脐带血CD34~ 来源的MK的生长。用PF4处理的CD34~ 细胞在撤去PF4后仍能再生成集落,说明PF4的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的。相反,用TGF-β1预处理的CD34~ 细胞撤去TGF-β后再培养,却不能再生成集落。然而,悬浮培养中经PF4预处理的CD34~ 细胞,可大大增加SCF结合细胞和CD34抗原阳性细胞的数量。与未经PF4预处理的细胞相比,PF4预处理的细胞和CD34抗原阳性细胞的数量。与未经PF4预处理的细胞相比,PF4预处理的细胞显示有较大的使5-FU处理的细胞形成MK集落的潜力。在小鼠体内实验中,用PF4(5μg/kg)间隔6h注射两次之后,再注射一次5-FU(150mg/kg),结果,在骨髓细胞培养中,HPP-CFC和CFU-MK大大增加。在指数生长的人红白血病细胞(HEL)中,添加PF4后,流式细胞显示细胞周期延长,S期的细胞数增加。与PF4不同,TGF-β将细胞阻止在G1期。这些结果显示PF4和TGF-β1抑制脐带血CD34~ 来源的MK生长的作用机制不同。PF4不同于TGF-β,它阻止细胞在S期,可逆性抑制细胞生长,保护干细胞和巨核细胞祖细胞免遭5-FU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以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genin)标记的rRNA为探针与多聚甲醛固定的植物根尖振动切片原位杂交。结合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了豌豆(Pisum sativum)间期细胞核内核仁组织者区的数目、分布和排列。研究结果发现豌豆根尖分生组织间期细胞核内有1—6个被探针分子强烈标记的位点。这些位点呈大小不等(0.24-1.98μm~3)的斑点状,分布在核仁的周边,并且与核仁相连。探针标记位点在核仁周边的排列方式随标记位点的数目不同而异。在具有四个标记位点的细胞核内,它们呈四面体,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排列。在显示原位杂交阳性的细胞核中,59.5%显示4个标记位点,少于或多于4个标记位点的细胞分别占35.7%和4.76%。探针标记位点的数目与标记位点本身的大小无明显联系,而与核仁的体积大体上呈负相关趋势。文章讨论了这些被rRNA探针标记的位点与核仁组织区及核仁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6.
从采自喀麦隆不同地区的芋艿(Xanthosoma mafaffa L.)病根及田土中分离菌株,分别从雅温得(Yaound(?))和巴马约(Mbalmayo)分离到的腐霉菌株XPMY和XPMM1,根据其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鉴定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用上述腐霉菌株的游动孢子悬液或菌丝体片断悬液人工接种,表现叶黄化及根腐等典型症状。用经常伴随群结腐霉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人工接种后均未表现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是喀麦隆芋艿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987.
D.  H.  菲斯特 《菌物学报》1995,14(Z1):59-64
本文对石蕊属15个种子囊孢子进行了培养特性的研究.所有种子囊孢子均在12小时内萌发,并且前7-15天生长迅速,以后逐渐缓慢.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分离物可形成有特征性的菌落形态和色素,利用生长型和菌落及培养基中色素产生情况可将不同分离物区分开.对石蕊属的常规培养很有希望成为识别该属成员的有用特征.  相似文献   
988.
在原核生物发育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以枯草杆菌为模式系统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其生命周期特别是分化过程比较简单,不象链霉菌有基质菌丝、气生菌丝、菌丝分隔形成多细胞,然后断裂形成单孢子的过程。链霉菌的这一性状与真核生物丝状真菌的分化相似。因此在原核生物中,链霉菌是研究分化基因表达调控的良好模式材料,为在时空上研究发育分化基因的多水平调控提供了有利条件。 链霉菌的发育调控启动子(P_(TH270))是国际上首先克隆的两个启动子之一。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该启动子依赖于链霉菌分化关键基因——whiG。虽然该启动子的序列已被测定,启动子的-10区和-35区已被精确定位,但该启动子在链霉菌发育分化中是如何调控的,当它以高拷贝数的形式存在时对细胞内含物的组份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怎样与分化关联,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报道这方面  相似文献   
989.
大肠杆菌不同菌株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肠杆菌K12菌株JM109基因组克隆了两段DNA重复序列,长度为0.9和0.6kb,分别命名为ECR-1和ECR-6。以ECR-1和ECR-6重复序列作DNA多态性分析的探针,可以鉴别大肠杆菌非常相近的菌株。表明ECR-1和ECR-6 DNA序列可用于大肠杆菌菌株的分类、流行病学和微生态学研究以及大肠杆菌各种致病菌株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