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野葛花醇提物中异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葛花苷为标准品,对野葛花醇提物的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4部分中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DPPH·法对各萃取物进行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1)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4部分的异黄酮含量分别为35.27%、53.42%、52.13%和2.34%.(2)抗氧化实验显示, 4 部分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252、49、197和344 μg/mL.(3)相关性分析表明,野葛花醇提物各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主要来自于其中含有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野葛花醇提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异黄酮含量较高;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4部分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效果最佳;表明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2.
三种植物与紫红链霉菌组合灭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植物与紫红链霉菌组合的灭螺效果,为研制高效低毒植物灭螺剂提供依据。将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苍耳子(Xanthium sibiricum)、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3种植物水浸液分别与紫红链霉菌液(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组合后对钉螺进行浸杀对比实验,并比较了相同植物与紫红链霉菌液的复合颗粒灭螺剂的灭螺效果。结果表明:天名精、苍耳子与紫红链霉菌复合颗粒灭螺剂7 d钉螺死亡率分别比其1%混合液提高17.6%(P=0.019)和5.3%(P=0.362);青蒿与链霉菌复合颗粒灭螺剂7 d钉螺死亡率比其1%混合液降低6.7%(P=0.022);天名精、苍耳子和链霉菌复合颗粒灭螺剂较其混合液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3.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却是从无到有,从诞生到成长再到逐步成熟的重要发展历程。回顾这五年,威特人以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沉稳扎实的作风、勇于挑战的激情和冷静深邃的个性谱写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篇章。中农威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孕育而来,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秉承了兰兽研人“坚韧、勤奋、和谐、创新”的精神。兰兽研人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这颗小苗正在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H5亚型禽流感高产疫苗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了鹅源高产禽流感病毒的6条内部基因片段,近期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以及N3亚型参考毒株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分别构建了8个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载体,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出了全部基因都源于禽源的重组流感病毒疫苗株rH5N3。通过对血凝素蛋白HA1和HA2连接肽处的5个碱性氨基酸(R-R-R-K-K)基因缺失与修饰,从而消除了病毒基因的毒力相关序列,拯救的rH5N3疫苗株对鸡和鸡胚均无致病性,病毒在鸡胚尿囊液和细胞培养上清的HA效价得到极大提高,分别为12048和1512。制备的禽流感疫苗免疫动物后4~5周即可诱导产生高效价的HI抗体,鸡免疫后18周依然保持高水平的HI抗体。重组疫苗不论是对于国内早期分离的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还是近期分离的A/Goose/HLJ/QFY/04都能够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鸡攻毒后不发病、不排毒、不死亡。带有N3鉴别诊断标记禽流感疫苗株的研制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5.
126.
朱冬琴  张云  刘晓玫  张春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1):1720-1732
AAV-ITR单链DNA微载体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AAV)倒置末端重复序列(ITR)的基因表达载体(AAV-ITR ss DNA mini vector)。前期研究已证明AAV-ITR单链DNA微载体在HEK 293T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染、表达效率。本文中将相同拷贝数的AAV-ITR单链DNA微载体、3?-ITR末端错配的AAV-ITR单链DNA微载体(AAV-ITRmm ss DNA mutant vector)、AAV-ITR双链DNA和质粒分别用Turbo Fect转入小鼠骨骼肌中,比较检测AAV-ITR单链DNA微载体与其他基因表达载体在小鼠体内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表达效率。组织切片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及荧光灰度值分析表明,相同分子摩尔数的AAV-ITR单链DNA微载体比AAV-ITR双链DNA和质粒在不同时期表达效率都要高且更稳定。提取注射3个月后的肌肉组织的DNA,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各载体的存留分子数。RT-PCR的结果显示AAV-ITR单链DNA微载体在注射3个月后的存留分子数较其他载体高。综合结果显示AAV-ITR单链DNA微载体在动物体内具有表达效率高和长久稳定的优势,有可能开发为基因治疗的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对HAV病毒液的3种常见浓缩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HAV病毒研究及规模化疫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MILLIPORE PELLICON超滤、PEG 6000沉淀、蔗糖-甘油垫三种方法对纯化HAV病毒液进行浓缩,用ELISA方法对浓缩液进行抗原滴度检测,计算不同浓缩方法的回收率。结果:HAV病毒液经过7次超滤循环浓缩,平均回收率为86%;PEG浓缩方法回收率平均72.5%;蔗糖-甘油离心浓缩方法平均回收率53.3%。结论:蔗糖/甘油超离心法,集纯化浓缩一体,适用于样品量较少,需要高浓度样品的试验;PEG浓缩得率适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较广;超滤膜浓缩在大规模疫苗生产或样品量较大时适用,但需控制样品浓度及浓缩倍数不能太高,以免样品损失。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究姜黄素改善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作用途径的研究。方法:建立慢低O2高CO2肺血管重塑模型,以24只雄性大鼠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四组(n=6):I组(常氧空白对照组),Ⅱ(低O2高CO2模型组),Ⅲ组(色甘酸钠对照组),Ⅳ组(姜黄素实验组)。将后3组动物放入常压低O2高CO2舱中,吸入O2浓度8%~11%,CO2浓度3%~5%,每天8h,每周6d,连续4周,Ⅲ组给予色甘酸钠以20mg/kg体重腹注射处理,Ⅳ组给予姜黄素混悬液按150mg/kg体重灌胃处理。光镜下、透射电镜下观察肺动脉血管壁及其周围大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动脉周围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状态进行性定量测定。结果:①电镜下,Ⅱ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内弹力板扭曲,内皮细胞起,血管外肥大细胞内颗粒减少,胞膜不完整;光镜下,Ⅱ组相比1组肺细小动脉管腔/管总面积(WA/TA)明显升(P〈0.05)、管腔/管总面积(EA/TA)明显降低(P〈0.05),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细胞数(NMC)、肥大细胞脱颗率(DR)及免疫组化检测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TBS)高于I组(P〈0.05);②干预后,电镜下,Ⅲ组、Ⅳ组血管结基本正常,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较Ⅱ组轻,肥大细胞膜完整;光镜下,两干预组相比Ⅱ组WA/TA明显降低(P〈0.05)、ET/TA明显升高(P〈0.05),甲苯胺蓝染色NMC、DR、TBS阳性细胞数分别低于Ⅱ组(P〈0.05)。结论:姜素可通过Mc途径抑制慢性低O2高CO2导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改变。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慢性低02高C02作用下大鼠脑组织Fas/FasL表达及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姜黄素是否能影响慢性低O2高CO2作用下Fas/FasL表达以及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1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慢性低02高c02组、慢性低O2高CO2姜黄素组(姜黄素采用灌胃给药,150mg/(kg·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记法对脑神经细胞凋亡分子Fas/FasL的表达进行定性、定量测定,透射电镜下观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慢性低O2高CO2组中脑组织Fas/FasL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和慢性低O2高CO2姜黄素组。②脑组织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常氧对照组神经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慢性低O2高CO2组可见神经细胞和细胞器肿胀,细胞核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小体;慢性低O2高CO2姜黄素组神经细胞核、细胞器、血管的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结论:①慢性低O2高CO2可上调脑组织Fas/FasL的表达,并诱导脑神经细胞呈现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②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的表达减轻慢性低O2高CO2诱导的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