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不同浓度尿酸(UA)对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h BMSCs,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h BMSCs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及含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 mmol/L尿酸的完全培养基)。连续干预诱导14d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观察茜素红染色情况及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成骨情况的检测。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MP-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第3代h BMSCs大多为形态单一的长梭形,呈旋涡状生长;干预诱导后的细胞逐渐变成不规则的立方形,局部形成团块状结节,以含尿酸浓度为0.8 mmol/L的成骨诱导培养基最为显著。连续干预14d后,空白对照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而各成骨诱导组细胞茜素红染色结果为阳性,提示干预诱导后的细胞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尿酸浓度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BMP-2 mR NA的表达。成骨诱导组随培养基中尿酸浓度的增加,BMP-2 mR NA表达逐渐增强,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尿酸上调h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2 mR 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2.
653.
应用大蒜根尖微核技术检测水质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植物微核技术的出现是近年来环境生物监测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根据操作原理,可以把目前采用的植物微核技术分为利用减数分裂形成微核的四分体微核技术和利用有丝分裂形成微核的根尖微核技术二大类。前者如目前正在国内推广的紫露草微核技术,而根尖微核技术应用最多的是蚕豆微核技术,该技术具有经济、简便、实验周期短、易于在受控条件下进行试验以及可以确切反映出某些因素对遗传物  相似文献   
654.
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生殖器官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日本血吸虫成虫于851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对其生殖器官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观察结果显示,雌虫卵巢内卵母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成熟卵黄细胞的卵黄小滴融合,脂质小滴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培养后期卵壳形成发生障碍,最终导致无活性、无卵壳的畸形卵形成。超微结构观察首次显示,体外初产期虫卵卵壳中有条带状低电子密度区和高电子密度区相间排列。  相似文献   
655.
研究肝炎和肝癌关系的实验动物中,唯有土拨鼠感染土拨鼠肝类病毒(WoodchuckHepatitis Virus,WHv)后,其病程、结局与人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相似,WHV DNA可与宿主肝细胞DNA整合并产生肝癌。中国旱獭(Marmota marmota)在  相似文献   
656.
有味耳霉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市郊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流行“黑死病”,经作者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 Drechsler)。在虫尸上有菌丝段、接合孢子和少量的分生孢子,未见囊状体和假根。易于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初生分生孢子球形至倒卵形,乳突明显。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直径23.4—41.6×23.4一39μm,易发芽,有六六六粉味。  相似文献   
657.
658.
对染病昆虫酯酶同工酶(简称酯酶)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已成为了解病毒进入虫体靶器官后的病理生化变化以及病毒复制与虫体新陈代谢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方面的报道“J侧重于同源病毒——寄主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则针对银纹夜蛾(AWrammaagnata)幼虫感染异源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后血淋巴酯酶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11虫源实验室内用半人工饲料饲养三代的健康银纹夜蛾五龄村幼虫。l.2毒源由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生物工程室提供的已纯化的TnNPV病毒株。1.3幼虫血淋巴样品的制备挑选工龄…  相似文献   
659.
研究了甲状腺素(T3/T4)及维甲酸(RA)对大鼠成骨样细胞ROS17/2.8细胞林甲状旁腺素(PTH)受体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经T3/T4处理后,可显著增高PTH受体结合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PTH受体mRNA的表达.细胞经RA处理后,则相反地降低PTH受体结合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660.
1.本研究工作自1953年开始至1956年,1957至1958年作了一些大量繁殖散放工作,均在山东青岛进行。通过室内外的饲养观察,了解苹果绵蚜寄生蜂一年发生代数、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田间与寄主的消长情况。通过生态条件的分析,找出寄生蜂不能全年抑制绵蚜发生为害的原因所在,然后根据米丘林的生物科学原理,运用远缘的种内杂交方法,提高当地寄生蜂的生活力,向苏联克里米亚地区引进寄生蜂进行杂交试验。证明有效之后乃在田间实际散放。通过1957年的调查,指出确实有效。对今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除利用分布区内的迁移,改善生物群落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2,绵蚜寄生蜂在青岛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尸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气温平均达6—7℃时变转为蛹,4月中旬气温平均达9—11℃时成虫羽化。一年发生10—12代。最少9代,最多可达13代。每代发育的时间长短与大气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其发育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7℃左右,大气相对湿度约在80—90%之间。较绵蚜要求的最适宜温湿度各为16.5—22℃及60—70%略高。这是年中绵蚜发生前期,寄生蜂不能控制它的主要原因之一。此蜂寄生性专一,在青岛田间以寄生苹果绵蚜为主,极少数能在加拿大白杨绵蚜上寄生。在人工强迫接种的情况下,能在榆树叶瘤蚜及野艾的绵蚜体上产卵并发育成长为老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